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0 引言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是多细胞生物体内最普遍的通讯方式.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缺陷,与EMs的发病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 cacid,ATRA)可上调某些肿瘤细胞的GJIC功能,但有关ATRA调节异位内膜间质细胞GJIC功能的报道较少.我们建立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模型,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检测ATRA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GJIC功能的调节作用,以探讨ATRA用于EMs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上调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GJIC功能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间质细胞,采用0.1,1,10 μmol/L ATRA于24,48,72,96和120 h分别进行处理,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并检测与GJIc功能密切相关的Cx43,Cx26和Cx3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经ATRA处理后,1 μmol/L与10 μmol/L处理组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荧光恢复功能明显增强;0.1 μmol/L处理组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荧光恢复功能无明显变化.未经ATRA处理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无Cx43,Cx26和Cx3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经1,10μmol/LATRA处理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检测到Cx43 mRNA和蛋白表达,但未见Cx26和Cx32的mRNA及蛋白表达.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与去磷酸化Cx43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ATRA能选择性的诱导Cx43基因及其去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从而上调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ATRA酸可能是治疗EMs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3.
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体外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内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以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纯化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体外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分别检测各组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结果 ①异位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2%、95%,对照组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5%、98%;②单独培养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与单独培养的正常内膜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正常间质细胞共培养后,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明显上调,而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共培养的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位间质细胞丧失了调节上皮细胞GJIC的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优方法.方法 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各20例)的在位内膜组织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Ⅱ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消化,随机选择离心分离或筛网分离间质细胞,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鉴定.结果 增殖期与分泌期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P>0.05).胰蛋白酶组的细胞培养成功率与其他3种胶原酶组的细胞培养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胶原酶细胞培养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型胶原酶酶解所得间质细胞的单层汇聚时间[(5.0±0.8)d] 最短(P<0.05);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细胞消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短于Ⅱ型和Ⅳ型胶原酶(P<0.05);筛网分离法与离心分离法在细胞培养成功率和细胞纯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细胞单层汇聚时间[(6.0±0.3)d]短于后者[(6.5±0.4)d](P<0.05).结论 月经周期不影响细胞培养成功率;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子宫内膜、筛网分离间质细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培养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ON43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N43蛋白的表达,用RT-PCR检测其mRNA表达,并与21例其他良性疾病子宫的内膜进行比较。结果:CON43蛋白主要在内膜腺上皮细胞浆中表达,内异症组中CON4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内异症组中CON43mRN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间隙连接蛋白CON4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内膜上皮细胞间的物质和信号传递减低或缺失,内膜细胞在它处游走、粘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及雌酮(E1)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及连接蛋白(Cx)43?3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LSCM),观察E2及E1对原代培养的20例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GJIC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E2及E1对Cx 43?Cx 32表达的影响?【结果】 5 × 10-5 mol/L雌二醇作用48 h后间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GJIC功能没有明显变化(P > 0.05),2.5 × 10-5 mol/L雌酮作用间质及腺上皮细胞48 h后,细胞GJIC功能有所下降(P 0.05)?【结论】 E1抑制细胞GJIC功能,提示其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的阶段扮演重要角色;E1及E2均未影响子宫内膜细胞Cx43?Cx32的表达,提示Cx表达量不能完全反映GJIC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炔诺孕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增殖、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i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及连接蛋白(connexin,Cx)43、3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LNG对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调节作用,采用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观察左旋炔诺酮(1evonorgestrel,LNG)对原代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问质细胞GJIC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LNG对Cx43、Cx32表达的影响。【结果】LNG浓度为5×10^-5 mol/L时,对子宫内膜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有抑制生长作用(P〈0.05),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问质细胞的GJIC功能较腺上皮细胞强(P〈0.05),LNG可显著提高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间荧光黄染料的扩散(P〈0.05);同种Cx腺上皮细胞表达较间质细胞强(P〈0.05),LNG对两种细胞Cx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LNG可抑制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体外增殖,显著促进细胞GJIC功能,提示其在逆转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的阶段扮演重要角色;LNG未影响子宫内膜细胞Cx43、Cx32的表达,提示Cx表达量不能完全反映GJIC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胶原酶消化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细胞纯度达95%以上。
结论:胶原酶消化法简便易行,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acute leukemia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ALBMSCs)经腺病毒介导的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修饰后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腺病毒Ad-Cx43-GFP转染AL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RT-PCR法、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BMSCs转染前后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染料传输实验观察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ALBMSCs在转染Ad-Cx43-GFP后24h即有绿色荧光表达,计数绿色荧光细胞的百分率得出转染效率为(82.7±2.16)%;RT-PCR法、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转染Ad-Cx43-GFP后ALBM-SCs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转染前增强(P<0·01);转染Ad-Cx43-GFP后ALBMSCs GJIC功能较转染前增强(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Cx43基因修饰ALBMSCs后可上调其Cx43基因的表达并增强GJIC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消化、过滤、沉降等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模拟人体内雌激素水平研究促进细胞生长的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离体细胞形态.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达91.7%(11/12),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成功率为93.8%(15/16),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成功率为75.0%(12/16).间质细胞传代2次后,生长缓慢,经雌激素作用后,生长明显改善;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经雌激素作用后,生长改善不明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细胞比子宫内膜异位动物模型更接近于人体的特点,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可作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GnRH II与GnRH 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GnRH II对EMs患者可能的作用。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的GnRH II,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处理,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 h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较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5)。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 II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且GnRH II明显强于GnRH I,为寻找EMs抗血管形成方面的新药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1(Flk-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44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及Flk-1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及各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及Flk-1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Flk-1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离体培养异住、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抑制及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0-10M、10-8和10-6M的GnRHa分别干预,用MTT法测定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其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GnRHa可抑制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对异位内膜问质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在位(P<0.05);GnRHa可降低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VEGF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高浓度(10-6M)对异位强于在位(P<0.05).结论 GnRHa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住、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降低其分泌VEGF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及E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1.67%、93.75%和75.00%。EM异位、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大小相似,但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染色质增多,核增大。EM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EM在位及正常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小,且细胞膜表面有较多的微绒毛和胞浆突起。结论:注意取材方式,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提高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成功率。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妇女及EM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吗啡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雌激素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E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 ;将基质细胞给予 17 β雌二醇或吗啡及纳洛酮干预 ,通过RT PCR的方法半定量分析吗啡对基质细胞E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雌激素上调基质细胞ERmRNA的表达 ,吗啡作用 2 4h ,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基质细胞ERmRNA的表达 ,r =- 0 .94 6 (P <0 .0 5 )。结论 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吗啡抑制基质细胞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