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7—2019-08间接受LC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联合组选择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插管后1 min、气腹后10 min、拔管后1 min的SBP、DBP、H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LC,能促进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并发症少,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麻醉效果,并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方法:随机将LC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气管插管后或硬膜外平面固定后期气腹前)、气腹后5min及术毕时的SBP、DBP、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例数及8h内的平均VAS评分、两组异丙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苏醒质量、PONV、8h平均VAS评分及异丙酚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的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和两者结合应用等 3种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麻醉管理对循环、呼吸及围手术期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LC 6 0例分为 3组。静脉全麻组(GA组 ) ,连续硬膜外麻醉组 (CEA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 (GA +CEA) ,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5min、术毕纪录MAP、HR、Peek、PetCO2 、SpO2 、SEF ,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 (PONV)发生例数及术后 8h内的平均VAS评分、GA组和GA/CEA组异丙酚的平均用量。结果 :CEA组麻醉后MAP下降明显 ,GA和CEA组CO2 人工气腹后Peek、HR、MAP、PetCO2 明显增加 (p <0 0 5 ) ,CEA组SpO2 下降。术中GA/CEA组SEF大于GA组、且围手术期清醒质量较好。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干扰小 ,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两种麻醉方法行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时分别采用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组20例(A组)和全麻联合硬外组(B组),分别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气腹后15min(T2)、术毕苏醒后10min(T3)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中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B组,A组病人术毕苏醒时间较B组长,且苏醒程度较差,在麻醉及气腹后A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B组的血压、心率在气腹后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较单纯全麻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下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组(G 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10例,E、G E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G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小于3-4分。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h(T2)和72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和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浓度。结果NA:G E组在T1、G组在T1-3高于T0(P<0.05或0.01);E、G E组在T1-3低于G组(P<0.05或0.01)。A:E、G组在T1.2、G E组在T1高于T0(P<0.05或0.01);E组在T1、G E组在T1,2低于G组(JP<0.05或0.01);E组在T2高于G E组(P<0.01)。DD:E组在T1-3、G E组在T2,3、G组在T2高于T0(P<0.05或0.01);E组在T1高于G E组(P<0.05)。t-PA:与T0比较,E组在T1升高,G E、G组在T1升高而在T3降低(P<0.01);E组在T3高于G、G E组(P<0.05或0.01)。PAI-1:三组在T1,2均高于T0(P<0.01);E组在T1-3、低于G、G E组(P<0.05或0.01)。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及抑制PAI-1活性的升高,有助于维持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的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LC的高血压老年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和皮质醇(Cor)]水平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除血氧饱和度外,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 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SBP、DBP、H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T1、T2和T3时生长激素、催乳素和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苏醒期烦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LC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激素应激反应较轻,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共计70例。年龄65~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组(E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各35例。E组患者先实施硬膜外麻醉,随后行全身麻醉;G组患者仅行全身麻醉。使用MMSE量表评价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的认知功能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开始30分钟(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并评价术后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天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MMSE评分显著高于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T1、T2、T3时点MAP、HR显著低于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睁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PONV、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风险,同时还能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妇科手术病人不同麻醉方法绩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病人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绩效.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病人3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单纯全麻组(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EG组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两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酰胆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E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维持麻醉;两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毕入PACU,G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EG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七氟醚、芬太尼、肌松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于术后6、24、48 h时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以及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麻醉有关费用.结果 与G组比较,EG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6 h时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或0.01),苏醒时间、各时点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妇科手术病人硬膜外复合全麻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且麻醉总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麻醉组,n=40)与单独全身麻醉组(单独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苏醒时间。结果:术中2h、术后联合麻醉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气道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回答问题切题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麻醉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均较稳定,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25例,A组用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 mg/kg行全麻诱导。B组于全麻前于T8~9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4 cm。用2%利多卡因做试验量,确定硬膜外麻醉平面后,按A组方法行全麻诱导插管,两组插管后麻醉机维持呼吸。VT8~10 ml/kg,RR 12~14次/min,I∶E=1∶2,麻醉维持:A组术中1%~2%安氟醚吸入,间断静推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利多卡因8~10 ml不等,并用0.5%~0.8%安氟醚吸入,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术毕清醒时间、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吸入空气SpO2达90%的时间,两组患者诱导前(T1)、CO2气腹前(T2)和CO2气腹后5 min(T3),放气后5 min(T4)的MAP、HR和PETCO2。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安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维库溴铵用量只有A组的52%,B组术毕清醒只需13 min,和A组24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PETCO2与T1比较,A组在T3时MAP,HR显著增高(P<0.05)。