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燕洁 《家庭医药》2016,(7):274-27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132例,并按照手术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都通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口灌洗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丽芳 《江苏医药》2002,28(7):555-555
直肠癌患者中相当一部分需要进行肠造口术。许多患者因为肠造口给生活带来不便 ,手术后一直精神压抑 ,生活悲观失望。现结合随访资料齐全的38例肠造口患者 ,应用结肠造口灌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对 1996年~ 2 0 0 0年在我科行直肠癌Mile′s术后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有条件者进行了结肠灌洗的指导。本组 38例中男 30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8岁。其中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约 5年 ,最短的半年。每天行灌洗者 2 0例 ,每 2天灌洗一次者 18例。  二、方法 :本组所用灌洗器材是施贵宝灌洗系统 :1个储水…  相似文献   

3.
张蓉萍  黄蕾  张薇 《哈尔滨医药》2011,31(4):309-310
目的 了解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结肠造口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在造口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时医院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结...  相似文献   

4.
黄明  孙峰  李文  寸冬云 《云南医药》2012,(3):267-269
结肠损伤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关于结肠损伤的手术方式,在遵循创伤处理一般原则的前提下,目前大体上分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一期手术是指径行受损肠段的修补或切除后吻合,而不行修补  相似文献   

5.
6.
姜娇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226-1227
目的 总结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5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形象化教育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应用形象化教育干预方法,对照组51例应用传统教育干预方法,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护理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367、4.294、4.713、3.746、5.608,均P<0.01).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9.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25%(χ2=9.819,P<0.01).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137,P<0.01),两组症状领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形象化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9例结肠造口术患者进行观察,手术前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造口护理,并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28例(71.02%),排便时无不适33例(84.61%).结论 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肠双腔造瘘术作为转流粪便的一种术式已在普通外科普遍开展,其中多数为暂时性转流手术,需在术后1~3个月行造瘘口关闭术。我科2004--2007年采用腹膜外关闭结肠双腔造瘘口3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中管状吻合器行腹膜外结肠造口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行Miles永久性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肠造口方式分为吻合器组28例和手工组32例,随访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安全性、造口时间、近远期造口直接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随访7~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两组造口的近远期直接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吻合器组在造口时间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Miles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具有安全、简单、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90例结肠造口患者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密切观察造口肠管血运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定期扩张造口,预防造口狭窄,定期排便训练,合理饮食。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90例患者中2例早期出现造口水肿,经卧床休息及应用两件式人工肛门袋好转;1例出院后出现造口狭窄,经手指扩张及饮食指导后好转,余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90例家属全部学会了自我护理方法,其中患者自行掌握护理方法的有86例,另外4例年龄大由家属参与护理。结论术后给予正确的造口护理及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结肠造口患者的观察与指导。措施如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或侧向造瘘口一方,应用护皮膜保护切口不受污染。及时观察造口肠管血运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预防造口周围皮肤病的发生。定期扩张造口,预防造口狭窄,定期排便训练,合理饮食。结果正确实施造口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给予造口护理,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竹  刘永秀 《贵州医药》2008,32(11):1053-1054
直肠癌占消化道肿瘤第2位,约有1/3的病例难以避免地需要接受腹壁永久性造口术,给病人生活、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生存,更应重视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共行直肠癌结肠造口术34例,现将有关结肠造口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直肠癌造口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造口周围皮肤炎症2例.全组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做好直肠癌造口手术前后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前进  韩海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14-3415
肠造口是将肠道直接引出腹壁而使肠内容物能直接排出体外的术式,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是将乙状结肠于左下腹提出造口,是治疗结直肠肿瘤及梗阻、结直肠外伤、先天性结直肠肛门  相似文献   

16.
韩庆增  赵丙生  李海洋  郑福禄 《河北医药》2010,32(15):2070-2071
结肠损伤是腹部外伤中较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其发生率占平时腹部外伤的10%~20%[1]。传统小肠外置单腔造口术后,由于排泄物由造口处漏出而刺激造口周围皮肤,严重者造口周围形成瘘管,由于造口处排泄物溢漏,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影响其日后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17.
结肠造口灌洗指借助重力及虹吸原理将定量的温水经造口注入结肠,结肠反射性收缩,将粪便和液体从造口排出的操作过程. 1 结肠造口灌洗目的 (1)调整.促进造口的排便规律;(2)刺激.刺激肠蠕动和治疗便秘;(3)结肠给药或手术和肠道检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结肠造口及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造口是因治疗的需要,将肠管拉出腹壁外,然后缝于腹壁,并形成一开口称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或“假肛”。这种造口没有肌肉控制,已消化的食物经过这里排到体外。我国初步估计结肠造口约10万人/年,今后此类患者有增多趋势。由于结肠造口给病人术后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对造口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仍然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此手术要求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仍然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此手术要求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