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5例高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其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25例老人中,男20例,女5例(男女比4:1),年龄67岁~88岁,平均77岁,随访2a者1例,~5a者1例,~6a者3例,7a~10a者8例,10a~12a者12例,嗜烟者3例,嗜酒者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中、重三等,按胃粘膜病理变化分为轻、中、重三级,活动与非活动性病变及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定期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本组25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岁,经内镜下观察呈慢性浅表性胃炎者11例(44%);其中有4例(36%)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56%)呈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的结构及功能均有改变有关.老年人胃窦部病变10例,胃体部9例,幽门部4例,主要病变在胃窦部,呈非活动性改变者居多.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年龄愈长随访越久加重者越多,萎缩性胃炎有2例(18%)转变成胃癌,肠化生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8例(72%).结论高龄慢性胃炎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相关因素并比较临床中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别。方法通过在我院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994例病人的临床相关因素资料、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差异的比较,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以及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平均年龄、吸烟史、酗酒、既往有胃或十二指肠病史上有显著差异;肠上皮化生和活动性炎症伴随CAG的比例分别为91.2%、76.7%,明显比不伴CAG的比例(分别为8.8%、23.3%)高,两者有高度相关性。CAG在不同部位的萎缩程度有差别:胃窦部CAG以轻中度萎缩为主,重度萎缩很少。而在胃体部cAG和胃窦兼胃体部cAG病人中,重度萎缩占有相当的比例。正常胃黏膜与CAG内镜下诊断以及不同部位间的CAG内镜下诊断为正常胃黏膜、胃窦部CAG、胃窦兼胃体部CAG和胃体部CAG与病理诊断比较的符合率分别为52.5%、37.5%、8%、2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以胃窦部多见,在病理诊断上与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及肠上皮化生有关。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不高,要提高CAG诊断的正确率,必须在提高胃镜检查技术的同时结合黏膜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3.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住院和门诊103例符合证型的患者,行纤维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明确诊断,按鱼贯序列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服药蒲连香苏饮水煎剂,乙组服西药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改变及活俭病理变化等.甲组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年龄45.5岁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都溃疡17例.胃溃疡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乙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对罗~71岁,平均46岁.内镜诊断:胃溃疡病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汽表性胃炎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临床疑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依次进行普通内镜、NBI及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在NBI模式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42%、84.61%、96.00%、39.29%。远高于普通内镜组的49.23%、61.53%、86.49%、19.51%;在NBI组48例阳性病例中,伴肠化生17例,伴轻度异型增生19例,伴重度异型增生3例,亦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组的6、8、1例(P〈0.05)。结论 NBI可明显提高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下的诊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活检部位与Hp的检出率,观察内镜下喷洒美蓝治疗Hp的效果.方法选择内镜下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它胃病伴有萎缩改变及肠上皮化生改变者268例.对其萎缩面的形态、肠上皮化生的特点进行分型.结果闭合型萎缩性胃炎以窦部Hp检出率高,而开放型以体部检出率高(P<001),肠上皮化生广泛的部位,Hp检出率低(P<001).美蓝喷洒法与口服法比较具有相同治疗效果.结论内镜下取活检的部位及肠上皮化生的程度可影响Hp检出率.喷洒美蓝治疗Hp法,经济、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苏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2岁~65岁,病程2mo~19a.临床表现为:腹痛36例,腹胀35例,食欲不振32例,嗳气32例,上肢不适21例,全身乏力9例,消瘦4例.轻度萎缩性胃炎23例,中度14例,重度6例,肠上皮化生8例,不典型增生2例.服用胃苏冲剂(主要成分为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3mo后观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腹痛有效率为94.4%,腹胀有效率为97.1%,食欲不振有效率为90.6%,嗳气有效率为96.9%,上腹不适有效率为76.2%,全身乏力有效率为77.8%,消瘦有效率为50.0%23例轻度萎缩性胃炎中15例转为浅表性胃炎,14例中度萎缩性胃炎中12例转为轻度,6例重度萎缩性胃炎中5例转为中度,总有效率为74.4%.8例肠上皮化生中3例消失,2例不典型增生无变化,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胃苏冲剂可促使萎缩胃粘膜逆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随访7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后,特别是伴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对本院20a来萎缩性胃炎进行回顾性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内镜室197801/199806共21096例,内镜受查者中经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的6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醋酸增强内镜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0例病人,先行常规内镜检查,对胃窦、胃体大小弯、胃角各摄片l张,然后用1.5%醋酸5-10ml喷洒,一分钟后冲洗观察,再次对上述各部位摄片并取活检1块,送病理检查。