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力损失     
武斐 《开卷有益》2023,(5):35-36
<正>听力损失是指听觉器官不能感受到正常水平声音强度的一种状态。是听觉功能障碍的表现,轻者称重听或听力减退,重者称耳聋或全聋。一般临床上把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在外耳或中耳,使声波传入内耳受到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同时存在,兼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既不适合作鼓室作形术、又不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传音性聋、轻度感音性聋和有轻度感音性聋成分的滋合性聋患者改善听力,研制了以压电陶瓷晶片作听骨振动器的部分中耳植入式助听装置,并将这种装置手术植入12只猫的中耳内,其中7只为切除砧骨的传音性听力损失猫。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先天性耳道闭锁重度传导性聋的生理缺陷,开展耳道—鼓室成形、异种异体听骨链重建术。4例先天性耳道闭锁,3例伴中耳畸形和耳廓缺如,1例伴中耳畸形和悬雍垂畸形。术中见鼓室狭小,鼓膜缺如,代之坚硬骨板,听骨链严重畸形,面神经走行明显变异,中颅窝硬脑膜下垂,乙状窦前移。在手术显微镜下行乳突轮廓化;重建鼓室、耳道;钛质听骨重建听骨链;移植筋膜行鼓膜成形。术后随访46~164日,听力较术前提高20~45dB。就手术适应证,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听骨链重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40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HRCT扫描,骨算法成像。结果在本研究的40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中,单纯外耳畸形13例,其中副耳1例,副耳合并外耳道狭窄1例,外耳道狭窄3例,外耳道骨性闭锁5例,外耳道膜性闭锁3例,单纯中耳畸形8例,外耳并中耳畸形17例,外耳、中耳及内耳混合畸形2例。结论外耳畸形及中耳畸形单侧发病常见,外耳、中耳畸形常同时发生。外耳畸形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常见,中耳畸形以听骨链异常常见。HRCT对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能够观察外耳、中耳畸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鼓室探查术在耳科的临床应用。探讨鼓室探查术清除病变同时,进行听力重建手术疗效。探查手术证明:鼓膜病变传导性聋多为粘连性中耳炎,其次是听骨链中断;外耳畸形多伴有听骨畸形;外伤传导性聋多发生听骨链中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用耳内镜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术前后听力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24例患者为传导性聋,3例混合性聋且以传导性为主。Teunissen-Cremers分型I型5例,II型6例,III型15例,IV型1例。术中分别使用PORP 8例、TORP 7例和Piston 11例行听骨链重建术。1例IV型患者系前庭窗闭锁,听骨及面神经严重畸形,行加长的7.0 mm Piston锤骨前庭桥接术。27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为(62.1±8.3)dB HL,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为(30.6±7.4)dB HL(t=19.47,P<0.001)。15例(55.6%)气导听力提高超过30 dB HL。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43.1±9.3)dB HL,术后6个月为(13.4±5.2)dB HL(t=16.75,P<0.001)。结论: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听骨链畸形,单用耳内镜诊治先天性中耳畸形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无需外耳道或耳后切口、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听力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中内耳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NHL)患儿中内耳畸形的颞骨影像学表现。方法对行听力学检查后确诊的先天性SNHL儿童进行颞骨CT和MRI检查,其中188例资料完整,总结影像学所见,按Sennaroglu分类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CT和MRI显示其中35例(54耳)存在内耳发育畸形,3例(5耳)同时合并中耳及外耳畸形。35例中共同腔畸形2例(4耳);耳蜗发育不全1例(1耳);耳蜗不完全分隔Ⅱ型(IP-Ⅱ)即Mondini畸形13例(26耳);前庭扩大4例(7耳);半规管畸形13例(19耳);内听道狭窄7例(10耳);内听道扩大1例(2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9例(34耳)。结论对先天性SNHL患儿行CT及MRI检查非常重要,可发现其中存在的内耳发育畸形。CT及MRI对诊断内耳畸形优势互补,为临床治疗,尤其是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NHL)患儿中内耳畸形的颞骨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行听力学检查后确诊的先天性SNHL儿童进行颞骨CT和MRI检查,其中188例资料完整,总结影像学所见,按Sennaroglu分类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CT和MRI显示其中35例(54耳)存在内耳发育畸形,3例(5耳)同时合并中耳及外耳畸形.35例中共同腔畸形2例(4耳);耳蜗发育不全1例(1耳);耳蜗不完全分隔II型(IP-II)即Mondini畸形13例(26耳);前庭扩大4例(7耳);半规管畸形13例(19耳);内听道狭窄7例(10耳);内听道扩大1例(2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9例(34耳).结论 对先天性SNHL患儿行CT及MRI检查非常重要,可发现其中存在的内耳发育畸形.CT及MRI对诊断内耳畸形优势互补,为临床治疗,尤其是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耳畸形多呈外耳畸形、耳道封闭,中耳畸形程度很难判定。过去报道的听力重建可获良好效果者甚多,近年又倡导耳廓再造和听力重建联合进行,耳廓再造也有人主张一期手术。作者从1973年11月至1988年3月共收治115例先天性耳畸形,根据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体会.一、先天性耳廓畸形115例(131耳)耳畸形,男性99例,女性16例。就诊年龄3~39岁,平均19.4岁,畸形耳侧:双耳畸形16例,左耳畸形41例,右耳畸形58例,右耳略多于左耳。畸形程度:依轻重次序,Ⅰ度6例、Ⅱ度32例、Ⅲ度71例、单纯耳闭锁不伴外耳畸形者6例,左耳3例,右耳Ⅰ例、双耳2例。耳畸形重度者居多。Ⅲ度的判定标准是:耳廓几近全缺如或仅有条状赘肉,内有未发育软骨或无软骨.耳廓再造术共行102耳,其中采用带血管蒂颞肌膜加游离皮一期重建耳廓3耳,耳廓分期再造利用乳突皮埋植软骨,二期行游离皮移植法98耳,上  相似文献   

