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认识和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前体症及发生率。方法通过对58例手术病历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与过去的48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分组对比进行探讨。结果乳腺癌根治术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32%降低到目前的2%,根据统计,二者明显差异。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关键在于防止腋下积液(淋巴管瘘),皮瓣游离区及腋下引流、术后胸带的松紧度及游离皮瓣的厚度和切缘缝合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皮瓣加压包扎为乳腺癌术后常规治疗方法 ,但皮瓣坏死率高。我院对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延期胸带压迫加6 5 4 2湿敷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 ,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5例乳腺癌根治术 ,35~ 6 5岁 ,平均年龄 48岁。所有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其中导管癌35例 ,乳头状癌 8例 ,湿疹样癌 2例。1 2 方法  45例分对照组 (30例 )和改良组 (15例 )。两组手术操作过程 :腋窝淋巴清扫 ,结扎扩张淋巴管 ,严密止血。腋下及肋弓处各放置橡皮管负压引流。对照组术后即行胸带厚纱布…  相似文献   

3.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对75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64例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18.9%下降至2.7%,效果显著。结论 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缝合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2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创面加压包扎140例,创面不加压包扎140例。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加压包扎皮瓣坏死29例,发生率为20.71%,创面不加压包扎皮瓣坏死15例,发生率为10.7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不加压包扎是预防皮瓣坏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防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5-2019-04间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28例患者。将放置腋下引流管和常规加压包扎的107例作为对照组;将胸骨旁和腋下放置引流管,再以弹力绷带将患侧上臂与胸部加压包扎的421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发生皮瓣下积液45例(42.06%),其中腋窝处积液30例(28.04%);胸骨旁锁骨下区域积液15例(14.02%)。观察组发生皮瓣下积液92例(21.85%),其中腋窝处积液58例(13.78%)、胸骨旁锁骨下区域积液34例(8.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主体手术结束后,在胸骨旁和腋下放置引流管,再以弹力绷带将患侧上臂与胸部加压包扎,限制患侧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可显著降低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高发生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93例经改良手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72例病人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 率由原来的54.7%降至3.2%,皮下积液发生率由57%降至8.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减少皮瓣坏死的关键是:一定的皮瓣厚度、防止淋巴管瘘、通畅的引流和适当的胸带包扎力。  相似文献   

7.
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新方法。 方法 将 2 5 2例病人随机分成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 ,对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分别为 48.1%、4.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 40 .4%和 12 .2 %,P <0 .0 5 ,差异显著。 结论 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 ,较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创面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覆盖中的应用。方法 对80例妇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而后在皮瓣上、下缘予以鱼网式打孔,常规缝合创面。结果 全部病例均未植皮,有15例在术后2-5天内有皮瓣血供不良,其余65例均无皮瓣坏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皮瓣鱼网式打孔可有效地减小皮瓣缝合张力,减少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可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创面覆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保留皮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的治疗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大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行即时乳房再造,就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TRAM皮瓣部分坏死,1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再造乳房乳尾部脂肪部分坏死伴腋下伤口感染;无腹壁切口疝发生,无全部TRAM皮瓣坏死病例.术后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评价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方法的切口小,再造乳房形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一种微创缝合皮瓣、胸壁局部加压包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方法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缝合皮瓣时,用细皮针1号线小边距缝合皮缘,两侧皮瓣基底部外侧的胸壁间断缝线,局部“打包”加压包扎。结果 本组268例均无明显皮瓣坏死。有13例因淋巴漏缝合处3~5cm裂开,经换药40d内愈合。