将患者醋酸增强内镜前、后的内镜图像分别进行阅片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其中醋酸增强内镜和常规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轻度13:16、0:16,中度12:13、4:13,重度12:12、9:12;醋酸增强内镜和常规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各项指标为敏感性95.65%VS31.71%、特异性94.06%VS37.68%、准确性90.24%vs31.71%、阳性预测值92.5%VS23.21%、阴性预测值92.5%VS48.15%、约登指数0.86VS-0.31;醋酸增强内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P〈0.001;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在醋酸增强后黏膜呈现白色粗糙不平。有点状或片状粗大颗粒状或鱼鳞样隆起改变,贴近观察可见绒毛样或脑回状胃小凹。普通内镜未能观察到黏膜病变。结论醋酸增强内镜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唾液酸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别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健康人群30,30,80例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具体方法为:首先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1mL于普通试管中,然后加入成都军区总医院研制的F-8836TSA专用试剂4mL后,放在沸水中水浴20min.再经3000r/min离心5min,以上清液560nm比色.以空白调零测定及记录OD值,计算血清TSA含量(mmol/L)=样品OD值/标准品OD值×1.62.正常参考值:1.42mmol/L-2.11mmol/L,血清TSA值超过2.11mmol/L者定为阳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健康人群三组血清唾液酸阳性率分别为50%,10%,5%,经卡方检验几组结果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比较x2=0.01,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而且,在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TSA保持较高的水平,且有6例病理已确诊为伴肠化,提示应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进行唾液酸检测,从而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发展情况,指导治疗.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唾液酸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对该类患者进行唾液酸的定期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胃癌患者,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后以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1998年我院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72例的相关资料,5—8年中对这72例患者进行定期胃镜检查及追踪分析。结果A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病变加重11.1%,癌变率为0;B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并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加重率16.7%,癌变率5.6%。结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是可以逆转的,侣伴不典型增牛病变较难以治疗.而且更易癌变.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长期追踪观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探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者胃粘膜血供情况,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28例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血流量(GMBF),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5例,非萎缩性胃炎组13例。发现:(1)两组从十二指肠球部至胃底部,随着位置的升高,GMBF逐渐增加;(2)胃大弯侧高于小弯侧(前组胃窦部相反);(3)前组各部位GMBF均低于后组(P<0.05,胃窦大弯侧P<0.01)。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GMBF较非萎缩性胃炎明显降低,推测这是其发病及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炎样胃癌内镜下表现方法对确诊的22例胃炎样胃癌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诊断,确诊经过,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结果胃炎样胃癌内镜下有以下特点:①胃腔缩小,胃角分不清,胃蠕动减慢.②胃粘膜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可见颗粒样小隆起,或充血水肿里小堤梗样突起.③糜烂面覆盖霜斑样白苔.④小范围内有几个陈旧性出血点和新鲜出血点同时存在.⑤以前内镜活检病理报告有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结论以上特点为胃炎样胃癌高度可疑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胃超声检查胃疾患的诊断价值.方法首先采取空腹仰卧位上腹部多切面探查,观察贲门、胃体、胃窦的概貌,胃内排空情况,并停核测位贲门及胃窦的范围,然后取坐位饮用“胃超声快速显象液”10mL加温开水300mL进行冒超声检查.探头沿贲门、胃体、胃窦循腔观察液体的流入情况,胃充盈时的形态,胃粘膜的光滑度,胃壁的层次结构,有无局限性的壁层增厚或向腔内外膨出,发现病灶时测量其范围、大小,肿瘤对胃壁及邻近器官有无浸润、受压、周围淋巴结转移等.结果经胃超声检出的千余例胃病患者,慢性胃炎869例(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胃下垂118例,胃癌14例,其他36例.与X线和内镜检查进行了比较,慢性胃炎与内镜检出符合率90%以上,胃下垂与X线检查符合率100%,胃癌与X线和内镜检查全部符合.胃超声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无禁忌症,年老体弱患者尤为适用;对胃下重的诊断无放射线损害;对胃癌的诊断更能提供胃外结构内镜不能直接发现的信息.结论胃超声检查较X线、内镜检查有独到之处,可弥补前两者诊断上的不足,并有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取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细菌培养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BC期).年龄19岁~80岁,平均年龄49.6岁±30.5岁。凡并发严重的幽门梗阻、肺心病、肝肾功损害、出血性疾病、妊娠、哺乳期患者除外。300例患者中,男225例,女75例,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136例(45.33%)、中度萎缩性胃炎97例(32.33%)、重度萎缩性胃炎67例(22.33%),伴肠上皮化生者187例(62.33%),非典型增生者236例(78.66%),病程2a以下149例,3a~4a85例,5a以上52例,10a以上14例,有轻…  相似文献   

