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腺肿瘤的发生目前认为与癌基因K ras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DPC4、P16、P5 3,FHIT的失活有关。而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可能代表了肿瘤发生的另一种机制。我们用 5条染色体上的 6个微卫星位点对 41例胰腺癌标本进行MSI的检测和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41例胰腺癌标本全部来自江西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 1994~ 1998年存档的石蜡标本 ,再经两位病理医师复检证实。标本包括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2 DNA提取及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切取癌组织及正常组织 ,按常规提取石…  相似文献   

2.
了解p53基因杂合性丢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位于17p13区域的53cDNA探针和pYNZ22 VNTR探针,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在22例胃癌中,12例正常组织被检出有杂合性,其中6例标本癌组织发生了杂合性  相似文献   

3.
何小兵  张海元 《吉林医学》2012,33(2):227-228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及表达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3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x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3基因在35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分别为40.0%(14/35)和8.5%(3/35);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表达(0.593 8±0.100 7)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0.831 1±0.287 2)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 mRNA在胃癌标本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的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及分子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p53基因杂合性丢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位于17p13区域的p53cDNA探针和pYNZ22VNTR探针,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在22例胃癌中,12例正常组织被检出有杂合性,其中6例标本癌组织发生了杂合性丢失,检出率为50%。结论:p53基因杂合性丢失是胃癌发生过程中一种常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应用黄嘌呤氧化酶和丙二醛法对32例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自由基代谢产物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膀胱癌组织中SOD活性及LPO含量均高于癌旁组织,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膀胱癌的发病可能与自由基代谢紊乱,引发DNA脱氢,断键直至发生畸变而致癌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丙二醛法对32例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自由基代谢产物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膀胱癌组织中的SOD活性及LPO含量均高于癌旁组织。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膀胱癌的发病可能与自由基代谢紊乱,引发DNA脱氢、断键直至发生畸变而致癌有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血浆,组织LPO,SOD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胃癌、胃溃疡及正常对照共58例作为观测对象,测定其血液和胃粘膜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和组织LPO值胃溃疡>胃癌>正常;血浆SOD值胃溃疡<胃癌<正常;组织SOD值则胃癌>正常>胃溃疡。同一病例LPO值癌组织<癌旁组织,溃疡区>溃疡旁组织;SOD癌组织>癌旁组织,溃疡区则<溃疡旁组织.结果提示,胃癌病人血浆及组织LPO增高,但没有胃溃疡明显,而SOD值血浆值低于正常组而高于胃溃疡组,组织值甚至高于正常组,反映了癌症病人体内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尤其是癌组织SOD增高可能是癌细胞产生大量免疫学性质改变了的SOD.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多重PCR法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P16 基因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方法:选用二对引物分别扩增P16 基因外显子1 和2,分析有无纯合缺失,对未检出缺失的样品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Sm aI消化后,再扩增外显子1,分析有无P16 基因异常甲基化。结果:39 例喉癌组织标本中9 例标本有P16 基因纯合缺失,缺失率为23.08% (9/39)。30 例未检测到P16 基因缺失的喉癌组织标本,有4 例检出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13.33% (4/30)。39 例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缺失或异常甲基化。结论:采用多重PCR法可检测出P16 基因常见的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失活。研究表明,P16 基因失活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住院的16例乳腺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的瘤或癌组织及瘤旁或癌旁组织用核黄素光照产生的超氧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方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及癌组织的T-SOD(总SOD)和Mn-SOD(锰SOD)明显低于瘤旁及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的T-SOD和Cu、Zn-SOD(铜、锌SOD)活性明显高于癌组织。良性瘤旁组织的Mn-SO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提示癌组织的SOD活性明显低于良性组织,可应用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防止DNA及细胞膜损害,以预防癌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胃癌微卫星不稳及其相关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卫星不稳(MSI)与部分胃癌的发生有关[1]。最近发现MSI的发生系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缺陷和某些基因的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所致[2,3]。为揭示MSI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对胃癌MSI及其相关突变进行了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组织标本:4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为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月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51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80℃冻存。冰冻切片证实肿瘤组织肿瘤细胞数占50%以上,癌旁组织无肿瘤细胞和癌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GSTP1、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超甲基化,22例(95.7%)胃癌组织和7例(30.4%)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超甲基化。在17例(73.9%)胃癌组织和5例(21.7%)癌旁组织可以检测到2个以上基因的超甲基化;E-cadherin、p15和p16三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8.3%、82.6%、60.8%,明显高于hMLH1和GSTP1的34.8%和17.4%。结论胃癌组织和邻近的癌旁组织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功能失活可能发生在胃癌肿瘤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GSTP1、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超甲基化,22例(95.7%)胃癌组织和7例(30.4%)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超甲基化.在17例(73.9%)胃癌组织和5例(21.7%)癌旁组织可以检测到2个以上基因的超甲基化;E-cadherin、p15和 p16 三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8.3%、82.6%、60.8%,明显高于hMLH1和GSTP1的34.8%和17.4%.结论 胃癌组织和邻近的癌旁组织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功能失活可能发生在胃癌肿瘤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Dukes’分期、转移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Southernblot和RFLP分析大肠腺癌组织中17pLOH的改变;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两种单抗(PAb240,PAb1801)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癌P53蛋白表达,SPSS下Fisher’sexacttest处理结果。结果109例大肠腺癌中,17PLOH与Dukes’sD期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脆性组氨酸三本(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基因蛋白编码外显子及mRNA表达情况,了解RCC组织中FHIT基因异常特征,探讨FHIT基因与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RCC及相应癌周肾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及RNA。DIG标记FHIT全长cDNA探针。PCR法扩增FHIT基因E5~E9。扩增产物电泳转膜后行Southern bol  相似文献   

