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41-1343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至少3个月以上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 全组死亡38例,其中死于心血管并发症16例,脑血管并发症6例,重症感染5例,其他11例.死亡组动脉收缩压及透析期体质量增长率较存活组高,而血清白蛋白、清总胆固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浓度等较存活组低,平均血液透析时间较存活组明显缩短.结论 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收治的45例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45例患者中治疗后2年内死亡及存活2年以上患者的透析前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情况,并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入院时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方面与2年内死亡患者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患者在透析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血糖及低血压。结论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可靠疗法,治疗过程中严密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制定合理的防治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谭扬  沈清  曾琍萍 《中国药业》2007,16(23):52-5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几种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4例ES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透析的46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n—ESDN)血液透析患者,回顾分析死亡率、死亡原因、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结果ESDN组1年死亡率、3年死亡率分别为17.6%和38.2%,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Non—ESDN组(P〈0.01),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47.4%)和感染性疾病(26.3%),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94.1%);两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组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Non—ESDN组。结论ESDN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Non—ESDN高,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段冬梅 《安徽医药》2013,17(9):1531-1533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种替代治疗的死亡原因,比较他们的死因差异,探寻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患者52例,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浆白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并分析他们的死亡原因,比较死亡差异和第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HD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PD组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较PD组低,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胆固醇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D组死于感染占55.56%,其次为心血管疾病11.11%.而HD组死因首位为心血管疾病36%,其次为感染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和其他原因死亡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开始1、2年两组生存率相当,但2年后PD组生存率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组存活4、5年的例数较PD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替代治疗的两组死亡原因都以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为主.提示预防和及早控制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有助于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透析方法分成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每组39例,血液透析组采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采取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及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而腹膜透析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营养不良、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不大,且都有明显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及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92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透析室5年间具有较完整病历资料的死亡患者93例,其中符合猝死标准的有25例。对比分析猝死患者(猝死组)和其他死亡患者(非猝死组)死亡前3个月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死亡前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猝死为因变量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猝死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及每周透析时间小于8h的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猝死组。猝死组患者死亡前1个月的平均透析前收缩压、平均每次透析超滤量均明显高于非猝死组。猝死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猝死组,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较非猝死组明显增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收缩压升高、平均透析超滤量、LAD及每周透析治疗小于8h是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血压控制不佳、容量负荷增加和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观察总结60例高龄(70~87岁)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病因,对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等相关指标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高龄血液透析患者其长期存活率逐渐上升,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状态和贫血,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韵口才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死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45-245,249
目的:初步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03年5月~2009年5月共55例血液透析维持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有关临床分析。结果:55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与致命性心律失常17例(30.9%),感染13例(23.6%),颅内出血8例(14.6%),恶病质7例(12.7%),消化道出血6例(10.9%),尿毒症脑病4例(7.3%)。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进行充分地透析,积极治疗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48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史、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质量,同时透析前采血查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尿酸(UA)、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分析血清UA及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48例患者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19例,心血管疾病组的UA及CRP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1)。高尿酸血症伴CRP升高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UA及CRP与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及微炎症状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血液透析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观察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及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ESDN)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前血尿素氮、肌酐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存活率。结果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的存活率较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短,心血管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较NOR-ESDN血透患者发生多。结论 ESDN患者透析时机的选择应早于NOR-ESDN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护理对策。并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尿毒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对比,从而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尿毒症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并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和未进行干预护理各100例进行效果比对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观察组1年、3年以上存活90例(90.0%)、88(88.0%),对照组75(75.0%)、64(64%),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明显少于未接受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前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测血脂、脂蛋白[Lp(α)]、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起始hs-CRP正常参考值3 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54例)与CRP升高组(66例),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个月后,贫血仍未达到靶目标值,继而联合应用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予左卡尼汀0.5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清蛋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清蛋白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