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铺灸疗法镇痛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腹腔注射醋酸致痛的大鼠,采用艾绒与蒜汁共灸可明显升高脑内β-内啡肽水平;应用艾绒,蒜汁,中药共同灸,则β-内啡肽水平升高更明显。表明铺灸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在于升高脑内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2.
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腹腔注射醋酸致痛的大鼠,采用艾绒与蒜汁共灸可明显升高脑内β-内啡肽水平(P<0.01);应用艾绒、蒜汁、中药共同灸,则β-内啡肽水平升高更明显。表明铺灸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在于升高脑内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静脉输液所引发的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2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传统灸法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治疗原理,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4天为一疗程.结果 试验组在总有效率及治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镇痛灸是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将研究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制与中医辨证,并选择适合火龙灸灸量对患者镇痛效应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火龙灸治疗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30 min治疗组、40 min治疗组及50 min治疗组,每组24例。连续治疗4周后,并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及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int operation agreement,M-JOA),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40 min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随访3个月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P<0.001);3组患者治疗后M-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在各评估时间点40 min治疗组患者M-JOA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40 min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 结论 应用火龙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治疗40 min组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敏灸机器人循经往返灸得气效应的特异性。方法:选取20例符合阳虚体质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每位受试者按照随机顺序分别接受任脉腹部区段的循经往返灸与神阙穴温和灸,循经往返灸由热敏灸机器人操作,温和灸由人工手持操作。以得气潜伏期、得气累积时间、得气总积分、得气类型频次以及肢端升温阳性率作为评估指标,观察两种不同施灸方案的得气效应差异。结果:与温和灸组比较,循经往返灸组得气更快、得气更强、得气累积时间更长,更易激发舒适情感体验(P<0.05);循经往返灸组与温和灸组在灸中均能激发肢端升温,但循经往返灸组更易激发肢端升温(P<0.05),且在灸中30 min时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循经往返灸具有得气快、得气强、舒适情感体验明显等独特效应。  相似文献   

6.
背景 近年来,关于艾烟生成物、光辐射效应、温热效应中何者为艾灸治疗起效的关键因素已成为艾灸研究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关于艾烟生成物是否参与艾灸治疗止痒效应的分析研究较少见。目的 对比有烟艾灸与无烟艾灸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艾烟生成物的止痒效应。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门诊收治的肛门瘙痒症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烟艾灸治疗组30例和有烟艾灸治疗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温和灸长强穴治疗,其中无烟艾灸治疗组患者选用无烟艾条,有烟艾灸治疗组患者选用有烟艾条;以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瘙痒频率,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对艾灸治疗的耐受情况及治疗期间不适/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比值及瘙痒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有烟艾灸治疗组患者VAS/NRS比值及瘙痒频率均低于无烟艾灸治疗组(P<0.05)。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在DLQI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因素和时间因素在DLQI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DL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DLQI总分低于治疗2周后(P<0.05);有烟艾灸治疗组患者治疗2、4周后DLQI总分均低于无烟艾灸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能耐受艾灸治疗,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并发症。结论 有烟艾灸治疗在降低肛门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瘙痒频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无烟艾烟治疗,而艾烟生成物是艾灸治疗发挥止痒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地西泮拮抗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地西泮对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昆明种小鼠6 0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10只 ,以热板法测定各组动物腹腔注射 (ip .)用药前后的痛阈。结果  2mg kg地西泮对小鼠的基础痛阈无明显影响 ,4 0mg kg芬太尼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痛阈 (P <0 .0 1) ,2mg kg地西泮可显著拮抗 4 0mg kg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P <0 .0 1) ,而苯二氮受体阻断剂———氟马泽尼 5mg kg可抵消地西泮对芬太尼镇痛效应的拮抗作用 ,单用氟马泽尼可明显增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P <0 .0 1)。结论 地西泮可拮抗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其机制可能与其激动苯二氮受体后增强γ -氨基丁酸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测定67例哮喘患者经过灸治前后头发中锌、铜、锰、镁、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治疗前发中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P<0.5~0.01),灸治后基本接近正常值(P>0.05),治疗前后的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0.01)。本文讨论了发中微量元素于灸治后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模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肺癌术后将进行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实验组a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静注盐酸氢吗啡酮2 mg q20 min,实验组b则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经脉泵入盐酸氢吗啡酮0.3mg/h,监测术后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a6、9、12、24、36h时点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9、12、24、36 h时点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b患者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实验组a和实验组b6h的Ramsay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高于实验组b;其余各时点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患者尿潴留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累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实验组a为23.3%,对照组为20%,实验组b为43.3%.