而B组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A组T3时MAP,HR显著高于B组同时点(P<0.05)。两组T3时PETCO2显著高于T1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使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接受LC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入室后(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气腹后15 min(T_2)、气管拔管后10 min(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 h疼痛程度及苏醒期烦躁发生率。结果 (1)2组患者T_0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T_1、 T_2、T_3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T_1、T_2、T_3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 h疼痛程度VSA评分和苏醒期烦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LC,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降低苏醒期疼痛和烦躁程度,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老年患者行LC,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15例),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CO2气腹建立后及气管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拔管后即刻、10min、20min、3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1)B组气管插管即刻、CO2气腹后及拔管后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5例)远高于B组(2例),与A组比较,B组发生烦躁反应发生率较低(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可改善老年患者LC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Narcotrend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 40例ASAⅡ~Ⅲ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A)和单纯全麻组(GA),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为舒芬太尼0.4μg/kg、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气管插管后微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间断静注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行Narcotrend监测并使Narcotrend分级(NTS)维持在D0~D2之间。EGA组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试验剂量1.3%利多卡因3 ml,气管插管后硬膜外追加1.3%利多卡因6~8 ml,再以0.375%罗哌卡因5~8 ml/次维持硬膜外阻滞。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记录两组病人全麻维持用药量和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EGA组术中收缩压低于GA组(P<0.05);术中麻醉用药比较,EGA组丙泊酚及顺苯磺阿曲库铵用量少于GA组(P<0.05),EGA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1);恢复时间比较,EGA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GA组(P<0.01);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病人恢复较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同时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有利于预防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4~10岁ASAⅠ~Ⅱ级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疝囊腹壁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常规气管插管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静脉全麻。B组30例,基础麻醉后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紧闭面罩给氧、辅助呼吸;术中连续监测HR、SBP、DBP、SpO2、PETCO2。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安静、麻醉满意、肌松良好。气腹后HR、SBP、DBP、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放气后10m in上述参数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两组SpO2为98%~100%,无差异。苏醒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术毕苏醒快,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下胃癌手术时加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否对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两组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 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 min至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E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单纯应用全麻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ASAI~II级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实验组)和全身麻醉(对照组)各26例,在实施相应的麻醉后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气道压(Paw),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均升高;实验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实验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使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多项生命体征平稳,苏醒时间短,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A组 )和硬膜外组 (B组 ) ,每组 3 0例 ,A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 ,B组选择T8~ 9或T9~ 1 0 行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 5min、2 0min ,放气后 5min的血压 (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等。结果 :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PETCO2 较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且比A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 (P <0 .0 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 ,气管插管全麻较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P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组)。结果E组硬膜外给药后SBP、MAP、DBP、HR明显降低,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异丙酚后3分钟下降(P<0.01),其中28例(93.33%)仍属正常范围。E组术中血压明显低于P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P组VT、SPO2在泵入异丙酚后有所下降,PETCO2增加,但仍在正常范围,与E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手术,术中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但应注意两者复合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20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n=10)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n=10)。术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血糖、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气道压(Paw)、PETCO2、PaCO2及血糖均升高。B组患者术中循环系统较A组稳定,B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A组。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肝切除术,麻醉方式以选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宜,术中应加强呼吸和循环功能及血糖的监测,并注意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阻滞(bilateral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s,b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拟行TLE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bTPVB复合全身麻醉(B组),每组35例;5例患者因术中输血、改为传统开放手术等原因而排除,最终G组和B组分别纳入32例和33例患者。两组均采用标准的全身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行右侧T7‐T8、左侧T8‐T9的两点椎旁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记录PACU舒芬太尼和胸科ICU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药物的应用,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转入和转出PACU时镇静躁动评分、PACU停留时间、术后谵妄和术后48 h时肺功能,记录术后0、4、8、12、24、36、48 h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累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中硝酸甘油使用率、PACU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胸科ICU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时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降低(P<0.05),且G组低于B组(P<0.05)。G组术后0、4、8、12 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评分均高于B组,且术后24 h时点咳嗽VAS评分亦高于B组(P<0.05)。B组术后4、8、12、24、36、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均低于G组(P<0.05)。结论bTP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TLE可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术后肺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