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平  杨春 《吉林医学》2012,33(9):192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都采用积极的保守结合手术治疗,全组治愈38例,死亡2例,占5.0%。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多系统衰竭1例。住院时间10~30 d,平均(21.5±5.6)d。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75.8±20.5)分明显高于术后评分(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出现多脏器多部位损伤的患者,治疗困难,多需要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救治体会,为其临床救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36例入住我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给予患者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救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例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中有22例存活(占78.6%),其中恢复7例(占31.8%),残疾12例(占54.5%),植物昏迷3例(占13.6%);8例保守治疗患者均死亡;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保守组GCS评分(12.1±2.5)分与手术组GCS评分(12.2±2.6)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GCS评分(9.3±1.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GCS评分,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死亡率比较高,该类患者的治疗需要积极给予呼吸道通畅及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并在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及时手术治疗,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11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5分),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治疗2~14 d.结果 患者术后存活86例(占72.8%),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6例;死亡32例(占27.2%).结论 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伤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韩毅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68-168
目的: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9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1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47例,植物生存65例,重残74例,轻残98例,良好126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应注意合并伤,把握手术时机和指征,注意术后及保守病人管理。大部分患者可存活并有一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3年间共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结果本组16例,手术治疗13例,死亡4例,死亡率30.8%;非手术治疗3例,死亡2例,死亡率66.7%;总死亡率37.5%。结论①入院后尽快完善辅助检查,争分夺秒及早手术。②手术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严密止血,大骨瓣减压。③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重型硕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7例手术的患者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无法手术的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死亡率为50%;其中1例合并心脏钝挫伤。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采取及时治疗、尽早手术、亚低温及激素冲击治疗、适当脱水、使用纳洛酮等综合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勇  刘建平 《当代医学》2009,15(18):55-56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表现特征;利用CT影像评估患者钻孔开颅术后预后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与钻孔开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T表现脑挫裂伤88例,脑肿胀100例,硬膜下血肿78例,硬膜外血肿45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9例,脑内血肿21例,颅骨骨折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9例,脑梗塞9例,大脑镰下疝22例,枕骨大孔疝2例,小脑幕裂孔疝64例,脑干损伤28例,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13例。经钻孔开颅术后患者存活61例,其中完全治愈22例,均为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死亡58例,主要死因为CT表现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合并脑梗塞和全身其它多脏器损伤。结论CT能正确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合并症,及时发现脑疝及脑干损伤可为临床及时抢救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20例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治,了解其发病特点,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方法:对住院12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治疗28例,死亡12例;死亡率42.86%。保守治疗92例,死亡18例,死亡率19.57%。共死亡30例,其中17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老年性颅脑损伤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赵叶平  邓剑  胡斌 《中外医疗》2010,29(22):11-13
目的总结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疗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769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结果单个实质性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各占47.94%和29.58%,2个以上脏器损伤占22.48%,合并颅脑外伤和胸腹联合伤各占7.3%和4.9%。诊断性腹腔穿刺、X线、B超和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2.98%、93.23%、92.79%和91.32%。接受手术治疗718例,非手术治疗51例,分别占92.91%和7.09%,手术组术中后死亡47例,占手术病例的6.55%,其中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亡41例,非手术组死亡9例,占非手术病例的17.65%,全组病例死亡率为7.28%。结论结合受伤情况、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选择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对提高伤者的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有才  向鹏 《求医问药》2014,(16):276-277
目的:分析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双瞳孔散大患者实施开颅减压手术的时间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9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双瞳孔散大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手术的时间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97例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有37例患者存活,有60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61.9%。在本研究的患者中,自发生双瞳孔散大至进行开颅减压手术的时间<3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25.7%)与该时间为30~6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61.5%)相比较差异显著(x2=5.31,P<0.05);该时间为90~12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80%)与该时间为>12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100%)相比较差异显著(x2=3.96,P<0.05)。讨论:发病后120分钟是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双瞳孔散大患者实施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时间极限。在确诊此病患者的病情后应尽早为其行开颅减压术治疗,以改善其预后,避免使其发生严重残疾或死亡。  相似文献   

11.
郭建钊  赵英志  曹惠芳 《吉林医学》2008,29(12):1029-102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2007年救治的39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对诊断、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经手术和术后治疗,治愈19例,伤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对颅脑、腹部复合外伤患者,早期准确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开放侧裂池引流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侧裂池引流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2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术中行开放侧裂池引流的方法治疗。结果 22例病人引流量每天>150ml的13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38.46%;引流量每天<150ml的9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66.67%。结论 开放侧裂池引流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压及脑血流,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全身多部位和多脏器严重损伤的结肠损伤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共收治的16例严重结肠损伤病例.观察结肠损伤后时间、合并症以及适宜术式对近期治愈率、术后继发感染及死亡率的影响.同时观察I期手术和II期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6病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为6.25%.近期治愈15例,近期治愈率为93.75%.术后继发感染3例,感染率为18.75%.结论结肠损伤其死亡率约为10%~15%,这与结肠损伤多同时合并多脏器严重损伤及休克的发生有关.术式的选择更大程度上与合并伤的数目、受伤程度尤其是术前、术中休克持续时间长短有关,而与结肠本身损伤的程度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欧海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35-1936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5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中合并颅内血肿74例及脑室出血2例,占48.1%;手术治疗92例,非手术治疗66例。136例存活,随访6个月~3a和头颅CT复查,122例恢复正常,26例有脑软化灶,轻、中、残8例,其中2例有外伤性癫痫。死亡22例,死亡率13.9%。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确诊,抢救生命以及选择及时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数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额颞叶脑挫裂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多属于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特别是合并有丘脑下部损伤者,处理非常棘手。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19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12.5%。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钠血症的危害性.方法 对2009~2010年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2次测血清钠>150mmol/L的47例诊断为高钠血症,其中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给予脱水、预防感染、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的47例患者死亡25例(53.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139例患者死亡31例(22.3%),两者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33例(70.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52例(37.4%),两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占比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急危重症,能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情,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有胸腹部外伤或四肢骨折病人的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总结分析96例复合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其中合并胸外伤29例;合并腹外伤9例;合并骨折病人36例;合并胸腹联合伤5例;合并胸外伤及骨折病人13例;合并腹外伤及骨折病人4例。结果:治愈96例,死亡12例,死亡率12.5%。结论:患者受伤后及时实施院前急救保障生命通道,入院后快速明确诊断病情,建立积极的急救措施,把握适宜的手术时机,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术后正确护理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113例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招林  郭骅  李能聪 《河北医学》2006,12(5):441-44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重型颅脑损伤1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64例,占56.6%;残疾22例,占19.6%;死亡27例,占23.8%.结论:认为抓紧救治的"黄金时间",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重视并发症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救治,为抢救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67例,根据受伤部位、严重程度的不同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行肝清创切除术35例,肝清创缝合术12例,肝周纱布堵塞术8例。同时进行脾切除23例、胰体尾切除18例、胃修补17例,肾修补18例,膀胱修补并造瘘术16例,血管修补术15例。结果: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8.33%;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死亡率为9.09%,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6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对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以来救治的21例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结果:治愈16例(71.4%),死亡2例(9.5%),3例因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经复苏后转上级医院治愈.1例死于严重胸腹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入院1小时内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