结论 微创缝合皮缘及皮瓣局部“打包”加压包扎是一种较好的预防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纯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两种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以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术后采用腋窝及胸壁放置双管负压引流并加用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简称“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n=112)和仅腋窝及胸壁单纯放置双管负压引流(简称“单纯负压引流组”,n=84)2种不同方式预防术后皮下积液发生,通过对比其术后并发症、术后3d引流量、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本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均为女性。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纯负压引流组和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的胸壁拔管中位时间(7.00d比7.00d,P=O.053)、腋窝拔管中位时间(15.00d比16.00d,P=-O.080)、术后3d中位引流量(368mL比365mL,P=O.080)及皮下积液发生率(19.1%(16/84)比17.8%(20/112),P=O.922]和皮瓣坏死发生率[2.4%(2/84)比5.4%(6/112),P-O.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率明显高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76.2%(16/84)比22.3%(25/112),P〈0.001]。2组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结论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相比,单纯负压引流在没有增加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15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和皮瓣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15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32例(20.25%)发生皮瓣坏死。高张力皮瓣组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低张力皮瓣组(30.0%∶10.26%)(P<0.05);薄皮瓣组的坏死率高于厚皮瓣组(28.95%∶10.87%,P<0.05);在厚皮瓣组中,高张力皮瓣坏死率高于低张力皮瓣(21.43%∶2.00%,P<0.05);在薄皮瓣组,不同张力组之间,皮瓣坏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瓣薄、皮瓣张力高是导致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原因,合理的皮瓣厚度、无张力皮瓣缝合、防止淋巴管漏及术后单管多孔引流是预防皮瓣坏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改善血供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F)重建乳房。方法在通常以上部腹直肌为蒂的TRAMF的肌蒂表面附加一块脐旁三角形皮瓣,使共同组成三叶状,藉以增加肌皮穿支动脉的血供及肌皮瓣提供的组织量,便于乳房塑形和腋部瘢痕挛缩的充分松解修复,以及胸壁的放射性烧伤创面的修复。结果乳癌术后单侧乳房缺失伴胸壁放射性溃疡及腋部瘢痕挛缩6例,肌皮瓣完全成活者4例,皮瓣最远端少量坏死及脂肪液化者2例。重建乳房外形良好,胸壁放射性烧伤创面修复及腋部瘢痕挛缩修复。结论本术式最适用于单侧乳房缺失伴放疗后有胸壁烧伤溃疡及腋窝瘢痕挛缩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传统的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植皮术后包扎技术。方法:分析腋窝形态结构的特殊性而对基于普通弹性绷带的传统"8"字包扎技术进行2方面改进: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缝扎固定一起,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并将此法用于13例(16侧)腋窝因广泛瘢痕增生并挛缩或粘连畸形而进行全厚皮片移植的患者。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皮片坏死发生,畸形改善明星,每次包扎后可维持7天不松散。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使对术区包扎达到全方位、长久牢靠。结论:基于对腋窝结构特殊性而新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牢固可靠,其用于腋窝植皮包扎预防皮片坏死效果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6.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IL-8水平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释放IL-8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降低,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亦显示,手术后创面的炎性反应较手术前有明显减轻,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坏死范围较手术前扩大,残留的少量皮肤附件因炎症扩大而消失。结论削痂手术能减少局部组织IL-8的释放,改善炎性反应,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加深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颞浅动、静脉为携带血管的扩张预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应用血管移植和组织扩张技术,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移转或游离移植的轴型皮瓣,用于缺损的修复或器官再造。方法将颞浅动、静脉筋膜岛状瓣移转至颈部,其下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后,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岛状预制皮瓣。结果自1996年以来,为8例面、颈部严重烧伤的患者形成颈部扩张预制皮瓣,带蒂移转,无血运障碍等并发症发生,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在局部无可资利用的轴型皮瓣,不能满足缺损修复与器官再造的需要时,以颞浅动、静脉为携带血管的扩张预制皮瓣技术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效果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证实伴行腓肠神经的营养动脉呈丛状分布,与深浅筋膜内的动脉网广泛交通,并以此动脉为轴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方法 15 只下肢尸体的解剖观察和7例临床实践。结果 依据解剖学研究所设计的7 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本手术成功率高,损伤小,代价低,操作简单,对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修复不失为一项可供选用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报道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头面部肿瘤行扩大切除,采用原位缝合、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本组共36例,原位缝合7例,植皮12例,局部皮瓣转移17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补充植皮外,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头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应兼顾外形的恢复,推荐使用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