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病总胆汁酸(TBA)检测结果,并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结果分析。方法:总胆汁酸采用循环酶法测定。ALT、AST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各类型肝病患者TBA、ALT、AST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总胆汁酸是肝脏疾病检测项目中,特异性、敏感度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对疾病的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S1Ag)、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急、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57例乙肝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HBV Pre-S1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乙肝患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和ALT、AST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急性乙肝患者ALT、AST值较慢性乙肝患者高(P<0.05),而两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BV Pre-S1Ag和HBV DNA能准确反映HBV感染情况;ALT、AST对急、慢性乙肝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61例肝穿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对比分析血清AST/ALT比值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4期以上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高于S0~S3期的患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当血清AST/ALT比值≥1时,诊断早期肝硬化(S4期以上)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80.8%。结论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莹  宋薇薇  罗花  文萍 《安徽医学》2012,33(3):311-312
目的了解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血清转氨酶的关系。方法某单位健康体检,经B超诊断脂肪肝376例,并与血清转氨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脂肪肝和轻-中度脂肪肝体检者血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脂肪肝和轻-中度脂肪肝两者之间血AST、r-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脂肪肝与轻-中度脂肪肝相比血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炎症坏死,脂肪肝程度越重,肝细胞损害也相对明显,血清转氨酶也升高,尤以ALT升高明显。结论脂肪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炎症坏死,脂肪肝程度越重,肝细胞损害也相对明显,血清转氨酶也升高,尤以ALT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血清转氨酶检查.方法 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 以下疾病应检测血清转氨酶:肝胆疾病(查ALT、AST)、心肌梗死(查AST)、骨骼肌损伤(查AS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用药观察、病程监测和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大蒜多糖C能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覃江  周庆南  梁荣新 《微创医学》2004,23(3):289-29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转氨酶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52例病人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22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30例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结果大三阳组ALT为(345.72±268.40)u/L,AST为(435.63±339.61)u/L;小三阳组ALT为(155.63±118.53)u/L、AST为(161.27±121.50)u/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损害有关,大三阳病人的肝功损害比小三阳的明显严重.  相似文献   

8.
丙氨酸转氨酶(ALT)是我国现行献血法规中规定的检测项目,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肝功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通常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两项。丙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肝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TNF)、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观察TNF、AST/ALT、GGT在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中的变化,结果随慢性乙肝病情的加重TNF、GGT、AST/ALT依次递升,呈正相关.结论 TNF、AST/ALT、GGT是提高慢性乙肝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可较准确地了解慢性乙肝病变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转氨酶、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HBV-DNA载量及乙肝五项指标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HBV-DNA载量<30IU/ml的占比、血清AST、AST/ALT及GGT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二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sAg()患者比较,血清中ALT、AST、GG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患者的AST/ALT、HBV-DNA载量<30IU/ml的占比均显著低于HBsAg()患者(P<0.05)。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血清ALT、AST、AST/ALT及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ALT、AST、GGT水平逐渐升高,AST/ALT逐渐降低。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转氨酶、HBV-DNA载量与乙肝五项指标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患者转氨酶情况,并对甲减患者的肝功能转氨酶数据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甲减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不同TSH水平甲减患者转氨酶水平的差异,分析甲减患者TSH与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①观察组TSH、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2 μIU/LP<0.05),TSH 50~100 μIU/L与TSH>100 μIU/L甲减患者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8例甲减患者中17例ALT升高,异常率25.00%;13例AST升高,异常率19.12%。ALT异常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ALT正常患者(P<0.05),AST异常患者年龄小于AST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异常、正常者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H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0.259、0.345,P<0.05)。结论 部分甲减患者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男性居多,且与TSH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肝功能变化。 方法 分别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DPN(DPN组)和未合并DPN(非DPN组)患者各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检验法分别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含量变化。 结果 DPN组及非DPN组中肝功能异常(ALT和γ-GT浓度升高)的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非DPN组相比,高水平的ALT和γ-GT在DPN组中发生率更高,而另一个指标(AST浓度升高)出现异常的例数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DPN组及DPN组患者血清中ALT和γ-GT较对照组水平升高(P<0.05),DPN组较非DPN组患者血清中ALT和γ-GT也明显升高(P<0.05),且DPN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ALT和γ-G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DPN发病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γ-GT是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T2DM,DPN与肝功能变化有关,监测并控制ALT和γ-GT水平有利于对DPN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种可以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方法。方法 :用自配的双项同测试剂同时测定血清中的ALT和AST。结果 :双项同测试剂测定ALT和AST与成品试剂比较 ,相关性好(均r =0 .999) ;精密度高 ,批内变异均低于 5 % ;抗干扰能力强 ,溶血、黄疸、脂血不影响结果 ;检测速度较传统方法快一倍。结论 :双项同测法既能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又提高了测定速度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EHF患者(老年组)和56例非老年组EH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小板(PL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的变化.结果:老年组治愈率(79.49%)明显低于非...  相似文献   

15.
