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MICM分型联合检测t(8;21)AM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MICM)分型联合检测 t(8;2 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 ,以提高 t(8;2 1) AML的临床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 4 5例 AML的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传统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 FAB分型 ;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 ;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 ,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巢式 RT- PCR检测 AML 1- ETO融合转录本。结果 :4 7.1%以上的 t(8;2 1) AML患者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10 0 %的患者 93%以上的白血病细胞 MPO染色呈强阳性 ,t(8;2 1) AML主要见于 FAB- M2 ,但也可见于其他亚型 ;80 %的 t(8;2 1) AML患者伴有常规细胞遗传学可检测到的 t(8;2 1)易位 ;10 0 %的 t(8;2 1) AML患者 AML 1- ETO融合基因阳性 ;t(8;2 1) + 组 CD1 9、CD34 的表达及 CD1 9、CD34 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 t(8;2 1) - 组。结论 :t(8;2 1) AML 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 ;应用 MICM分型联合检测 t(8;2 1) AML,能提高 t(8;2 1) AML 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其中 ,采用巢式 RT-PCR检测 AML1- ETO融合转录本在 MICM分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MLL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1q23),是HOX基因转录的上游调节因子。研究显示,恶性血液病及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诱导均可导致MLL基因重排[3-4]。在急性白血病中常见MLL基因重排,其甚至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标志之一。MLL重排阳性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治疗相关性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儿童AML中占14%,其中65%与婴儿AML相关;该重排基因在ALL中发病占6%,其中大约80%为婴儿(<1岁)ALL患者;该重排基因也常在MDS及经拓扑异构酶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临床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综合征,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造血干祖细胞遗传学变异累积的结果,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是其致病基础。1973年Rowley等[1]首次提出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该易位可产生特异性的AML1-ETO融合基因,在AML的危险度分层中,AML1-ETO基因阳性是预后较好的一种遗传学异常,通过化疗可取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归性分析99例非M3型初治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等因素对AML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结果 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1~8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2.6月(0.33~59.47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率为62.7%,复发率为44.1%,不同年龄段患者CR率有明显差异(P=0.03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A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1)/inv(16)系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 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M3型AML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1)/inv(16)是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AML临床应结合年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预后因素进行预后评估,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及相关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 155例AML患儿采用直接法及24 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8;21)易位的AML1-ETO融合基因,t(15;17)易位的PML-RARα融合基因.LSI-FISH检测MLL融合基因.结果 155例AML中,异常核型101例(65.2%),各亚型的异常率为:M577.3%,M365.9%,M263.9%,M462.5%,M660.0%,M142.9%.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假二倍体59例(58.4%),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t(8;21)31例(32.7%),t(15;17)27例(26.7%),11号染色体异常10例(9.9%),并与M2、M3、M5相关.RT-PCR检测M2、M3相关的融合基因AML1-ETO及PML-RARα均发现了隐匿易位及变异异位,FISH检测11例AML患儿中的MLL基因3例阳性.结论 儿童AML进行染色体分析及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AML诊断及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骨髓24h短期培养法培养细胞,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核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结果:26例AML-M2患者中,12例检出t(8;21),占46.2%;1例未检出t(8;21),占3.8%;13例核型正常,占50.0%。t(8;21)核型的标本,FISH结果均为阳性,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在80%以上;未检出t(8;21)的标本,FISH结果均为阳性,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在51%~75%。结论: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是诊断AML-M2的可靠方法,可作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化疗方案及预后疗效等.[方法]对2003年至2010年间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37例进行分析,中位年龄71岁(60 ~ 93岁),男16例,女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32例,以M2 (40.6%)为主.26例患者接受联合化疗,治疗予NA、TA及NAOP 方案进行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率26.9%,2年存活率11.5%,死亡率81%.[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总体缓解率低,死亡率高,化疗耐受性差.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5%~10%,其特征为染色体15号和17号的相互易位,这类患者通常较年轻,中位年龄30~38岁,10岁以下罕见。20世纪50年代,此种疾病得到认识,常因脑出血而引起死亡,90%脑出血患者都继发于DIC。APL的t(15∶17)累及的基因为染色体17q21上的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和染色体15号24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它们形成两种融合基因:15q+上PML/RARa和17q-上的RARa/PML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99例非M3型初治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等因素对AML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1-84),中位随访时间为12.6月(0.33-59.47),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为62.7%,复发率为44.1%。不同年龄段患者CR率有明显差异(P=0.03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A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系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M3型AML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是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AML临床应结合年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预后因素进行预后评估,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AL),属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M3亚型。临床上,其出血症状十分突出,发生率也很高,约占72%~94%[1],且常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致颅内出血,因此早期病死(治疗10d以内)率高达11.3%[2];若联合化疗则可达30%~40%[3]。1988年王振义首次报道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t(8;21)(q22;q22)使21号染色体上的AML1基因与8号染色体上的ETO基因发生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产生一种嵌合蛋白,作为主要的抑制物改变了正常AML1-CBF(核结合因子)B这种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有关的转录复合物的生理功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部分成熟型的M2b亚型是我国学者于50年代末提出的,具有髓外浸润率高、治疗反应好、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期长等特点,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8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二区二带断裂并相互移位[t(8;21)(q22;q22)],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标志。以往文献报导M2b出现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占95%以上,AML其他各亚型亦可出现,但极为少数。