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启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X):I0002-I0002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情况和主要原因。方法对仙桃市2004~2006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三年来无偿献血15879人次,血液报废率为2.88%,报废原因按报废率顺序排列依次为:ALT增高〉HBsAg阳性血〉脂肪血〉抗-HCV阳性血〉TP阳性血〉破损血〉过期血〉其他。结论做好献血前宣传教育及咨询工作,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多种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兴安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30-131
目的: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本血站2008-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品种归类统计分析。结果:随着采血量增加血液报废逐年升高,脂肪血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最高。其次是ALT升高,其后依次为血液过期、HBsAg阳性、梅毒阳性、抗-HCV阳性、其他原因、破损、抗-HIV阳性及不足量引起的报废。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及招募工作,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3.
杨桂芳 《医学综述》2008,14(6):958-95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4年扬州市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扬州市区共采血23258例,报废血液804例,占3.46%。街头动员献血15519例,血液报废421例,报废率2.71%;街头自愿献血7739例,血液报废383例,报废率4.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阳性399例,报废率1.72%;脂肪血152例,报废率0.65%;过期血89例,报废率0.38%;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73例,占0.31%。结论需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强化血液管理以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从无偿献血招募、采集、成分制备、检验、贮存、运输等各环节的有效监控,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现对阿克苏地区中心血站2013年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报废原因的分类和数量均来源于2013年1月~12月阿克苏地区中心血站《报废血统计报表》,经本站质控部门确认报废的血液共计5883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梅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梅州市2010~2012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分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和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两类。ALT不合格、HBsAg阳性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报废原因的2.09%、1.03%;脂肪血报废是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的主要因素,占报废原因的1.62%。结论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初检流程管理,注意成分血制备细节以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进一步做好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输血管理工作,对银川地区2004-2006年无偿献血者98545袋血液报废状况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率逐年升高,由2004年的3.59%升高到2006年的4.96%;ALT原因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最高,年均达2.86%,梅毒阳性报废率次之,年均高达0.66%;HBSAg阳性报废率较低,年均达0.39%。认为加强筛检、血液质量管理等多种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血站服务质量。方法比较2005—2008年的血液报废率和血液报废构成比的情况,分析血液报废原因。结果总采血人次和血液总报废率逐年升高,血液报废率最高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其次为脂血报废、不足量报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报废,且ALT和脂血报废率也逐年升高;各年度血液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报废原因构成比来看,最高为ALT升高,其次为脂血、HBsAg阳性和不足量报废,其中HBsAg阳性报废逐年下降,脂血报废逐年升高;各年度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血液报废,要从物料、筛检、血液采集和制备等多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祝选  李彬  林富文 《广西医学》2011,33(6):749-752
目的分析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办法。方法逐年统计无偿献血数量(包括全血及机采血小板)及报废数量、血液报废率,分析报废原因,提出相应策略及改进措施。结果 ALT、感染因子(HBV、HCV、TP、HIV)、脂血、不足量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血站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流程,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感染因子等筛查,做好血液采集前的质量控制,做好血液采集全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9.