符玉桂  刘梦琼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62-562,612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和转氨酶(ALT、AST)的联合检测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酶法检测血清中胆汁酸(TBA)的浓度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实验分组:经诊断为急性肝炎63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35例,肝癌28例,胆道疾病30例,对照组60例为正常健康体检人群,并进行各组结果同对照组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胆疾病血清TBA值分别为8.4±3.81、53.8±23.4、19.6±5.24、68.3±38.8、36±12.5、15.6±8.7μoml/L。血清ALT值分别为20.8±8.6、589±214、85±45.2、68±22.3、112±68.5、45±8.94U/L。血清AST值分别为21±7.8、63±26.3、84±34.52、128±35.5、54±26.73、32±5.7U/L。结论胆汁酸(TBA)的测定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高度灵敏性,对ALT、AST正常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TBA与ALT、AST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血清转氨酶的影响.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结果:扛板归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AST、ALT.结论:扛板归能通过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作用.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时,血清中AST、ALT含量升高,AST、ALT是诊断肝脏疾病中应用最广泛的酶,一般而言,AST和ALT增高反应了某些器官和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转氨酶水平与脂肪肝间的相关性,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B超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转氨酶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 687例体检者中检出脂肪肝患者共204例(29.7%),其中男性受检者398例中脂肪肝168例,检出率为42.3%,女性受检者289例中脂肪肝36例,检出率达12.5%.204例脂肪肝患者中,AST升高128例(62.7%),ALT升高112例(54.9%).非脂肪肝体检者483例中,转氨酶AST和ALT升高水平分别为4.35%和4.76%.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非脂肪肝体检者.结论 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脂肪肝与转氨酶水平高低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极度升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名AST极度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定。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两联保肝药,治疗组用四联保肝药,同时两组胆红素增高者加用思美泰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AST、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情况。结果 AST极度升高最常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其次为药物性肝炎,第三为急性低血压。结论 AST极度升高是多因素的,AST/ALT比值对评估肝细胞坏死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短期大量联合保肝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卜晓芬  李骏  朱虹 《重庆医学》2018,(4):436-438,445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AFL)肝细胞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诱导的AFL肝细胞分为对照组、脱离乙醇组、甘草甜素组和继续诱导组,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泄漏量、细胞周期变化,以及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γ(PPARγ)、含有“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结构的核转录因子1 (SREBP-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甘草甜素可以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甜素组细胞内TG水平及ALT、AST的泄漏量、PPAR-γ、SREBP-1和SCAP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甘草甜素可能通过下调PPAR-γ、SREBP-1、SCAP的表达从而减轻体外诱导AFL肝细胞脂肪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FE3)、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转氨酶(ALT、AST)水平在妊娠中晚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036例孕妇(实验组)与126名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血清FE3、CG和TBA、TBIL、ALT、AST浓度.结果 不同孕期妇女血清CG、TBA、 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在检测肝损伤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CG较其它指标更为敏感和特异;实验组CG、FE3及TBA在各妊娠期呈升高趋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BIL、ALT、AST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G含量异常的孕妇,其TBA、TBIL、ALT及AST异常发生率随着CG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FE3、TBIL、ALT、AST水平可作为预测母婴预后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