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免疫抑制剂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NST)已经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某些实体器官肿瘤以及非恶性疾病的治疗,在某些疾病方面有取代标准移植的趋势.NST的预处理方案中应采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以促进供者细胞的植入,通过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来清除受者造血细胞及肿瘤细胞[1].随着对NST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免疫抑制剂被用于NST预处理方案中,现就NST预处理中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减轻了预处理强度,减少了移植相关的死亡。
目的:分析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71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 患者1例,行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同胞弟弟,60岁,HLA 5个位点相合,ABO血型相同。预处理用药包括采用氟达拉滨、塞替派、环磷酰胺和马利兰针剂。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用抗胸腺球蛋白、巴利昔单抗、环孢素A、麦考酚酯肠溶片及丙种球蛋白,移植后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更昔洛韦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素E1、丹参、肝素及熊去氧胆酸防治肝静脉闭塞症,预处理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 L-1时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 g•d)促进造血重建。必要时输注辐照的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供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连用 7 d,第6,7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当天输注给患者。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8 d完成造血重建。移植后50 d,行STR检测结果显示供受者100%一致。移植后+20~30 d陆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败血症(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胞菌)”,移植后2个月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度(肝脏,3级) ”,经过抗感染、保肝、调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结果表明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种合并症老年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达万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1):94-98
标准的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需代替治疗的造血与免疫系统的非恶性疾病,应当是合理或足够的;然而,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除患者骨髓造血组织,成功重建异体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并不一定能完全治愈恶性血液病,因为白血病(干)细胞并非只限骨髓中存在,它可浸润骨髓之外的其他任何组织。临床实践证实,allo-HSCT后仍然有30%左右的患者疾病复发,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或难治复发患者复发率可高达40%~70%以上。这些复发的白血病细胞几乎全系源自患者移植前本身的白血病细胞,其中半数患者以髓外部位复发开始,有证据提示,清髓性移植并没有完全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特别是那些对化放疗不敏感或栖居在髓外"庇护所"中的白血病干细胞,最终导致疾病复发。因此笔者提出并建立了一个清肿瘤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HSCT)的概念,在临床上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内容贯穿于移植技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主要为应用个体化清肿瘤性预处理方案和加强移植后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重建情况,以及移植物中CD34^+细胞是否影响移植后早期DCs亚群重建。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预处理移植后早期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C2水平。结果:移植后早期清髓性移植患者体内DCs亚群数量非常低,常规移植组移植后14天与半相合移植组相比,DC1、DC2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清髓性移植组(NST)DC1、DC2高于清髓性移植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天和60天,所有组DC1、DC2略有波动,但是幅度不大。以输入的CD34^+细胞数平均分为三组,三组患者DC1、DC2移植后14、30和60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后患者早期DCs重建较清髓性干细胞移植患者早,而常规移植和半相合移植早期DCs重建较慢,二者无差别。移植物中的CD34^+细胞不影响移植后早期DCs亚群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其植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诊断为低增生性MDS患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STR-PCR证实移植后30d及3个月骨髓植入为完全供者型,移植后3个月发生多发性脑梗塞,6个月出现面部皮疹及口腔溃疡,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5×10^7/次,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MDS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HLA匹配同胞供者和半倍体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次输血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HLA匹配同胞供者和半倍体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多次输血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多次输血的SAA患者移植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11例患者中8例接受HLA匹配同胞供者HSCT,3例接受半倍体(母亲)HSCT。供、受者之间HLAA,B,DR抗原全相合者7例,1个位点不相合者3例,3个位点不相合者1例。结果 所有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3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发生慢性局限型GVHD,2例发生移植物排斥,1例死亡,1例因自身造血功能恢复而生存;1例患者移植后5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13个月(3~71个月),9例患者生存(包括3例半倍体供者植入HSCT),其中8例患者供体细胞持久植入。结论 HLA匹配同胞供者和半倍体供者allo-HSCT是治疗SA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亲缘间HLA配型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自2009至2011年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HLA配型全相合12例,不全相合8例。移植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除1例为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他患者干细胞来源为动员后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HLA全相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不全相合患者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酸酯。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 0.5×109 L-1平均为12.5 d,血小板恢复> 20×109 L-1平均为+18 d。20例患者随访24-60个月,总生存率75%(15例),治愈率70%(14例),死亡5例;12例全相合患者中83%治愈(10例),8例不全相合患者治疗有效率62%(5例),治愈率50%(4例)。2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治疗中并发败血症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结果可见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尤以HLA全相合效果良好,移植后恢复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共有 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了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植入速度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率等。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 (ANC) >0 5× 10 9L- 1 的中位时间为 13 2d(8~ 18) ,血小板 >2 0× 10 9L- 1 的中位时间为 2 2 2d(10~ 10 8)。 8例获得异体植入的患者中 3例发生Ⅰ Ⅱ度皮肤急性GVHD ,发生 5例慢性GVHD。至随访截止 ,中位随访 775d(2 10~ 14 2 9) ,所有 10例患者均无病存活(DFS)。因此我们认为G 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可获得快速、持久植入 ,而不增加急性和慢性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预处理:指在移植前对患者进行的放、化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处理的重点为免疫抑制,常采用非清髓和减低剂量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类型。目前认为移植物含有免疫活性细胞、供受者之间存在组织不相容性、受者不排斥植入的细胞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3个必备条件。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失败等仍是患者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及进展。
