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S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1年10月由病理证实的PSH共18例,女17例,男1例,年龄15~61岁,平均47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影像学征象由两名资深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讨论完成。结果 CT显示病变直径平均(3.0±1.8)cm,形状呈类球形11例(61%),不规则形7例(39%),所有病例均显示边缘光滑(100%);平扫2例(11%)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呈混合磨玻璃影,其余(83%)密度均匀,CT值为(40±15)HU;10例增强扫描中,6例显示均匀强化,强化净值为(30±23)HU;另4例呈明显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结论以下指标有助于对PSH的诊断:①女性患者,边缘光滑的类球形或卵圆形肺结节,周围无毛刺及卫星灶;②CT平扫密度较均匀,有时呈磨玻璃影和内可见斑点状钙化,但边缘光滑;③增强呈均匀强化或"花斑"样强化。  相似文献   

2.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将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PSH影像表现多是肺孤立性肿块,密度不均匀,病变轮廓清楚,边缘光滑者10例,边缘不规则者1例;1例可见小的钙化,1例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7例均匀强化,4例强化不均匀.CT与病理的关系是病变的高密度与低密度区分别对应于其血管瘤成分与囊变区.结论 PSH的胸部平片和CT平扫无明确特征表现,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血管瘤较少见,本文通过对6例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血管瘤病人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的回顾性分析,认为,肺血管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并就肺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及与肺部相关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肺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疾病,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23岁,学生.体检发现右肺球形占位病变.平素身体健康,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CT表现特点,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SHL患者的CT图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探讨该病的CT诊断特点。结果:6例CT表现为肺内孤立性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密度均匀,病变轮廓清楚、边缘光滑者4例,边缘浅分叶2例;1例表现为双肺内多个类圆形结节;1例可见小的钙化。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CT表现与病理的关系是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明显与不明显的区域分别对应于其血管瘤成分与实性区。结论:SHL的临床症状和CT平扫无明确特征表现,CT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洪平  彭峰  刘永桥  姚海泉   《放射学实践》2010,25(8):864-867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本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共18例,其中女16例,男2例,年龄19~60岁,平均43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为孤立肿物,长径1.9~4.2cm,平均长径(2.7±1.3)cm。形状呈圆形5例(27.8%),卵圆形9例(50%),边缘浅分叶4例(22.2%),边缘光滑14例(77.8%),2例(5.6%)有空气新月征,3例(16.7%)有晕征。2例(11.1%)病灶内有散在小结节状钙化,余病变密度均匀,CT值为28~47HU,平均35HU,16例增强扫描,8例有贴边血管征,1例轻度强化,5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强化不均匀。增强后CT值为60~110HU,平均72HU,最大强化净值为80HU,平均55HU。结论:CT发现中年女性单发圆形或卵圆形肺结节,边缘光滑,可伴有空气半月征及晕影,增强呈明显强化,应考虑到PSH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u lmonary sc lerosing hem angiom a,PSH)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SH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CT平扫示PSH呈类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肿块影;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均匀增强,最大平均增强值为68.9±7.3Hu。结论:CT增强检查对PS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3~2006-10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21例均摄DR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平扫6例,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15例,对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过减薄处理并对减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10例。结果:DR示肿瘤边缘光整,分叶不明显18例(密度均匀15例,中间可见散在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钙化1例),浅分叶2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CT平扫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界光整锐利16例(分叶不明显14例、浅分叶2例),边界不光整4例(分叶2例,分叶不明显2例),与周围分界不清1例;密度均匀15例,不均匀6例,病灶内点状钙化3例,不规则钙化1例,“空气新月征”1例,胸腔积液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增强。结论:DR和CT平扫显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整等良性肿瘤表现;CT增强扫描示肿瘤明显增强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典型表现。CT减薄处理及三维重建对其诊断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SH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2例PSH均为单发病灶,中央型3例,周围型9例,发生于右肺7例,左肺5例,9例位于胸膜下,肿瘤大小7mm×8mm~50mm×45mm。CT平扫12例PSH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3例见"尾征",2例见"晕征",1例见"胸膜凹陷征",1例见"浅分叶征",3例病灶边缘部分见沙粒状钙化,12例PSH均未见"毛刺征"。增强扫描肿瘤呈持续性进行性显著强化,动脉期、实质期CT值比平扫平均增加35 HU和65HU。7例PSH动脉期见"贴边血管征"。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特别是增强检查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明确诊断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对AAH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AAH的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摄X线胸片并经高分辨率CT(HRCT)及增强扫描,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6岁。由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胸部正侧位片3例未检出病变,5例参照CT可以辨别出小类结节或淡片影。CT8例均见肺结节影,其中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2例。最大20.0mm×18.1mm,最小5.0mm×4.1mm。