王平等报导AML1/ETO融合基因在M2b中占100%,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在骨髓涂片中能检测到异形中幼粒细胞。肖志坚等总结30例AML1/ETO阳性病例M2b占26例。巩文玉等报道46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I患儿M2b仅占19.6%。笔者收集35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骨髓涂片标本,观察其白血病细胞形态,探讨细胞形态与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亚型关系,及其在AML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人及48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拷贝数),将ABL基因作为内参照基因,比较AML组与对照组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以WT-1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作为界值,将48例初诊AML分为WT-1基因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通过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CR1率(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的差异,从而分析WT-1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WT-1基因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008(0~0.019),AML组WT-1基因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679(0~1.680),WT-1基因在AML骨髓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T-1表达对AML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AML各亚型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初次诱导后完全缓解率(CR1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高表达组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AML患者WT-1基因高表达组疗效比低表达组疗效差.结论 WT-1基因可作为AML微小残留病(MRD)的分子标志,也可作为AML预后分层的分子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干扰SETDB1对AML的治疗效果。方法 基于TCGA、GTEx、TARGET数据库,分析SETDB1在不同肿瘤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在AML骨髓细胞和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SETDB1的表达与AML患者不同风险分层、不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分型及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的相关性;对SETDB1高/低表达患者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通过RT-qPCR考察shRNA序列对SETDB1的沉默效率;通过台盼蓝染色法考察沉默SETDB1对AML细胞的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4的比例、细胞核形态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考察沉默SETDB1对AML细胞的分化治疗作用。结果 与其他肿瘤相比,SETDB1在AML中显著高表达,且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细胞。SETDB1在AML高风险患者中、MRD残留患者中也显著高表达。沉默SETD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抗原表达特征及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29例AML表达髓系抗原,阳性率分别为CDl373.3%,CDl446.7%,CD3323.3%;其中16例AML伴淋巴系抗原表达,分别为CD1050%,CD513.3%,CD76.7%。(2)30例AML中,未分化型3.3%,单纯型43.3%,变异型53.3%。(3)CDl4在M5型AML中高表达。(4)CDl0表达阳性者CR率高于阴性者(P=0.046)。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能确诊某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现,抗肿瘤药物和非抗肿瘤药物,如烷化剂、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及氯霉素和卡马西平等,可以引起治疗相关性白血病。这些治疗相关性白血病在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表现不完全相同,各有特点。烷化剂治疗后常伴有第5和第7号染色体缺失和部分缺失(-5/5q^-,-7/7q^-);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治疗者常伴有基因重排或移位,如11q23(MLL基因)异常,21q23(AML1基因)移位和t(15;17);非抗肿瘤药物引起白血病少见。药物治疗相关性白血病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累积剂量和初发疾病有直接关系,多数患者治疗再缓解率低,预后不良。要警惕白血病治疗缓解后的药源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类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Myb样蛋白1(hDMP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3例初诊AML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骨髓标本,以β胆色原脱氢酶(GAPDH)表达水平为内参,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hDMP1及肾母细胞瘤基因(WT1)的表达水平。分析hDMP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染色体核型的关系。结果AML患者骨髓细胞中hDMP1在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76.6vs.2103.0)(P<0.01),WT1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02.6vs.1.2)(P<0.01)。hDMP1和WT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起病时外周血WBC计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AML亚型、染色体核型分组无关。结论 AML患者hDMP1的低表达伴随WT1基因高表达,两者均参与AML发病。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源于t(9;22)(q34;q11)易位的骨髓增殖性疾病[1],这种易位导致9号染色体的ABL1基因和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融合产生BCR-ABL1融合基因,该基因编码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1融合蛋白[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一种小分子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BCR-ABL1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已成为大多数成人CML患者的首选治疗[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白藓碱单用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AML)的分化治疗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白藓碱单独或联合ATRA作用于3株不同AML亚型的细胞株(NB4、U937和HL60),利用细胞计数考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通过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细胞核形态考察细胞分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CEBPβ和PU.1的m RNA和蛋白水平。结果白藓碱单用及联合ATRA均能明显诱导AML细胞发生分化,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使细胞核形态出现马蹄形甚至分叶形;白藓碱单用及联合ATRA均能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增加分化相关转录因子CEBPβ和PU.1的表达。结论白藓碱能够单独或协同ATRA诱导不同AML亚型细胞发生分化,并且其诱导分化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分化相关转录因子CEBPβ和PU.1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规律,并研究组蛋白乙酰化对过氧化还原酶(PRDX2)基因差异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5例AML患者和20例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MNC)的PRDX2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乙酰化H3表达情况。结果 AML组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5);2组乙酰化H3相对表达量为2.2±1.0,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5);AML组患者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与PRDX2基因mRNA呈正相关(r=0.358,P=0.007)。结论 AML患者的组蛋白乙酰化呈低表达现象,组蛋白乙酰化在AML患者中对PRDX2基因差异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维吾尔族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非M3)]病人骨髓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转录因子ETS-1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AML(非M3)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住的105例维吾尔族初诊AML(非M3)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及在该院治疗的100例汉族初诊AML(非M3)病人为对照组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病人骨髓WT1基因和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L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B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A(P<0.05),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A(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B病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WT1、ETS-1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15、0.92(0.2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B的0.35±0.14、0.48(0.2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