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胜  李志明 《中外医疗》2014,(21):78-79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该院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H型高血压患者1391例,随机分为A、B两组。将患者的所有临床生理学指标录入excel表,包括:血压、空腹血糖、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Hcy水平等。 A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片)疗法,B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疗法,可合并使用其他非降压药物,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指标、最终结局。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Hcy、叶酸、TG、TC等临床指标比较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的疗效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局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Hcy、TG、TC;而依叶片对显示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预后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结论将适当的降压药物和降Hcy进行组合,长期应用。这样能够控制Hcy,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张志民  曾红莲  廖俊  黄劼 《四川医学》2012,(11):1913-1914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对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高血压脑梗死156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据此分为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和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分析两组脑梗死相关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防治H型高血压对减少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49-52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60例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治疗的60例单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及预后,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吸烟率为50.00%,糖尿病发生率为31.67%,高脂血症发生率为63.33%,D-二聚体为(231.02±22.91)μg/L,hs-CRP为(14.70±2.62)mg/L,对照组的吸烟率为46.67%,糖尿病发生率为25.00%,高脂血症发生率为61.67%,D-二聚体为(235.41±23.80)μg/L,hs-CRP为(15.32±3.01)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为(177.91±11.22)mmHg,Hcy为(21.81±6.42)μmol/L,预后不良发生率为76.67%,均高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63.33±12.04)mmHg,Hcy(8.07±0.63)μmol/L,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舒张压为(85.90±7.11)mmHg,对照组的舒张压为(86.81±6.02)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及H型高血压均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型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中应对该类患者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其预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324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241例与对照组(Hcy<10μmol/L)8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至出院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入院时的血脂、血糖、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90 d病死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入院及90 d时的NIHSS评分升高,BI评分及mRS评分为0~2分的比例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47,95%CI(1.878,5.248),P=0.027〕。结论合并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方法有溶栓、改善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支持治疗等,对于ACI早期或超早期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越来越普遍,且其预后情况也得到临床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然而,静脉溶栓治疗会导致血管再闭塞、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此外,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及其剂量的选择、时机的把握、是否控制影响静脉溶栓因素也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关键。良好的预后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了解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能够指导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H型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所以全面认识及有效管理H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依那普利叶酸片控制H型高血压,但对于高血压控制及其心脑血管疾病的远程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依照 Rainkin 量评分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 低、溶栓前血糖低以及发病急等因素。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存在溶栓前血糖低以及 NIHSS 低的患者需要重点对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100例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与否进行分组,预后良好患者(mRS评分0~1分)为A组,预后不良患者(mRS评分2~6分)为B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梗死面积方面均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建立侧枝循环的比例(72.73%)明显高于B组(51.7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控制NIHSS得分的情况下,CT改变对治疗预后即无影响。结论 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梗死面积及侧枝循环都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NIHSS评分与CT改变情况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影响,表现在控制NIHSS得分的情况下,CT改变对治疗预后即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鸣峰  王玲 《医学综述》2013,(20):3729-3731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甲硫氨酸中间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作用可导致脂质过氧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对H型高血压研究的逐步加深,对H型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已经成为临床预防脑卒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对脑梗死与H型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H型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神幼  周天玖  曾莹 《北京医学》2021,43(5):466-468
目的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武警武汉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84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连续双盲治疗8周,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内溶栓疗法应用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4例进行急诊静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4例中在院前和急诊科进行溶栓治疗者分别占11.3%和88.7%.全部病人总平均延迟时间为(203.1±92.9)min,其中进行院前溶栓的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在急诊科进行溶栓治疗者.溶栓治疗延迟时间与病人年龄呈正相关(r=0.308,P<0.05).在发病后3 h内进行溶栓的病人63例,其院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3 h后开始溶栓者(χ2=2.886,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延迟时间与病人年龄及院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院前进行溶栓治疗可显著缩短溶栓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关联.方法 本项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脑梗死溶栓患者97例,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二组:入院时高血糖组(血糖≥7.8mmol/L)及血糖正常组(血糖<7.8mmol/L).收集二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入院时血糖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高血糖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比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高血糖组90d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较血糖正常组低,分别为46.15%、5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糖(OR=2.893,95%CI 1.121~6.921,P=0.022)及糖尿病(OR=2.615,95%CI 1.032~3.997,P=0.029)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与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tiscommonthatleftventricular(LV)dilatationresultsfrominfarctexpansionandLVremodelling,andneuroendocrineactivation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1,2).Itwasreportedthat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inhibitortherapyaltersfavorablythechangesinLVvolumesandsystolicperformance,conferringsignificantfunctionalandevensurvivaladvantages(3~12)'However,theseresultsabouttheeffectsofACEinhibitorsonAMImightcomefromanimalmodelsorfromreseachesonalladultpatients.butnotelderlypati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梗死高血压调治技术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初发脑梗死患者2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个体化5个层次的目标血压)和对照组(目标血压18.7/12.0 kPa左右)各133例.治疗组实施5个方面个体化的最佳目标血压水平,保持长期持续性稳定;对照组实施的目标血压为18.7/12.0 kPa左右,2组基本二级预防措施一致,随访3年对2组的功能健康水平和终点事件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功能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年后治疗组脑梗死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心肌梗死及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项技术对初发脑梗死二级预防疗效显著、可靠安全,明显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和重组链激酶 (r SK)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初次发病 1 2h以内的 1 0 5例AMI病人 ,随机给予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 (支架组 ,6 0例 )和静脉r SK溶栓 (溶栓组 ,5 5例 )治疗。观察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病死率 ,出院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 (RWMI) ,出院后 6个月病死率、LVEF和RWMI。③结果 支架组与溶栓组相比较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显著增加、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住院病死率显著降低 (χ2 =5 .4 2 4~2 8.931 ,t=7.90 1 ,P <0 .0 5、0 .0 1 ) ;出院前LVEF和RWMI ,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t =3.2 91、2 .1 2 7,P <0 .0 5、0 .0 1 ) ;出院后 6个月病死率、LVEF和RWMI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出院后 6个月LVEF、RWMI与出院前比较 ,支架组与溶栓组均有显著改善 (t=2 .1 92~ 4 .6 1 1 ,P <0 .0 5、0 .0 1 )。④结论 与静脉r SK溶栓治疗相比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可更有效地再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住院病死率、更有效地保护病人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作用。②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组)行降纤酶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Ⅰ(Fg)、凝血因子Ⅱ时间(PT)、血液流变学及脑电地形图的变化,并与46例应用维脑路通和706代血浆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降纤酶治疗后,Fg明显降低,PT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2~4.98,P<0.05,0.01)。治疗组全血黏度和脑电地形图各波段功率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t=2.88~19.53,P<0.01)。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76~12.55,P<0.01)。④结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急性脑梗塞患者20例,应用纳络酮治疗,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塞优于对照组,该药具有较好的催醒作用起效迅速,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副作用小,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较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住我科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冠脉再通29例,再通率76.3%;6例(15.8%)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靠、安全、使用方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结果:治疗组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恢复,ADL积分明显提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