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医院执行“三不突破”改革方案的经济分析上海市南市区卫生局(200011)卞正鹏为了深化卫生改革,抑制医院费用过快增长势头,从1994年起,上海市对医疗单位业务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定其净增率不得突破24%,我局为使1994年卫生改革总体方...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自1996年2月起经市政府批准,对医疗费用实行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以下简称“总控”)改革,此项改革的实施,减轻了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医院发展。1“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措施 青岛市政府下达“总控”指标,包括:医疗总收入水平本年度比上一年度增涨幅度控制在20%以内,计算公式:(年门诊人次×人均门诊收费水平) (年住院使用床日×住院床日收费水平);本年度人均门诊收费水平和住院床日收费水平比上一年度增长幅度在20%以内;提高医疗技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的内容 1.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医药费用总量控制: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药收入总量的增长幅度,在1995年基础上不得超过20;药品收入增长幅度限于比上年增长15%;每一门诊人次、第一住院床日费用及人均药品费的增长幅度也按上述比例进行控制。 2.在实行医药收入总量控制的同时,进行收费结构调整,适当增设和提高了部分技术劳务含量较高的收费项目和收费  相似文献   

4.
对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当前。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到医院看病,普遍反映看病贵。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平均每一门诊人均医疗费用为117.7元,其中药费占52.5%,检查、治疗费占29.7%,比上年增长8.8%;每一出院人均医疗费用为4283.7元。其中药费占43.7%,检查、治疗费占36.6%,比上年增长9.5%。上涨指数超过了同期物价上涨指数,与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速度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杜如昱教授说“世界卫生组织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医院实施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有效地将全市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控制在24%之内,起到了将医疗费用控制在社会经济增长和人收入增长范围内的作用,从而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和企业职工医药费用支出负担以及自费病人的就医经济负担。政策促进了上海市药品生产的产品结构朝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向调整,因而减少了因追求药品前差价而导致的卫生效益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宏观经济面和医疗体制改革趋势的大前提下,我国医疗服务的总量将受到进一步抑制,流向也将有所变化。由于卫生人员数有增无减,医院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的过度增长将难以控制,使得总的医疗费用很难控制在24%以下。医疗制度的改革将调整国家、集体医疗费用支付的比例,居民个人支付水平将进一步增加。药品仍然是医院获得补偿的主要渠道,但这个作用将被医务人员劳务增长所削弱。  相似文献   

7.
从费用构成变化探讨以医养医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以医养医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及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作用。方法采用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对出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查治疗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2.28%,远高于药费的8.05%,已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增长因素。结论以医养医并不能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只有改进政府卫生投资模式,推进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才能实现医疗费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医疗机构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收入在医疗机构收入中的比重,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实行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医药费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重大举措。我局各医疗单位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对于理顺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加速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 ,使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保持在可筹集到的保险基金总量和各方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然而 ,在卫生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 ,我们面临的现实仍然是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费用居高不下 ,社会卫生总费用增长幅度长期超过国民经济的扩张速度 ,据测算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达到了 12 %以上 ,而同期GDP增长速度则徘徊在 8%左右。在这一宏观背景下 ,任何医疗保险方案都将面临收不抵支的巨大风险。要化解这一风险 ,不仅需要医保、卫生、…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从1994年起对医院业务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本文试从分析所辖医院实施的结果出发,就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控制医院业务收入两个方面提出若干思考建议,以供探讨。一、改革内容和目标1、总量控制。规定医疗单位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总和的增量,严格控制在1993年基数的24%以内,不得突破。2、结构调整。规定医疗单位业务收入中的药品收入比重要降下来,考核标准为:每门诊人次和每住院床日中的药品收入增长率不得超过1993年基数的15-20%。3、管理考核。计算期为1994年6…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职工医疗制度是我国城市健康保障制度的主体。自50年代初期在全国推行以来,它对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曾发挥过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医疗费用高速增涨和卫生资源严重浪费现象突出。近年来,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是“两江”试点的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医疗保险,还是上海市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对供方制约仍没有良策。医院是我国卫生  相似文献   

