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际飚 《安徽医学》2010,31(9):1076-1078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分子分型特点,为乳腺黏液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0例乳腺癌病例中的7例黏液癌,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7例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中分子分型6例luminalA型,1例三阴性型;病理分型5例单纯型,混合型2例;TNM分期6例Ⅰ~ⅡA期,1例ⅢA期。5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6例luminalA型的均行内分泌治疗,其中5例单纯型的未行化疗。7例经1~5年的随访,随访率100%,7例在1~5年的随访过程中均无瘤生存。结论单纯型的乳腺黏液癌,分子分型均为luminalA型,TNM分期早,可采用与普通乳腺癌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特点及病理特点。结果:(1)52例患者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34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18例。单纯型1例(3.23%),混合型6例(33.3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纯型乳腺黏液呈膨胀性生长,质地软,切面呈灰白色,见典型胶冻样,富光泽,镜下见黏液湖,黏液湖见断裂或吻合间质纤维分隔,核分裂少,细胞排列以小岛状排列为主,无脉管瘤栓;混合型黏液成分较单纯型增多,伴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细胞异性大,以巢状、腺管状为主;(2)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常规超声检出29例(55.77%),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16例(47.06%),混合型乳腺黏液癌13例(72.22%);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在常规超声见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常呈椭圆形,瘤内无钙化,血流分级为0~1级,伴后方回声增强,均可见异常回声;混合型乳腺黏液癌见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瘤内见钙化,血流分级多为3级,伴后方回声衰减;(3)单纯型乳腺黏液癌SR、弹性评分均低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患者(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中单纯型在超声图上更易表现出良性影像学特点,混合型浸润程度则较单纯型高,更易呈现恶性特点,其组织硬度大,弹性评分高,且其超声特点与病理特征有其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娜仁  饶翔  李乾  卢玉娟 《海南医学》2014,(18):2769-277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所有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为1~5.5 cm,平均3.3 cm;病理形态分型中单纯型13例,占59.1%,混合型9例,占40.9%;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8.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rbB-2阳性率在单纯型与混合型中存在差异。结论乳腺黏液癌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阳性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判定乳腺黏液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13年8月间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11例病例中,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中~高密度圆形肿块8例,团片状致密影1例,毛刺样肿块1例,肿块伴小片状钙化1例。结论乳腺钼靶是乳腺黏液癌诊断的重要方法,掌握黏液癌的临床表现,结合钼靶检查所见综合分析是术前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钼靶及超声对不同病理分型乳腺黏液癌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关于乳腺黏液癌的钼靶及超声表现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文中探讨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在乳腺黏液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结果(9例单纯型、5例混合型),对术前行钼靶及超声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钼靶诊断乳腺黏液癌8例,准确率为57.1%(8/14);超声诊断4例,准确率为28.6%(4/14);钼靶联合超声诊断9例,准确率为64.3%(9/14)。钼靶诊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的准确率为55.6%(5/9),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22.2%(2/9);钼靶诊断混合型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准确率为50%(1/2),超声则为100%(2/2)。结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能提高诊断乳腺黏液癌准确率;钼靶比超声诊断具有优势,尤其对于单纯型乳腺黏液癌;而对于腋下淋巴结和致密型腺体,超声比钼靶诊断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乳腺黏液癌又称乳腺黏液腺癌,较为少见且生物学行为是一种恶性度低的癌,而且产生的黏液越多,预后越好,局限性黏液腺癌较弥漫性乳腺黏液癌预后好;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比混合型乳腺黏液癌预后好,因此正确的判断及分型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乳腺单纯性黏液癌常规超声声像图与弹性成像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单纯性乳腺黏液癌术前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弹性图评分、弹性指数及弹性应变比值),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对照. 结果 单纯性乳腺黏液癌不同于其他浸润性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为多具有膨胀感,边界清晰,部分向脂肪层突出,呈中等近似脂肪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肿物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不丰富,周边可见血流绕行,缺乏穿入型血流.15例肿块弹性图评分较低为3.2 ±0.77,病灶整体弹性指数为2.91 ±1.03,弹性应变比值为1.88 ±0.41.其病理学特点为癌细胞被大量黏液包绕,黏液间可见稀少的间质纤维分隔. 结论 乳腺黏液癌特殊的病理学特点决定了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弹性成像特征,正确认识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单纯性黏液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钱隽  赵晓虹  丛淑珍  王煜 《广东医学》2006,27(11):1652-1652
乳腺黏液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较特殊的类型,发病率较低,占整个乳腺癌的1·8%~5·2%,多发生于女性,也可发生于男性[1],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预后较好。本文收集了我院1999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16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为超声诊断乳腺黏液癌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2006年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癌1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7~77岁,平均56·7岁,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为12例,占75%;40~50岁3例,占19%;30~40岁1例,占6%。1例临床表现为左侧乳腺逐渐增大,15例表现为乳腺包块。超声发现肿块位于右侧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RI表现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20例乳腺黏液癌,其中17例单纯型3例混合型乳腺黏液性肿瘤的MRIT2加权和MRI动态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MR图像特征,对肿瘤的信号强度和增强模式及与病理相关性做出评价。结果:在T2加权像高信号强度是乳腺黏液癌单纯型和混合型肿瘤的一个共同特点。14例单纯型肿瘤和1例混合型呈现肿瘤很高信号强度,3例单纯型和2例混合型肿瘤具有很高的信号强度和灯信号强度在T2加权影像等。在早期阶段的变化和增强模式与单纯型肿瘤细胞构成和混合瘤非黏液上皮细胞癌成分分布相关。细胞较少的单纯型肿瘤具有典型的逐步增强模式。结论:细胞过多的单存型黏液性肿瘤表现出强烈的早期增强,可能很难与混合型液性肿瘤鉴别,黏液腺癌的单纯型肿瘤和混合型肿瘤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因为混合型黏液癌更频繁地发生淋巴结转移,比单纯型黏液性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黏液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可疑乳腺黏液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提示,其中171例病理变化证实乳腺黏液癌。