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和临床实际诊治经验,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5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占比达到88.09%;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中以夏季人数最多,占比58.33%,秋季次之,占比28.57%,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低,占比均不足10.00%;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患儿会在手部、口腔、足部和臀部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多以口腔为首发部位,同时患儿均伴随有发热症状。其中也有很多患儿伴随发生咳嗽、恶心、呕吐症状,少数患儿伴随易惊症状。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应采取加强小儿手足口病社会宣教,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学校等幼儿集中地区的病情预防;加强医院急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等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温病理论看亳州市轻症小儿手D足口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安徽省阜阳市出现,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以来,毫州市亦出现小儿手足口病流行,且人数居安徽省第二位,安徽省毫州市华佗中医院被确定为收治,小儿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院主要承担轻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救治工作,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二甲中医院,我院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采用中西医并重的方法防治,小儿手足口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从资料库里抽取206名小儿的资料,根据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科学的诊断。结果:共有184名小儿被确诊为患上了小儿手足口病。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13岁时的发病并率最高,而发病时期最旺盛的时夏季中期到秋季末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总结传染预防及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该县小儿手足口病475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对症处理,总结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结果小儿手足口病0~5岁发病率高于6岁以上,4~9月发病率高于1~3月和10~12月;475例小儿手足口病治愈率为76.63%。结论通过实施有效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有助于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有效控制,帮助提升小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诊治的手足口病小儿150例,都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处理,同时治疗后回家给予积极的家庭护理。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随访,所有小儿都健康生存,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小儿。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县健康体检幼儿,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性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手足口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幼儿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5.0%,其中2岁以下发病1例,2~4岁1例。对照组中2岁发病3例,2~4岁发病4例,4~5岁发病2例,其手足口病发生率为2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各年龄段幼儿的手足口病发生率,防止疾病大面积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提出合理并具有成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3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表现:手足口疱疹、发热、口痛、呕吐、咳嗽、四肢发抖等症状。经过合理的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均得以痊愈。结论观察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并做出恰当的处理与分析,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促进患儿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医分型辨治小儿手足口病5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住院观察,参照《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进行辨证治疗。结果:50例均治愈,于5天内治愈15例(30.0%),7天内治愈43例(86.0%);皮疹消退时间5.12±2.51天;其中发热31例,热退时间为1.95±0.82天。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满意,参照《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治疗小儿手足12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观察组)血清心肌酶谱,与同期随机选取的5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改变明显,是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并探讨预防、控制及效果观察。方法收集选取并分析该区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对其病情做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诊疗具体情况,分析预防和控制对策及其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小儿手足口病显效患儿21例,治疗有效率26.92%,有效患儿44例,治疗有效率78.56%,无效患儿13例,治疗有效率16.67%,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3.33%。其中,治疗期间,出现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咳嗽患儿25例,发病率32.05%、恶心呕吐患儿22例,发病率28.21%、皮疹或疱疹患儿16例,发病率20.51%、低热患儿15例,发病率19.23%,并发症发病概率较高,且患儿多集中于5岁以下,夏秋两季成为高发病期。结论通过长期的治疗研究,通过长期的治疗研究,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全面定期和护理都可以可以有效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同时,扩大小儿手足口病的宣传,也有利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1.
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海燕  纪建兵 《河北中医》2010,32(11):1668-1670
目的观察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3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体温及皮疹、痊愈天数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短于对照组。结论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金喉健喷雾荆,每日5次口腔局部加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淡盐水漱口,以常规口腔护理.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确诊的30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惠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对225例HFMD患儿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小于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大于9 mmol/L、3d以上体温高于39℃、外周白细胞数大于12x109、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于3岁、精神状态差、3d以上体温高于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大于9 mmol/L,为重症儿童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 对于年龄小于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HFMD患儿要高度观察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纳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文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组与利巴韦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RR(95%CI)分别为6.01(3.30,10.93)与4.20(2.79,6.33);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也均有显著性差异,MD(95%CI)分别为-1.22(-2.05,-0.38)、-1.27(-1.78,-0.77)与-1.53(-2.34,-0.71)。结论目前国内证据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以上结论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方法:对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儿经临床严格隔离、对症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均无后遗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儿科护士掌握手足口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经过积极的临床干预后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该病病情进展快,患儿体温的异常,手、足皮疹,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多见,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或降低,WBC升高,血糖升高,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经过临床鉴别诊断及积极的临床治疗,98例患儿经早期识别和干预,此9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显效:56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2%。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是治疗的关键,治疗上除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外,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6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共纳入66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对所有患者的病情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66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等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结论:多数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有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同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检查有较为特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局部均使用双料喉风散吹敷口腔,手、足、臀部涂炉甘石洗剂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用药5 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热利湿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缩短病程,疗效佳,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痰热清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共46例;对照组为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共38例.2组均辅助水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d 后,观察热退、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热退、皮疹消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