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罗库溴铵肌松恢复和拮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Ⅰ组为低PaCO2(PaCO2控制目标为30~35 mmHg,1 mmHg=0.133 kPa),肌松自然恢复;Ⅱ组为高PaCO2(PaCO2控制目标为45~50 mmHg),肌松自然恢复;Ⅲ组为低PaCO2拮抗肌松;Ⅳ组为高PaCO2,拮抗肌松.应用TOF-Watch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情况.予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0.6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当肌松监测仪4个成串刺激(TOF)中第1个刺激(T1)恢复至25%时即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术毕记录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为0.9的恢复时间.拮抗组在T1为25%时予新斯的明20 μg/kg和阿托品0.5 mg拮抗. 结果 4组间年龄、体质指数、麻醉药用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Ⅰ、Ⅱ、Ⅲ及Ⅳ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分别为(13.12±2.65)、(18.60±6.58)、(5.39±2.43)和(8.87±5.41)min,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分别为(26.35±6.04)、(34.58±6.58)、(13.28±5.49)和(17.10±4.64)min.Ⅱ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均较Ⅰ组显著延长(P值均<0.01),Ⅳ组的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及T1自25%至TOFR 0.9的恢复时间均较Ⅲ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 结论 PaCO2升高使罗库溴铵的自然恢复和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后的恢复时间均有延长.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59-6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后,以临床征象判断肌松程度,术毕和拔除气管导管时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及引起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成年择期手术患者500例,分别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七氟醚吸入麻醉,麻醉手术期间分别给予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用TOF Watch SX监测仪盲法观察麻醉过程透皮连续4次(TOF)监测时第4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与第1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的比值(TOFr)的变化。结果:术毕平均TOFr=0.53±0.38,其中275例0相似文献   

3.
杨笛  李茜  刘斌  余海  杨波 《西部医学》2010,22(5):855-857,859
目的评价国产罗库溴铵的临床效应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纳入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各24例。以静脉推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来完成麻醉诱导。肌松监测仪(TOF-Wacth)定标稳定3~5分钟后,静脉推注国产或进口罗库溴铵0.6mg/kg。以单刺激(0.1Hz)测定肌松程度,待肌松达最大抑制时行气管插管。以靶控输注(TCD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持续监测肌松至单刺激恢复至基础值的75%。同时记录注入罗库溴铵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相比,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单刺激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及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中并未观察到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罗库溴铵临床使用肌松效应与进口罗库溴铵相似,试验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Szenohradszkay模型罗库溴铵药代学参数进行TCI与间断单次静注法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病人30例,分为靶控组和对照组各15例.靶控组:TCI泵采用Szenohradszkay模型罗库溴铵药代学参数,设定罗库溴铵靶浓度为3 μg/mL,术中保持T1<10%;对照组:静脉快速(5 s内)注入0.6 mg/kg罗库溴铵为插管剂量,术中当T1恢复至25%时间断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结果起效时间和期间用药量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总用药量、T175%、恢复指数、TOF7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的插管条件和T1最大抑制程度相似.结论在中小手术中罗库溴铵TCI法取得了与单次静注法相似的肌松效应,并且TCI法获得的肌松效应较间断单次法更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性别与年龄因素对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中年男性组、中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每组1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以成串刺激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在4个成串刺激中的第1个颤搐反应(TI)达最低时行气管插管。Tl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并维持在5%-1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恢复指数均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女性患者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较男性患者敏感,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较中年患者延长。  相似文献   

6.