结果 171例中,术前钼靶X线摄影提示乳腺癌127例,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的109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中等密度肿块影51例,局限性密度增高25例,毛刺样肿块48例,伴有簇样砂粒样钙化31例。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64例,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26例,囊实性肿块19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2%和63.7%。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黏液癌有诊断价值,但前者优于后者,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也称为胶质样癌,约占所有恶性乳腺癌病例的1%~6%[1-3]。文献报道MBC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偏低,陶玲玲等[4]报道约75.9%,尤其是较小的MBC,更容易误诊,而且单独对MBC超声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20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BC 80例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黏液癌中的超声诊断特征及其判断恶性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乳腺黏液癌的声像资料,以BI-RADS分级分为高度恶性组和中低度恶性组,比较两组BI-RADS超声特征差异,以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恶性程度的因素。结果 18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根据BI-RADS分级,有3类17例(9.4%)、4a类33例(18.3%)、4b类42例(23.3%)、4c类46例(25.6%)以及5类42例(23.3%);18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中低度恶性组患者92例、高度恶性组患者88例;与中低度恶性组乳腺黏液癌相比,高度恶性组结节多>2 cm,形态不规则,回声多不均质,血流信号多呈Ⅱ、Ⅲ级,多伴有钙化,纵横比多>1,多伴有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结节的形态、血流信号、钙化、纵横比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黏液癌高度恶性程度判断的超声特征。结论 超声中应用BI-RADS可有效诊断乳腺黏液癌,应重点关注乳腺结节形态、血流信号、钙化、纵横比以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1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特殊乳腺炎性表现以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回顾和讨论文献报道的62例病例.结果: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起病时间短,淋巴结转移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乳腺黏液癌.黏液分布上的病理学特点可资与黏液癌鉴别,免疫组化MUC1 /MUC4-可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鉴别.结论: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虽少见,但生物学行为恶性度高,需通过其独特的病理特征鉴别,一经诊断应重视早期全身治疗包括采取极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乳腺内导管上皮细胞和非导管上皮细胞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其中发生于乳腺内导管上皮细胞的黏液癌(纯型),大约占乳腺癌的2%[1],较少见。而双侧乳腺先后患导管内乳头状癌(实体型)和黏液癌(纯型),十分少见。我院收治1例双乳腺先后患2种少见乳腺癌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对2种癌的分型、诊断、预后和鉴别诊断探讨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78岁。因左乳腺肿块6月余,伴乳头血性溢液,于2000年7月24日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乳内上象限有一肿块,质中,时有胀痛不适,伴有乳头溢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体。入院后外科检查:双侧乳房肥大,下垂,对称,左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107例116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 116个病灶中单纯型黏液癌35个,混合型黏液癌81个。超声诊断恶性病变85个,诊断纤维腺瘤22个,其它良性病变9个。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3.3%;超声诊断良性病变31个,误诊率为26.7%。乳腺黏液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不变或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力指数>0.7。结论充分认识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乳腺黏液癌39例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对39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型27例,混合型12例,均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中位年龄48岁,绝经前69%,病灶大小1~15 cm,1/3病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单纯型黏液癌无腋淋巴结转移(0/27),混合型转移率50%(6/12).总5年生存率89%(单纯型96%,混合型75%).结论:国内35~50岁女性良性肿瘤外观的乳房肿块需排除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预后较好,混合型即便有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也优于最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更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及核磁共振表现检查,根据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和表达水平分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结果:单纯型和混合型的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阳性和Gli1蛋白阴性的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诊断乳腺黏液癌可通过对比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对病理分型进行鉴别诊断,并可通过分析对比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对预测Gli1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乳腺黏液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12例的超声图像和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例乳腺黏液腺癌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5例(41.7%),漏诊7例(58.3%),其中未定性4例(33.3%),误诊为良性包块3例(25%).其声像图像具备良性肿块特征: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假包膜形成,后方回声增强,内部血流稀少.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容易漏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MEC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术前B超、钼靶检查缺乏特异性。肿物切面呈囊实性。镜检类似涎腺的MEC。肿瘤由表皮样细胞、黏液分泌细胞和中间细胞及黏液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EMA、34 E12、CK7、CK14、CK20、Calponin、P63及CK5/6均阳性,SMA、E-cad-herin阴性。结论乳腺MEC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病理形态类似涎腺的ME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的超声特征,并与纤维腺瘤(breast fibroadenoma,FA)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2例MBC患者和142例FA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 MBC患者发病年龄较大,肿块浅层向脂肪层凸出,直径偏大,多呈低回声或等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不伴钙化,峰值流速偏高,阻力指数≤0.7,后方回声增强,淋巴结转移少见。Luminal A型是MBC主要病理分子分型,CK5/6阴性、ki-67阳性居多。结论 MBC在超声上大多无恶性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形态、后方回声增强等资料,有助于MBC与F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