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雁 《医学文选》2006,25(2):236-237
随着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献血人数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血液报废率也明显增高,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液报废原因,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总结经验,为血站质量管理提供依据,笔者对我市2003-2004年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玉珍 《华夏医学》2012,25(5):713-715
目的:了解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本站2008~2011年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为标准.结果:非正常报废的原因依次为:脂肪血>不足量>破损>过期>颜色异常>絮状物>溶血>凝块.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无偿献血者招募、体检、筛查力度,加强岗位练兵,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制定采供血计划,可有效控制非正常报废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近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收集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2年所有血液采集制备信息和血液报废的信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采集制备血液2 827 955 U,报废179 794 U,报废率为6.35%;感染性不合格血液导致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64.79%,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 (2.12%) >HBV (0.85%)>梅毒(0.53%)>HCV(0.49%)>HⅣ(0.12%);非感染性不合格原因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35.20%,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糜血(1.63%)>过期血(0.27%)>血袋破裂和渗漏(0.16%)>其他(0.08%)>溶血(0.06%)>血凝块(0.01%)>纤维蛋白析出(0.005%).结论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导致的血液不合格.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和宣传,进行ALT初筛,加强献血知识普及和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告知,对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非正常报废血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血液合格率.方法:对血站2006~2010年非正常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血液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为标准.结果:非正常报废血液的原因依次为乳糜血>破袋>溶血>非标量血>析出>过期报废>黄疸>凝块.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血站服务质量,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体检和ALT初筛,加大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力度,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科学合理制定采供血计划,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可有效控制非正常报废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10年(1~6)月份、2011年(1—6)月份所采集的血液,在检验科检测结果合格的情况下只因“非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和时间趋向进行分析,并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方法:对2010年(1-6)月份、2011年(1-6)月份所采集血液因非检验结果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脂血、破袋、凝块、采血不足量、溶血、过期等)列表进行数据统计、报废率比对。结果:脂血引起血浆报废率增大比较明显,而且脂血和溶血两种原因引起血液报废都有季节关系和时间趋向;破袋、凝块、采量不足等原因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结论:血液是宝贵而特殊的资源,在临床救治中的作用在现阶段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所以,必须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建立巩固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各环节的关键质控点,从各方面确保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者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在采供血过程中的预防措施.方法:抽取2016年叭月至2016年12月在该站无偿献血的血液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非正常报废原因、结果:本次接受研究分析报废血液共7 756袋,非正常报废率为5.56%,其中以血浆所占比例最大,造成非正常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结论:临床中为减少血液浪费,需在献血前进行充分到位的科学宣教和咨询指导,把控好体检质量关,完善献血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报废血液,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造成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和预防手段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海东地区血液报废情况统计分析.结果:造成血液报废主要原因是转氨酶、破损、脂肪血、TP、表面抗原等.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及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严格操作流程,更新必要硬件设施,完善计划用血、合理用血,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输血科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对输血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报废的1171份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止发生血液报废情况的对策。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输血科共有1171份血液报废,报废率3.09%。报废原因按所占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为抗TP阳性、HBs Ag阳性、抗HCV阳性、脂血、过期、破损、量不足、ALT升高、凝块、HIV抗体阳性、溶血、颜色异常。在今后工作中可从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加强血站工作人员培训、采集血液制品及时入库、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是否存在异常、经常检查成品输血科库存以防止人为浪费、血站加强血液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输血科成品血管理质量,降低输血科成品血报废率。结论建立有效的采血、制备、临床使用的管理机制,加强血液管理和监督,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用血血样不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时期临床用血采用不同传染性救病筛查模式进行筛查,并考核其安全性。结果自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临床用血安全性筛查项目包括HbsA异、抗-HCV、ALT、梅毒和抗-HIV。1997年检测个体卖血血样3442份,报废血样3份,报废率为0.08%。无偿献血血样28650份,报废血样4077份,报废率为14.23%;1998~2002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206948份,报废血样12479份,报废率下降到6.03%:2003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44529份,报废血样1465份,报废率再次下降到3.29%;2004年起对16592例无偿献血HBsA异、抗-HCV、抗-HIV 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PCR法复检,重新发现HBsA异阳性标本8例,为0.048%。结论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临床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年—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9.
《献血法》实施后 ,为方便公民参加无偿献血 ,本中心 1998年底在市区繁华街道设置了采血车。目前到采血车上无偿献血的人数与计划内献血的人数基本相当 ,极大地缓解了医疗临床用血紧张局面 ,提高了血液质量 ,但街头献血血液报废率较高。据统计 ,2 0 0 1年 5月 2 5日至 8月 2 5日 (正值本地区夏季 )参加无偿献血的有 10 15 0人次 ,其中街头无偿献血占 5 92 4人。血库因脂血报废 4 2 2人中 ,街头献血占 30 2人 ,报废人数明显高于计划内的。因此 ,如何减少街头无偿献血的报废率 ,减少血液浪费 ,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是一个值得分析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血液是人类宝贵的生命资源,<献血法>实施以来,潍坊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觉自愿的无偿献血.每年除了因正常的检验因素报废血液外,非血液检测因素而导致血液报废也日渐增多.如何对各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减少血液不必要的浪费,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2006年一2009年潍坊市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