罗库溴铵(rocuronium)近年来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较广.本研究通过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罗库溴铵用于快速气管插管时的肌松效应,为临床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实际应用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肌松恢复情况比较。方法全凭静脉麻醉下,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或罗库溴铵0.6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追加适量肌松药以维持术中TOF计数为1或2个颤(简称1或2)。手术结束,在TOF计数为2时,给予新斯的明0.05mg/kg和溴环扁吡酯(胃长宁)10ug/kg进行拮抗,拮抗后5min开始监测TOF反应,直至TOF比值(T4/T1)达到0.90时结束监测。结果顺式阿曲库按组最后一次追加肌松药到拮抗的时间为(17.1±8.3)min,罗库溴铵组最后一次追加肌松药到拮抗的时间为(16.4±11.6)min。结论显示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肌松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军  张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1,22(2):146-146,159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40例ASAⅠ~Ⅲ择期头面部全麻手术患者 ,男性 32例 ,女性 8例 ,年龄 14~ 6 6岁 ,体重 5 0~ 82kg。1 2 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组Ⅰ静脉注入 0 6mg·kg-1罗库溴铵 ;组Ⅱ静脉注入维库溴铵 0 1mg·kg-1;组Ⅲ与组Ⅳ首先吸入 3% (0 5MAC)地氟醚 30min ,然后从静脉分别注入罗库溴铵 0 6mg·kg-1或维库溴铵 0 1mg·kg-1。术中连续监测吸入药浓度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分别记录四组注药后肌松作用情况。2 结果 四组患者在身高、年龄、体重、性别比、血红蛋白含量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人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后残余肌松的变化.方法选择期腹部手术病人40例,分为合并Ⅱ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20例,ASA Ⅱ级.全部病人肌力法肌松监测下,罗库溴铵诱导插管,吸入0.6%异氟烷,并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BIS 30 ~ 40,T1恢复至15%开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以维持T1 5% ~ 15%肌松水平,术毕停药后自然恢复,观测T1恢复至25%、50%、75%和TOF恢复至70%的时间及此时的T1/T0值.结果 T125%、50%、75%恢复时间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延长(P<0.05),而TOF 70%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对应T1/T0值观察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结论对糖尿病人全麻术后拔管时机的判断不宜单纯依赖TOF,应结合T1/T0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二氧化碳气腹对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L组)和开腹手术(C组)患者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肌松采用闭环注射系统输注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6 mg?kg-1,维持速度1.8 ug?kg-1?min-1,增药条件设为T1恢复至15%,增药速度30 ug?kg-1?min-1。观察指标包括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降至0%)、第一次增药时间(T1恢复至15%),肌松恢复指数(T1由25%恢复至75%时间),增药次数以及单位时间输注剂量。记录诱导前(P0)、气管插管后5分钟(P1)、气腹后5分钟 (P2)、气腹后30分钟(P3)、气腹后1小时(P4)、气腹结束(P5)、拔出气管导管 (P6)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PaCO2,PH,和BIS值。 结果 L组罗库溴铵第一次增药时间显著长于C组(42.1±10.7min vs 27.7±9.5min,P <0.01),L组罗库溴铵肌松恢复指数显著长于C组(13.8±6.0 min vs 9.6±3.9 min,P <0.01),L组罗库溴铵单位时间药量显著少于C组(5.4±0.8ug?kg-1?min-1 vs 6.3±0.5 ug?kg-1?min-1, P <0.05),L组罗库溴铵每小时增药次数显著少于C组(2.1±1.0次 vs 2.8±0.9次 , P <0.05),L组CO与C组相比在P2-P4时段显著下降(P <0.01)。结论 在二氧化碳气腹下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间显著延长,肌松作用恢复显著延迟,用药量降低。这种现象可能与气腹后CO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维持麻醉时给予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择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不拮抗肌松组(Pc)、丙泊酚维持拮抗肌松组(Pn)、七氟烷维持不拮抗肌松组(Sc)和七氟烷维持拮抗肌松组(Sn).予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间断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Pc、Pn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10 mg·kg-1·h-1,Sc、Sn组吸入1~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TOFR).术后Pc、Sc组自然恢复;Pn、Sn组TOFR恢复至0.7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20 μg/kg和阿托品10 μg/kg.监测TOFR由0.7恢复至0.9的时间、心动过缓及术后6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Pc、Pn、Sc和Sn组TOFR由0.7恢复至0.9的时间分别为(13.3±4.5)、(2.9±0.9)、(16.6±5.3)和(4.2±2.1)min.Se组较Pc组显著延长(P<0.05),Pn、Sn组较Pc、Sc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各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动过缓.各组间术后6和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效果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七氟烷维持麻醉时残余肌松的自然恢复慢,更应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给新斯的明20 μg/kg (N20)、35 μg/kg (N35)、50 μg/kg (N50)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并测定各组TOF0.70的时间。结果: 新斯的明20 μg/kg产生的肌松恢复弱于35 μg/kg和50 μg/kg。而35 μg/kg和50 μg/kg所产生的肌松拮抗效果相似。结论: 新斯的明剂量由20 μg/kg增加到50 μg/kg时,肌松拮抗加快,35 μg/kg为较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13.
