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丢失率相对较高, 这部分受者可再次进入胰腺移植等待名单, 行胰腺再移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胰腺移植科对2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切除患者成功实施了胰腺再移植, 使受者成功脱离胰岛素, 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移植肾功能也较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规范移植胰腺病理学的临床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病理学专家从移植胰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基本操作规范、移植胰腺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移植胰腺外分泌的不同处理术式所致的病理学变化、移植胰腺血栓栓塞、移植胰腺的胰腺炎、胰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移植胰腺胰岛炎与糖尿病复发、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胰腺的影响、移植胰腺的细胞学诊断方法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的差异。方法 在大鼠同种异体单独胰腺移植、单独肾脏移植和肺肾联合移植基础上,对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的排斥瓜反应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 (1)胰腺在联合肾脏移植中受到肾脏保护,与单独上比,功能与形态不者到显著改观;(2)肾脏在联合胰腺移植时未受到胰腺保护,与单独移植比较,各项指标未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胰腺与肾脏联合移植的结局优于单独胰腺移植,而肾脏  相似文献   

4.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织检查(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其排斥反应并与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的最佳方法。本文对移植胰腺活检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移植胰腺活检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及其进展、移植胰腺主要的并发症及其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予以准确诊断,良好地保障移植胰腺和受者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胰腺和肝脏在联合移植时互惠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ao H  Zhu Y  Ji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49-752,I111
作者对观察肝脏对胰腺的免疫保护作用和胰腺对肝脏的营养保护作用,采用大鼠单独胰腺移植,单独肝脏移植及肝胰联合移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胰腺联合肝脏移植时,胰腺平均功能存活期较单独移植时显著延长,间质排斥反应减轻,分级分布与单独移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肝脏有联合移植时,术后再生能力以及形态的完整性估于单独移植。  相似文献   

6.
CMV感染是胰腺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对于胰腺移植后CM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并不全面,较多的报道集中在胰肾联合移植,鲜有肾移植后胰腺移植和单独胰腺移植的文献。鉴于此,美国和中国学者共同就3种类型胰腺移植后CM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率、危险因素、CMV感染情况和转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胰腺外分泌引流、内分泌回流处理方式,血管外科技术,供器官来源及获取等胰腺移植外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临床胰腺移植发展。多机制、多靶点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器官保存液的临床应用,移植免疫生物学等应用基础学科的创新研究继续推动着胰腺移植外科的进步。本文就胰腺移植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漫谈胰腺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移植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早在1889年,Meting和Minkowski首次报道了切除狗全部胰腺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证实了胰腺和糖尿病的密切关系。1892年,Heden切除狗的全部胰腺,同时移植一段带血供的胰腺在其皮下,术后动物血糖得以维持正常,证实了移植胰用于调节血糖的可行性。Ivy和Farrel(1926),Houssay(1929)也先后报道了犬同种胰腺移植后,移植胰短期功能和组织学存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1981年英国外科医生Williams把羊的胰腺移植到人的腹壁肌肉内治疗糖尿病到现在,已近一百年.Williams实验虽然失败,但是他为后人提示了用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今天胰腺移植成功,使100年前Williams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复习1966~1987年文献,世界共有1001例胰腺移植.分析移植的结果;胰腺一年成活率为35%,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75%.1001例中有161例胰腺成活少于一年,16例胰腺成活超过4年,移植胰腺成活最长为8.2年.1966~1977年共有64例胰腺移植,移植胰腺一年成活率为3%,患者一年生存率为42%.  相似文献   