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在停机后间断小剂量给予,进行超前镇痛,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且作用至少维持到术后36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镇静Ramsay评分,降低术后患者的心率,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蜈蚣全蝎散(CS)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伴随的毒副作用,为其"功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CS 20 mg/kg组(C1组)、50 mg/kg组(C2组)、80 mg/kg组(C3组),不同剂量的CS灌胃,1次/d,连续4 d后,采用醋酸扭体法检测其镇痛效应;采用转棒试验检测小鼠感觉、运动行为改变;采用自主活动能力测试检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改变,评价CS对小鼠肝毒性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扭体数[(20.3±5.3)次/10 min]比较,各CS给药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分别为(11.8±6.5、7.6±5.7、4.1±2.8)次/10 min],抑制率分别为41.9%、62.6%、79.8%,其镇痛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在小鼠感觉、运动功能及自主活动能力测试中,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CS对小鼠感觉、运动功能、自主活动次数均无显著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毒性实验检测显示,与对照组血清ALT[(30.3±5.3) U/L]、AST[(19.5±3.7) U/L]比较,C3组小鼠血清ALT[(43.9±6.8) U/L]、AST[(32.8±5.8) U/L]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蜈蚣全蝎散对实验小鼠具有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并且低、中剂量对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能引起肝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月经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将4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留针同时行温针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强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治疗痛经从施治15 min开始起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从30 min开始起效,温针灸施治后3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6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两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疼痛强度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起效快。长期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代替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3.
灸法是中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典籍中均有关于艾灸的记载,而且艾灸在临床运用也十分广泛.随着分析化学技术的发展,关于艾烟化学成分的研究相继展开,以期望检测出艾烟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雾霾天气的影响,颗粒物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而艾烟中就含有颗粒物质和其它空气污染物.本文整理了艾烟组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发现带状疱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尽管治疗前在正常范围内,但均较健康组稍低,而Th细胞和NK细胞与健康组比较P<0.05,说明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经艾灸治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均升高,接近健康组水平,其中Th细胞和NK细胞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艾灸后患者的皮疹和神经痛消退亦比对照组迅速,P<o.01。说明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且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而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口服西药治疗。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追踪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头痛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对照组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总分及绝大多数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刀结合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等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从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看艾灸治艾优势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疗效。方法:运用艾条灸法,选基本穴位关元、神阙、足三里、天枢,每天灸治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30例中,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结论:艾灸法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数,升高CD4、CD8水平。  相似文献   

17.
艾灸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以来有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的安全性备受关注,但由于相关研究采用的方法学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差异比较大。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对艾烟成分、动物毒理性实验,体外毒理实验、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及结果的总结,梳理了目前艾烟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为后续艾烟安全性评价实验者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艾条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症50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腹泻症在艾滋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临床表现为腹泻便溏,脘闷食少,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或间歇发作,迁延不愈,达数月或数年,日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形体枯萎,甚则形成恶液质状态以致死亡.笔者运用中医艾灸法治疗艾滋病人腹泻症[1],见效快,疗效持久,经济方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单穴进行热敏灸来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即刻止痛效应,探讨其对原发性痛经止痛时效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选取关元、三阴交和十七椎在痛经发作时进行单穴单次热敏灸治疗,并观察其在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及治疗完成后3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止痛疗效.结果:(1)不同时段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20 min时,三阴交、关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VAS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段伴随症状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min、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伴随症状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完成后3 h时止痛疗效比较:三阴交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关元组、十七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交穴为热敏灸治疗PD(寒凝血瘀型)即刻止痛的首选腧穴.热敏灸单穴治疗PD疗效显著,但选取不同的有效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其止痛时效和临床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热敏灸艾条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对处方中川芎、独活等中药材进行鉴定;采用药典高效液相法对热敏灸艾条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热敏灸艾条生产质量状况良好。结论:本实验为热敏灸艾条的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