15.
探讨WAF1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32例胃癌和30例正常胃粘膜标本提取细胞DNA、总RNA,MTS1cDNA探针采用随机引物法进行32P-dATP掺入标记,WAF1与所提DNA、RNA进行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检测标本中有无WAF1的缺失和mRNA的不表达。p53抗体与提取的蛋白质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标本中有无p53的表达。结果WAF1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32例胃癌标本WAF1基因缺失率及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34.4%和40.6%,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WAF1基因缺失率及mRNA不表达与胃癌浸润的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胃癌侵及肌层组WAF1基因缺失及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52.6%和57.9%,胃癌未侵及肌层组分别为7.7%和15.4%,高、中分化胃癌组WAF1基因缺失及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7.1%和14.3%,而低分化及印戒细胞胃癌组分别为55.8%和61.1%。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53失活及WAF1mRNA不表达有关,胃癌组织中p53失活与WAF1mRNA不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与p53基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朱明华 《医学争鸣》1998,19(3):314-317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癌其p53基因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6例西安地区的肝癌及其旁肝组织,应用Southern杂交检测了组织中HBVDNA的状态,免疫组化确定HBV的HBsAg,HBxAg和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分布,采用PCR扩增后直接DNA序列分析,检测了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结果:16例中13例HBVDNASouthern杂交阳性,10例癌组织和13例癌旁组织HBx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基因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以探讨TIMP 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IMP 1基因的表达。③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有 16例表达TIMP 1基因 ,阳性率为 5 3.3% ,30例癌旁组织中有14例表达TIMP 1基因 ,阳性率为 4 6 .7% ,TIMP 1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2 6 7,P >0 .0 5 )。④结论 TIMP 1是一种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双向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Dukes分期、转移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Southemblot和RFLP分析大肠腺癌组织中17pLOH的改变: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两种单抗(PAb240.PAb1801)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癌p53蛋白表达,SPSS下Fisher'sexacttest处理结果。结果109例大肠腺癌中,17pLOH与Dukes'D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187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与Dukes'C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100例大肠腺癌中,PAb240和PAb1801单抗阳性率分别为76%和62%,两种单抗相加总阳性率为82%。p53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及癌转移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失活参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发展各阶段和转移行为;高频率的p53基因cDNA突变和高频率17pLOH的出现,分别提示Dukes'C期和Dukes'D期的病理阶段形成,这两种p53基因的改变分别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免疫组化方法可检测突变型p53基因产物高表达,对大肠肿瘤良恶性细胞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im-1基因在胃腺癌细胞株、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培养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AGS),采用RT-PCR和实时PCR的方法检测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另外同时收集Bim-1基因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以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各20例,用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采用巢式PCR和实时PCR的方法检测其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以及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单个核细胞中Bim-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AGS)中Bim-1均高表达;胃癌组织中Bim-1表达(8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0%)(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im-1基因的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im-1的蛋白水平存在差异,而在外周血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im-1基因在胃腺癌细胞株以及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im-1的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者,通过检测Bim-1基因可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其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yk(spleen tyrosine kinas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1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61例癌旁组织均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胃癌组织有14例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Syk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61例胃癌旁组织未发现有Syk基因启动于的甲基化。而61例癌组织中有21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癌组织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31例胃癌组织中,有17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姓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