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上海医药》2022,(7):51-53
目的:探讨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行OPCAB治疗)和对照分组(n=50,行CCAB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治疗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行OPCAB治疗,对...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近些年发展迅速,我院2000年8月-2003年7月,对41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6.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5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2月进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4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23±8.31)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17例,慢阻肺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48±0.42).结果 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0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69支.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9例.死亡2例,48例10~18 d 痊愈出院.结论 OPCAB 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 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助于提高OPCAB 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韩贤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17-9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情况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我科2003年3月~11月收治8例该类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6~73岁,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申 《河南医药信息》2010,(18):105-106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OPCAB组56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27例。结果 OPCAB组与CCABG组搭桥数量分别为(3.86±0.78)支/人、(4.02±0.84)支/人;围术期心肌梗死分别为2例(3.57%)、1例(3.7%);新发心房纤颤分别为6例(10.7%)、3例(11.1%)。OP-CAB组与CCABG组手术死亡分别为1例(1.78%)、2例(7.4%);ICU停留时间中位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输血量,神经系统并发症OPCAB组明显优于CCAB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共完成109例OPCAB,其中左主干病变13例,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8例、23例和78例。108例经正中切口,2例经左前外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3.12支(1~5支)。应用左乳内动脉107例,余为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7h。胸腔引流液(270±80)m l,二次开胸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尹维宁 《河北医药》2011,33(13):2059-2060
近年来,要求减轻手术创伤且合并高危因素的手术患者增多,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增加了新元素。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0年3月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73例,经过全面精心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满意,手术室配合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18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12月共完成OPCAB 189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78%.平均年龄(63.1±8.7)岁.其中左主干病变17例,单支血管病变11例,双支血管病变47例,三支血管病变131例.2例经左前外侧切口行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余187例均为正中切口,平均远端吻合口(3.1±0.7)支.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6.2h,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二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愈合不良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OCTOPUS局部心肌固定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2—4根。结果无手术死亡,无一例中转体外循环,ICU观察2—3天。术后随访半年至四年,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尤其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王浩 《江西医药》2004,39(5):338-339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开展与技术的提高,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得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伴有COPD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从理论上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70%的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尤其对于老年患、低射血分数患、合并重要脏器损害的患和其他重症冠心病患,将会带来更大的益处。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连续行OPCAB22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 4例 ,单支病变 10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2 6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2 73支 (1~ 5支 )。应用左乳内动脉 5 5支 ,大隐静脉 95支。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5 4例在术后 2~ 12 (平均 4 9± 2 6 )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2 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群中,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两种冠脉旁路术式的近期疗效,探讨高龄冠心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将170例≥70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n=83)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n=59),回顾性分析其早期疗效。结果OPCAB组的疗效在以下方面优于CPB-CABG组(P<0.05):正性药物的使用(18.1%vs 61%),IABP的使用(8.4%vs 30.5%),围手术期心梗(3.6%vs 11.8%),急性肾衰(1.2%vs5.1%)、呼吸衰竭(9.6%vs 18.6%)、肺部感染(8.4%vs 25.4%)、脑梗死(0 vs 8.5%)、缺氧性脑病(1.2%vs6.7%)、呼吸机使用时间(12.3±5.6)vs(27.7±8.3)h,住ICU时间(2.3±1.2)vs(6.5±2.3)d,住院时间(16.4±7.1)vs(28.2±7.8)d,病死率(4.8%vs 10.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应作为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龚倩  葛建军  葛圣林  林敏  周汝元  张琼 《安徽医药》2013,17(9):1552-155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组)48例和对照组(体外循环组)60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不仅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MCA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63例临床资料,其中96例实施OPCAB(OPCAB组),67例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组).结果 OPCAB组冠脉造影-手术间隔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少于CCAB组,急诊比例、术后24-h引流量高于CCAB组.结论 OPCAB治疗LMCA重度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0P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在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治疗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时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房颤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在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