10.
<正>腭裂为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该类患者常伴有中耳疾患,乃致影响了听力及言语功能.本文对腭裂患者予以声导抗测试,以观察腭裂对中耳传音功能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Ⅰ期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28例(31耳)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Ⅰ期成型术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和听力检查,术中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和鼓室成形术,并利用自体肋软骨行Ⅰ期全耳廓再造术。结果听力重建28例(31耳),术后1月听力均有提高,术后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5dB以上;术后随访6月~5年的19例(21耳),其中术后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40dB11耳,>40dB2耳,8耳无明显改善。再造耳廓全部成活,有较好的外观。外耳道成形28例(31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听道再闭锁者1耳,均经及时处理得到缓解。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面瘫及迷路漏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Ⅰ期成型术临床疗效较好,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费用,可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2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听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术前可通过耳廓发育程度、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听力损失程度和颞骨CT扫描来综合估计中耳畸形情况,为术前了解手术难度和确定手术进路及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分为咽鼓管阻塞和咽鼓管异常开放两种类型,其中咽鼓管阻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原因之一,如治疗不当可引起中耳病变迁延不愈、中耳传音结构受损,导致不可逆性听力损害。明确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助于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这对防聋治聋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1.1 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1.1.1 鼻咽恶性肿瘤 约40%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可出现中耳积液。过去认为此乃癌组织机械性阻塞了咽鼓管咽口,中耳内形成负压,引…  相似文献   

14.
中耳先天性胆脂瘤是少见疾病,常因病变隐匿而导致临床上延误诊断和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显微镜检查的普及,发现报道的先天性胆脂瘤病例逐渐增多。先天性胆脂瘤早期可无任何表现,逐渐出现传导性聋、耳痛,听力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面瘫和神经性聋,甚至出现颅内并发症[1],由于无流脓、鼓膜穿孔等耳部症状,单侧的听力下降容易被忽略,诊断不易做出。现将解放军405医院耳鼻喉科2014年3月收治的先天性胆脂瘤患者1例的诊疗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耳的畸形缺损,临床上并不多见,可以由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原因造成。前者一般在胚胎发育期由第一和第二鳃弓发育异常所引起。可表现为位置、大小和形态各方面的异常。重者常表现为无耳或小耳畸形,仅有零星而不规则的突起,无正常耳廓形态可辨,常伴有外耳道或中耳畸形。后天者可因某些疾病,烧伤和各种外伤造成。这不仅影响容貌,也影响听力,使患者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隐藏着深重的痛苦,女性耳廓畸形可借鬓发掩盖而不手术。男性者要求迫切。外耳,  相似文献   

16.
本病是指出生时即已存在的耳聋。它包括遗传性聋和非遗传性聋。可发生于一侧 ,或双侧同时受累 ;耳聋程度轻重不等。遗传性聋 :由来自亲代的致聋基因 ,或新发生的突变致聋基因所导致的耳部发育异常 ,或代谢障碍 ,以致出现听功能不良。遗传性聋既有因外耳、中耳发育畸形引起的传导性聋 (前面已介绍 ) ,亦有因内耳发育不全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其中感音神经性聋在遗传性耳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统计 ,在儿童的感音神经性聋中 ,约 5 0 %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在欧美国家 ,儿童的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率约为 1∶2 0 0 0~ 1∶6 0 0 0 ,在成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3~6岁学龄前儿童耳科体检异常,了解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发生率及外耳畸形情况。方法: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武汉市洪山区13家幼儿园2 76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双耳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转诊至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2 76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中初筛未通过115例(4.17%),其中单侧未通过74例(2.68%),双侧未通过41例(1.49%)。73例(60.87%,73/115)接受转诊并进行听力学诊断。其中听力正常11例(15.07%),分泌性中耳炎37例(50.68%)(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22例,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3例),耵聍栓塞23例(31.5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例(2.74%)。2 760名儿童中先天性耳廓畸形17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58例,副耳畸形23例。结论:DPOAE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可行且有效,本组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以轻、中度传导性聋及轻度单侧感音神经性聋为主。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中耳畸形并不是极为少见的,有外耳畸形的患者就应想到有中耳畸形的可能,在外耳正常的患者也可有中耳解剖异常。了解手术中可能遇到的解剖异常,对耳科医生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我们遇到的5例中耳解剖异常和1例镫井喷(stapesgushef)的患者报告于后,并复习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2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吸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术前可通过耳廓发育程度、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听力损失程度和颞骨CT扫描来综合估计中耳畸形情况,为术前了解手术难度和确定手术进路及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据。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听窗的骨性封闭的畸形甚为少见,这种畸形常无听骨链,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然常能有耳廓外形,外耳道及鼓膜较正常为小,诊断一侧性畸形发现较晚,中耳功能测验出现声顺异常,镫骨肌反射消失,传导性耳聋气导损失常超过60分贝以上。作者设计了三节式人工蹬骨,用鼓膜前庭联合术,达到了良好的传音作用。所作4例均取得良好的实用听力,其中一例骨气导间距由55dB缩小为13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