HRCT均为非实性结节,密度不均匀,平均CT值最高为一-362.7HU,最低为-485.6HU,平均为(-423.0±47.0)HU;4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病变均为类圆形,边界较清晰,边缘有浅分叶者2例。未见毛刺征和胸膜牵拉征。镜下表现为结节边界清楚,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明显;肺泡间隔轻度增厚,上皮细胞沿肺泡间隔增生,细胞间排列紧密,但无重叠及挤压;核质比例轻度失调,有轻度异形性。结论有助于AAH影像诊断的指标为:(1)偶尔发现的肺结节,无症状;(2)病变通常直径≤10mm;(3)HRCT表现为非实性结节,可有空泡或空气支气管征;(4)HRCT无毛刺征和胸膜牵拉征等表现。最终确诊仍需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况红妹  龚洪翰  彭德昌  张春   《放射学实践》2014,29(2):166-16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0例PSH患者,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47~68岁,平均57.6岁。10例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例仅行CT平扫,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部位:右肺3例,其中上叶1例,中叶2例;左肺7例,其中上叶4例,下叶3例。病灶形态:10例均为圆形、类圆形肺内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晰.分叶不明显(4例有浅分叶)、无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卫星病灶及血管集束征等征象。病灶大小:均为单发,最大径1.7~5.1cm,其中〈3cm者6例。病灶密度:CT平扫4例密度较均匀,6例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区,4例见点状或粗大点片状钙化;CT增强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6例,9例中7僻呈延迟强化。特征性的征象:空气新月征1例、贴边血管征10例、尾征3例、晕征7例。结论: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晕征等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PsH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MS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结果:14例PSH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右肺5例,左肺9例;肺叶分布为上肺3例,中肺1例,下肺10例.MSCT平扫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5例可见轻分叶,10例密度均匀,2例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中不均匀强化8例,均匀强化6例;中度及明显强化12例,轻度强化2例;MSCT表现与病灶由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以不同比例构成相关.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常表现为良性肿瘤特征,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综合分析MSCT征象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淋巴瘤肺浸润的CT表现和病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淋巴瘤肺浸润的特征性CT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肺浸润的CT影像资料,并与组织病理学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3例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16例。肺叶肺段型9例,结节肿块型8例,混合型6例。CT病理对比研究显示支气管充气征(14/23,60.87%)、CT血管造影征(12/23,52.17%)、磨玻璃结节(3/23,13.04%),跨叶病灶(4/23,17.39%)为较具特征性的征象,对诊断意义较大。结论:淋巴瘤肺浸润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淋巴瘤肺浸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坦峰  张汉松  范恒   《放射学实践》2012,27(2):173-175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仅行CT平扫。结果:12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8例密度均匀(8/12,66.7%),边缘光滑,其中2例出现轻度分叶(2/12,16.7%);4例密度欠均匀(4/12,33.3%),边缘可见点状钙化,其中2例可见"空气新月征"(2/12,16.7%)。12例平扫平均密度值约50HU,4例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密度值达90~110HU。结论:CT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PSH的诊断,但该病确诊仍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肺错构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影像诊断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肺错构瘤,所有病人均有X线平片,11例体层及6例CT检查。并同45例结核球和98例周围性肺癌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肺错构瘤的主要X线征象:中央型3例为叶支气管内或肺门区肿物,周围型23例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病灶平均直径2.2cm,多数边缘光整,35%病灶有钙化,以斑点状或环状多见。本病与结核球、肺癌在病灶的大小、边缘及密度等均有不同之处。本病CT表现病灶内常可显示钙化和脂肪。结论:传统X线对周围性错构瘤的诊断及其与结核球、周围性肺癌的鉴别很有帮助。CT检查可补充平片、体层之不足,可显示病灶内钙化或/和脂肪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典型病灶7例,CT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或肿块影,直径10~50mm,其中30mm以下6例,50mm1例;该7例病灶边缘均较规则,无分叶及毛刺;7例中6例病灶密度均匀,1例病灶直径50mm,密度欠均匀,CT值20~43HU;2例病灶可见粗点状钙化;2例加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CT值增加大于50HU。不典型病灶2例,CT显示病灶中心见结节影,边缘欠规则,周围见斑片影,斑片影边缘较规则,结节影与周围斑片影相连;结节周围见"空气新月征";1例加增强扫描,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影像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X线、CT表现。结果左肺8例,右肺8例;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12例,浅分叶3例,1例边缘不规整;密度均匀12例,CT值约为42HU,点状钙化2例,空气半月征1例,囊变坏死1例,血管贴边征2例;增强10例,明显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1例。术前误诊8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n=4),转移瘤(n=2),错构瘤(n=1),曲霉菌球(n=1)。结论 PSH特征性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明显强化,偶见点状钙化及空气半月征,而对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媛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2010,25(4):410-4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表现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9例间质瘤中,良性4例,交界性3例,恶性12例;5例侵犯周围器官。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为类圆形、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物,以向肠腔外生长为主(n=14),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n=2)或呈中央不规则无强化区而周边强化较明显(n=16)。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表现有助于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