10.
2019年, 第一届胰腺移植国际共识大会制定了第一个胰腺移植临床实践指南, 并于2021年正式发表。指南涉及49条关于胰腺移植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专家组评审意见, 认为所有类型胰腺移植均可显著改善受者术后远期生存、生活质量以及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进程, 优先将供者肾脏分配给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受者是合理的, 同时提出了涉及胰腺移植供受者选择、免疫方案、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预防方案等临床实践的110条专家推荐意见。本文通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对推荐意见进行重新归类整理, 以增进理解, 提高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对一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AMVT)患者移植胰腺的功能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移植胰腺发生了血液再灌注的损伤但恢复很快,术后早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功能。据此认为:AMVT术后,血清C-肽结合血糖测定可较好反映移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血糖的监测对于治疗、特别是决定要否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非常重要;存在外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血胰岛素的检测临床意义不大;血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测定可同时反映移植胰腺的损伤情况与外分泌功能,应作为AMVT术后移植胰腺功能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胰腺移植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推荐治疗方法。在胰腺移植术式中,移植胰腺静脉血经门静脉回流对患者预后有益存在争议。因此,需要一种符合门静脉回流的胰腺动物模型来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小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在胰腺免疫损伤和内分泌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至今没有经门静脉回流的小鼠胰腺移植模型。建立经门静脉回流的胰腺移植小鼠模型。方法供体胰腺保留含有肠系膜上动脉与腹腔动脉的一段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受体游离脾静脉和腹主动脉,采用插管技术连接移植胰腺和受体的血管。结果我们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经门静脉回流胰腺移植小鼠模型。通过30组小鼠验证,移植后生存率为93.3%(28/30),胰腺有功能率为92.9%(26/28),模型的其他相关指标(生存时间、手术时间、冷/热缺血时间、移植胰腺功能)也令人满意。结论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可用于对门静脉回流胰腺移植手术探讨、胰腺灌注保存、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胰腺免疫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发现60年来,对糖尿病的治疗并未失去意义,但胰岛素治疗不能防止青少年糖尿病多年后出现肾、血管和视网膜病变。迄今的动物实验表明,内分泌胰移植使血清胰岛素浓度正常,可阻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且能予以消除。因此,近年来胰腺移植治疗青少年糖尿病有了发展。目前有三种方式,即胰腺移植,部份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三种方式皆在于移植足够量有功能的内分泌胰,使糖代谢正常。因胰腺和部份胰腺移植目前併发症发生率高,故胰岛移植和分离胰岛技术成为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介绍了异体胰腺移植的成功率,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并对胰腺移植手术后机代谢以及手术对原糖尿病并发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1966年到1980年的14年间,文献报告了总共108例胰腺移植、68例异体胰岛移植和59例自体胰岛移植。本文回顾了这些移植手术的疗效。1966年12月 Kelly 和 Lillehei 等施行了第一例胰腺移植;到1977年6月,各移植中心已为57例患者作了胰腺移植,其中55例是糖尿病患者。57次移植中,26次为胰,十二指肠移植(20次同时作肾移植),30次为次全胰腺移植,1次为不带十二指肠的  相似文献   

16.
在活体大脏器移植中,首先是肾移植的成功,接着便是胰腺移植[1]。全球首例活体胰腺移植于1979年6月2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完成,为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2];第一例单独活体胰腺移植(PTA)于1980年5月完成;而首例活体胰肾同期移植(SPK)至1993年3月才随着多脏器联合移植技术的发展而成功[3],但活体胰腺移植开展并不广泛。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最新报告,截止2001年10月1日,全球仅进行142例活体胰腺移植,占所有胰腺移植的0.8%,其中120例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完成,占该中心胰腺移植总数的8.5%[4]。在器官移植的早期,即还在以硫唑嘌呤(Aza)和刚开…  相似文献   

17.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肾衰的最有效方法[1].但是,胰腺移植的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5 %~40%[2].高的胰腺移植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与移植胰腺的血供障碍有关[3,4],提示常规的胰腺血管重建方法可能存在缺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完整重建移植胰腺动脉血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胰肾联合移植和胰腺移植已经成为治疗部分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最佳方式。除了手术因素,术后管理是影响移植胰腺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胰腺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缺乏特异性,排斥反应是胰腺移植后移植胰腺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2]。胰腺移植后排斥反应会导致胰酶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临床胰腺和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临床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胰腺移植主要包括单独胰腺移植 ( pancreastransplantationalone,PTA )、肾移植后胰腺移植 ( pancreasafterkidneytransplantation ,PAK )和胰肾联合移植 (simultaneouspancreas kidneytransplantation ,SPK)。与其它实体大器官移植一样 ,胰腺移植成功的真正转折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 ,胰腺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开展 ,胰腺移植受体及器官存活率显著提高。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nternationalPancreasTransplantRegistry ,IPTR )记录 ,至2 0 0 1年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