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太赫兹波的概念、性质和太赫兹波科学与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单阐述了太赫兹波的关键技术,即太赫兹波的产生、探测方法及其理论机理:最后讨论了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太赫兹波是指0.1~10 T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具有无损、无电离损伤、能识别分子特征指纹谱的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样本的太赫兹光谱信号和/或还原成像,太赫兹光谱可以识别和表征不同层次的生物结构如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并可延伸到细胞和组织。本文对太赫兹光谱和成像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应用的研究新进展做文献综述,从牙齿解剖结构、龋病进展程度以及口腔软组织三个方面介绍最新研究结果、优势与局限性等,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医药信息学学科诞生及其理论基础,从中医古籍数字化工程、中医药科学数据共建共享工程、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程以及中医药知识工程4方面阐述中医药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研究进展,从中医临床信息学方向、中药信息学方向、计算针灸学方向、中医药情报学方向4方面论述中医药信息应用科学领域研究进展,阐释中医药信息学教育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现状以及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分类,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是利用太赫兹脉冲研究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一种新兴光谱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由于很多极性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旋转能级都处在太赫兹波段内,因此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中药的成分,建立中药的太赫兹指纹图谱,对控制中药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上的应用成果以及在中药鉴别上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的价值与前景以及建立中药太赫兹指纹图谱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技术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大数据时代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药信息学以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利用、决策支持与知识发现为研究方向,具有互联网思维、既懂中医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重型肝炎的防治是危急重症医学难题,也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虽然对其治疗手段多,药物品种不断更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但其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还很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重型肝炎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理论研究1.1病因病机慢性重型肝炎为危急重症,属中医黄疸的"急黄"、"瘟黄"及厥证之"肝厥"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  相似文献   

8.
太赫兹辐射(T射线)在医学未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赫兹辐射(T射线)是电磁光谱研究中最前沿的领域.此射线是波段位于微波与红外线之间的电磁辐射区域,以前未充分利用,现在人们意识到要研制小型固态发射器及检测器用于产生和检测太赫磁波.过去10年,相干宽带太赫兹光束的生产有了很大的进展.科学界对于T射线用途的认识越来越深,它的潜在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该文回顾了T射线的历史发展背景及产生和检测方法,并探讨了其在医学和制药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燕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23-24
随着现代医药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主要体现在:许多中医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受限,人才匮乏等。这都要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重要场所的高职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院校的基本特征,巩固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高职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西方文化的快速移入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领域内受到冲击,甚至遭受严重的破坏,中医的发展出现了些许危机。因此,大力弘扬中医的传统文化是目前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阐述陕西中医学院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并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研究基地”项目为建设目标,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进一步强化高校在探索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常见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中医诊断的概况进行述评.近年来应用于中医诊断的常见机器学习方法有支持向量机、决策树、K近邻算法、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AdaBoost算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今后在促进机器学习运用于中医诊断研究领域时,需基于中医证的多维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针对中医诊疗中...  相似文献   

13.
知识图谱研究在中医药领域迅速发展,已经应用于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临床辅助、方剂用药等多个方面.对知识图谱的概念、关键技术及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医术语标准统一问题、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问题、中医知识融合技术规范问题、推理方法设计和选择问题等,并对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作用优势, 但近年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笔者在回顾中药外用制剂发展历程、概述中药传统和现代外用制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药外用制剂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并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外用制剂与口服、注射制剂有“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 中药外用制剂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关键物质基础不明、外用吸收效率低和慢性创面难以愈合三大关键问题, 有望通过仿生膜分离技术、中药挥发油促渗剂开发和创面微生态调节加以解决。未来的中药外用制剂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创新材料研究、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制剂研究和微生态研究方面,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能力和体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和方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做好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针对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现状、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医科学化的缘由及发展历程,反思中医科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传统中医的影响,并对未来中医的发展做出思考,进而提出自己的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现代化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障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蛋白结构解析、新药研发等),或许可以为突破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的障碍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中医药临床数据及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也为开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融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该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8.
贝叶斯网络技术的信息处理过程与中医辨证思维相吻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规律探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药药性研究、疾病干预措施疗效评价及现代化中医诊断技术中,将复杂多样的中医数据转变成客观、量化的标准.目前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已建立并不断完善,促进了临床辅助诊疗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贝叶斯网络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诸多领域发挥着...  相似文献   

19.
整体观、系统论是中医药的重要特点, 中医药理论中也充满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课题组先是以还原论为指导, 进行了肾阳虚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研究, 近来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思想, 在肾虚证(以衰老为模型)研究领域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肾精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对中医肾精概念的深入发掘, 提出肾精内涵的干细胞理论, 并初步论证了肾精与干细胞的关联以及补肾填精药物激活内源性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敏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4,21
中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技术为现代人从事健康事业服务的专门人才。学生已有的文化基础和未来服务对象的文化素养与所学内容所形成的文化反差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中医教育置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大环境中来分析和考察,寻找目前中医教育事业的缺陷及其根源,探索提高中医教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