12.
1995年2月,江西省卫生厅为借鉴外省医疗改革经验,推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组织有关财务、物价管理人员,就医疗收费改革、医药费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情况,专程赴上海、四川两地进行调查学习,现将主要情况综合如下:一、上海市医药费用改革情况(一)医药费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基本情况1994年,上海市卫生系统以医药费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作为深化卫生改革的重大举措,其要点;一是要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二是要调整医疗卫生费用的结构,并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它是针对“卫生资…  相似文献   

13.
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病人费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为适应医疗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院门诊病人的性别、年龄、住址、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药费,检查治疗费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病人主要来自医院所在区,年龄相对老化,平均51.7岁,平均每诊疗费用106.89元,药费比例较高,医疗费用承担方式以公费医疗为主。结论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本院影响较大,重点提高门诊专科诊疗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和临床技术的应用。着重降低药品费用,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利用有限的资金,保证病人基本医疗服务,是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县自1994年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以来,医药费上升势头得到抑制,医疗单位的纯收入有了增加,公费医疗和劳保单位的浪费现象明显下降,这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一、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我县的实绩1、总量控制前我县业务收入每年增长幅度都在40%左右,总量控制后,上升的势头一下子就降了下来(见表1)。(剔除业余医疗服务及药品优惠款,我县实际增长幅度仍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同时,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大幅度下降。2、总量控制使医疗质量有所提高(详见表2)。二、几点建议1、总量控制要剔除与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劳务收费标准调整和药品收入增长控制之间的平衡,在不损及医院利益的前提下,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是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根本思想之所在,为体现这一思想,本文研制了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中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长远  孙长怡  王晶  秦俭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16-1917
目的:分析发热门诊的费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发热门诊2005年6月1-30日就诊病人的年龄、性别、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医疗费用的详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热病人男性多于女性,21~30岁发病例数最多(439例,38.5%),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发热门诊病人平均费用159.74元,药费占73.5%,肺炎费用最高(505.82元)。老年人费用多于青年人,公费医疗病人费用多于医疗保险和自费病人的费用。结论:发热门诊的费用主要与病人的年龄、疾病、医疗费用承担方式有关,医疗费用中药费仍占较大比重,进一步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医学多棱镜     
1997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 有关数据 1997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近日发表。 有关医疗费用情况表明:我国1997年县以上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一门(急)诊人次医疗费用61.6 元,其中药费占61.64%;平均每一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用2384.3元,其中药费占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医院医药费用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疗服务的供方着手,分析城市医院医药费用变化,并分析其上涨原因;药费在医疗费用尤其是门诊医疗费用中增长较快;医院管理费用与医院固定资产及基金支出相对于业务量的下降增长明显,从而带动医疗费用的高增长,据此,笔者提出了区别药物费用控制与药物使用控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已是卫生系统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谈药变色”使很多患者望院生畏。如何有效地扼制医药费用的涨势,合理调整医疗收费结构,已经成为各界政府关注的问题。1995年10月底,大连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医药费“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已明显地收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抑制了医药费的涨势,使政府、社会、患者、医院、职工比较满意,初步显示出改革的成效。 一、具体作法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顾名思义就是对医疗机构医疗费总体增长水平进行控制(总体控制在15%,药费收入增长速度年度内不得突破5%),同时,调整医药费的收费结构,通过提高部分技术劳务收费比重,降低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经过三年努力,使大连市药品收入占总收入从70.6%降为55%。控制“三不合理”现  相似文献   

20.
杨伟  轩莉 《中国卫生经济》1999,18(12):57-59
1998年,上海市普陀区医疗保险办公室改革公费医疗支付方式,对门诊项目实行按人头付费。本文就改革实施一年来公费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作一分析,对按人头付费方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该支付方式较为有效地降低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减少了浪费;对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转变经营策略,重视医疗成本控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提出,要注意纠正个别医疗机构控制费用方法简单化的偏差,要考虑人群年龄结构因素对医疗费用的影响,适当调整付费标准,以避免医疗机构在承担费用支出方面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