方法:中文检索词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同胞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为“aplastic
anemia,matched
sibling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年1月至2019年9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发表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的文献,最终选择55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同胞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首选的移植方式;对于无同胞全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一线治疗可以选择无关供者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缺乏全合供者时,单倍体移植和脐血移植亦为不错的选择。
ORCID: 0000-0003-3931-8385(黄东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尤其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植体系,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目的:探索免疫耐受新方法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模式,解决移植后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问题。
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在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单倍型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例,单倍型供者采集经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中给予环磷酰胺400 mg/m2,连续用3 d,移植后+3 d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耐受,剂量为50 mg/kg。
结果与结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7(13-21) 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21(15-31) d。全部患者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慢性广泛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经治疗后控制。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排斥反应,另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其余10例随访期间生存。结果表明诱导免疫耐受新方法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相关病死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提示植入完成。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
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的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型再障患儿的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11年11月25日行第一次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为8/10相合,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分别在11 d和14 d恢复,移植后30 d DNA移植植入鉴定和染色体检测均示移植成功植入,术后35 d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治疗后消失,术后54 d因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及促红素等治疗好转,激素逐渐减量,EBV拷贝数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右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考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美罗华及CHOP方案化疗,淋巴结缩小,且EBV拷贝数下降,体温正常。移植术后5个月复查血象和骨髓象提示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而于2012年5月15日行第二次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儿的父亲,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马利兰+米托蒽醌+抗CD52单克隆抗体。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环孢素A+短程的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霉酚酸酯。回输的有核细胞分别为13.52×108/kg,CD34+细胞数为2.45×106/kg,无关供者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106/kg。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4个月。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分别为14 d和30 d;二次移植后1个月DNA指纹检测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植入。预处理后肿大淋巴结逐渐缩小,但术后2个月因淋巴结有增大趋势,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局部放疗后淋巴结缩小且稳定至今,PET无明显代谢异常区,移植后每半年定期随访,目前正常生活及上学。结果说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是安全、高效的治疗第一次移植失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患儿可以耐受预处理毒性,造血恢复较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可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对预处理前、后患者的肝功能项目进行检测。结果40例患者预处理前后的肝功能检测项目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BiL/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均值均有明显的差异,前3项浓度降低,余者升高;而A/G、AST/ALT、总胆汁酸fTBAl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无明显差异。结论预处理能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表明预处理后患者的肝细胞和/或胆管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4年6月157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发生87例次肺部并发症,其中15例患者发生2次以上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2%。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者37例(23.6%),发生中位时间103d(1~886d)。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间质性肺炎8例,肺真菌病3例,肺水肿3例,肺结核2例,肺栓塞1例,2种或2种以上病原所致的肺部并发症3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状态、供受者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及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移植时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是与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9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应用于难治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治疗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最近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AID可能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疾病,本文主要就自体或异体HSCT治疗AID的原理及自体HSCT治疗几种主要AID的临床试验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效预防和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危险因素。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如肺部并发症、真菌性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死亡率较高,肺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相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有效。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率较低,但在治疗过程也不容忽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