布托啡诺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ROC)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妇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ASA为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n=20):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组(B组),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两组患者诱导分别采用静脉推注布托啡诺0.02 mg/kg、异丙酚2~5 mg/kg和芬太尼2 mg/kg、异丙酚2~5 mg/kg。静脉注射ROC 0.6 mg/kg后,观察并记录两组ROC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B组ROC起效时间为(78.2±18.9)s、维持时间为(31.2±7.9)min、恢复指数为(10.0±4.1)min,R组ROC起效时间为(80.0±20.1)s、维持时间为(28.9±11.8)min、恢复指数为(10.4±3.8)min。两组ROC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50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七氟醚-N2O、丙泊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术后TOFR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N10、N20、N30、N50 和对照组(n=10),N10、N20、N30和N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 、50 μg/kg和阿托品5、10、15、25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术后6 h内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结果 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1),其中N30组和N50组较N10组和N20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N30组和N50组给药后1 min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 h及24 h各组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麻醉恢复期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10~20 μg/kg)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  相似文献   

15.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50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七氟醚-N2O、丙泊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术后TOFR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N10、N20、N30、N50 和对照组(n=10),N10、N20、N30和N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 、50 μg/kg和阿托品5、10、15、25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术后6 h内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结果 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1),其中N30组和N50组较N10组和N20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N30组和N50组给药后1 min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 h及24 h各组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麻醉恢复期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10~20 μg/kg)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肌松水平[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的T1分别为5%~15%基础值和45%~55%基础值水平]对脊柱手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电生理监测麻醉方案。方法选择行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择期脊柱手术病人23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监测拇内收肌TOF指示肌松水平,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评判脊髓功能。分别记录神经肌肉阻滞水平1(neuromuscular blockade level 1,NMB_1)(T1为5%~15%基础值)和NMB_2水平(T1为45%~55%基础值)时SEP和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同时记录经颅电刺激时病人是否出现剧烈体动和自主呼吸。结果不同肌松水平的SEP波幅和潜伏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监测部位不同肌松水平的ME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肢和右下肢不同肌松水平的MEP波幅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B2水平时的经颅电刺激时剧烈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NMB1水平时(P<0.05)。两个肌松水平经颅电刺激时均无自主呼吸产生。结论肌松剂的使用在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中并非完全禁忌,TOF的T1在45%~55%基础值的肌松水平可能是高风险脊髓手术较理想的肌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麻醉恢复期新斯的明拮抗小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50例,予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反应的比值(TOFR).TOFR值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V_(10)、V_(20)、V_(30)、V_(50)和对照组,每组10例.V_(10)、V_(20)、V_(30)、V_(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和50μg/kg和阿托品5、10、15和25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观察TOFR值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术后6、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V_(10)、V_(20)、V_(30)、V_(50)组的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V_(20)组TOFR恢复至0.9的时间较V_(10)组显著缩短(P<0.05),V_(30)、V_(50)组TOFR恢复至0.9、1.0的时间较V_(10)组显著缩短(P值分别<0.05、0.01).5组患儿在静脉注射拮抗药物即刻及给药后5 min内的心率、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患儿在术后6、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小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剂量不宜超过30μ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人使用不同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恢复作用的效果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一组为对照组,其它三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20、40、60μg/kg,观察其拮抗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恢复时间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新斯的明20μg/kg组产生的肌松恢复时间明显长于40、60μg/kg组;而40、60μg/kg组产生的效果相似。新斯的明20μg/kg对Q-T离散度影响不明显,而40、60μg/kg组Q-T离散度明显增大。结论老年人在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作用时,剂量由20μg/kg增加到40μg/kg,可使肌松恢复加快,但增大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人使用不同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恢复作用的效果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80例ASA I ~ II级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一组为对照组,其它三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20、40、60 μg/kg,观察其拮抗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恢复时间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新斯的明20 μg/kg组产生的肌松恢复时间明显长于40、60 μg/kg组;而40、60 μg/kg组产生的效果相似.新斯的明20 μg/kg对Q-T离散度影响不明显,而40、60 μg/kg组Q-T离散度明显增大.结论老年人在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作用时,剂量由20 μg/kg增加到40 μg/kg,可使肌松恢复加快,但增大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584-1586
目的:观察不同肌松程度和肌松拮抗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进行连续肌松监测和TcMEPs监测,记录给予肌松剂前、四个成串刺激反应(Train of four,TOF)为0、1、2、3、4、25%、50%、以及给予肌松拮抗药物舒更葡糖钠后5 min,共计9个时间点的TcMEPs的波幅、潜伏期、成功率,并随访术后24 h相关不良反应。结果:TOF为0时的TcMEPs波幅显著下降,潜伏期显著延长。TOF为1~4的各时间点TcMEPs波幅较基线显著下降,但与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给予舒更葡糖钠后5 min监测可恢复至与基线相当的水平。各时间点监测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 h内均未发生头皮灼伤等不良反应。结论:部分肌松对TcMEPs监测的波幅和潜伏期存在影响,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恢复TcMEPs监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