15.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整体出发进行辩证论治,结合微观胃粘膜病理特点对有关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辨证施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虚等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癌变可能,学术界把胃癌前病变作为胃粘膜研究的重点,运用中药治疗可以使胃粘膜腺体萎缩得到逆转,“重建”.2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几点①辨症和辨病相结合: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缺少特异症状,因此,尚须在辨证的基础上与辨病内镜及病理切片相结合.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常出现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医认为均有瘀滞表现,宜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通过改善微循环使病变的粘膜和腺体得到充分灌注,加快损伤的修复③关于幽门螺杆菌(Hp):中草药如黄连、黄芩、大黄等Hp有抑制与杀灭作用.④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胆汁反流中医认为与脾气虚,肝气郁结有关,所以采用健脾和胃,疏肝降逆药物治疗.⑤临床用药的注意点:胃弱者不胜重药忌重投大苦大寒,滋腻壅中,香燥破气之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内镜检查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症因诊断价值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lympasGIF-Q10型纤维内缓、GIF-rQ230型电子内镜对61例有反复上腹痛、消化不良及黑便等症状的患儿行内镜检查,对其中30例慢性残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儿进行胃粘膜活检作病理学Hp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61例患儿内镜及清理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胃溃疡1例,复合性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慢性残表性胃炎伴食管下段炎、贲门炎2例,胃粘膜脱垂并胃炎3例,食管异物1例,球部蛔虫1例.11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病理切片查见Hp及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19例慢性残表性胃炎胃粘膜病理切片查见Hp及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19例慢性发表性胃炎胃粘膜病理切片查见Hp16例,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17例,平均Hp感染率为90%,所有有Hp感染的患儿均经快速抗Hp等治愈.结论小儿内镜检查安全、方便,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病因诊断最准确的方法.有反复上腹痛、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者.提示Hp感染达90%,快速抗Hp治疗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胃炎消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观察中药胃炎消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热水灌胃综合法连续造模90d,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胃炎消按照临床用量的5倍、10倍(12.3g/kg,24. 6g/kg)灌胃绐药,连续治疗60d进行胃液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并分级计分,用测微尺测量胃粘膜厚度、粘膜肌层厚度、胃体部胃小凹深度及胃腺长度并取其比值.结果 非治疗模型组大鼠胃窦部、窦体交界、前胃与腺胃交界处的炎症计分分别为1.98±0.16.1.53±0.51,L81±0.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54±0.49(P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胃镜下表现对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5例内镜诊断的CAG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镜下CAG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5例患者中内镜诊断CAG30例、CAG合并浅表性胃炎(CAG)25例;病理诊断CAG36例、CSG8例、CAG合并CSG11例。内镜直视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符合率为85.45%。CAG内镜下的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的敏感性为12.77%~51.06%。镜下某些表现对CAG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如花斑样改变和扁平隆起分别达87.50%、75.00%;白相为主、血管透见伴扁平隆起及花斑样改变伴隆起糜烂的特异性均达l00%。镜下粗糙不平、颗粒样改变对诊断肠上皮化生的价值较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66.67%、71.74%。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对诊断异型增生的敏感性达71.74%;隆起糜烂对诊断异型增生的特异性达68.89%。结论 胃镜直视下的花斑样改变,粗糙不平、颗粒样改变,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分别对CAG、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正确的诊断仍必须结合胃镜直视与黏膜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观察胃窦孤立性隆起病变微血管变化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18例常规胃镜观察下胃窦孤立性隆起糜烂病灶的患者,对该病变进行染色放大,观察其微血管改变。[结果]118例中,56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为早期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微血管改变多为Ⅰ型、Ⅱ型;早期胃癌Ⅲ型、Ⅳ型微血管改变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结论]微血管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放大内镜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查率,且有助于判断癌变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20.
隆起型糜烂性胃炎25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隆起型糜烂性胃炎又称痘疹性胃炎、疣状胃炎。新悉尼系统和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其归属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的伴发表现,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将我院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完整的256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