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最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般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以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以全身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虚劳”、“发斑”、“血证”、“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机理不明,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临床表现以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属中医“虚劳”、“发斑”、“血证”等范畴。我院从2004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了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免疫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同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多。鉴于与其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特点,本病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与疾病本质相似的动物模型上。目前国内对ITP的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免疫法造模。或者免疫法结合其它方法造模。笔者在实验中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对该法进行了进一步摸索并稍加改进。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IgG抗体吸附在巨核细胞上,使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在骨髓内破坏,成熟巨核细胞减少有关。患者血小板表面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这种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  相似文献   

6.
目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专家认为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分泌增多有关。治疗常以激素、免疫球蛋白为主,但易复发、费用高;也有采用脾切除、脾动脉栓塞治疗,但治疗后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严重的感染。本院肿瘤科自2002年采用益气补血片联合脾脏三维适形放疗治疗ITP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简称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而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出血。现代医学对ITP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  相似文献   

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回顾ITP模型的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ITP的主动诱导、被动诱导(包括:抗血小板和单、多克隆抗体诱导、过继转移)以及基因工程病理模型在ITP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ITP的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等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为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多数学者认为ITP与免疫有关。在血小板表面附有相关 Ig G,认为是病理性免疫反应所产生的特异性血小板抗体。脾脏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同时又是破坏致敏的血小板器官。由于以上机理 ,目前在 ITP的治疗上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 ,中医药治疗及必要时做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1 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据临床观察 ,激素对急性型 ITP疗效好。对慢性型的治疗 ,各家报道完全缓解率不一 ,为 15%~ 60 %。1.1 治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它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增加而引起,发病机制未明.西医主要以皮质激素和脾切除为治疗手段,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均未能使ITP的疗效有较大的提高.祖国医学无此病名,多数学者将其归入"血证"、"发斑"、"虚劳"范畴.现将近年来ITP的中药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对以后的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黄韬  田胜利  周永明 《中医杂志》2003,44(Z2):39-4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于祖国医学"血证"、"紫斑"等范畴.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增加而引起,发病机制未明.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免疫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同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多.鉴于与其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特点,本病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与疾病本质相似的动物模型上.目前国内对ITP的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免疫法造模[1,2],或者免疫法结合其它方法造模[3,4].笔者在实验中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对该法进行了进一步摸索并稍加改进.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患者循环血液中存在针对血小板膜的抗体,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而发病.临床上分急性及慢性两类. 2病因及发病机制 I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恢复期,血小板破坏的机制可能由于血小板表面吸附病毒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也可能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或者两者均有关.85%至90%的慢性型ITP病例中有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G、IgM及补体3(C3)增高,并与血小板的破坏率及减少程度成比例,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M、IgG或C3均可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及功能发生变化.ITP患者的抗血小板抗体不仅抗血小板的相关抗原,也抗巨核细胞上的相关抗原,损害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破损的场所主要为脾、肝及骨髓.  相似文献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伴随T细胞免疫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T细胞、辅助T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异常和T细胞免疫失耐受均参与ITP发病。反应性CD~+_4T细胞可增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活性,促进其产生。在ITP患者体内, CD~+_4T细胞过度活化和凋亡障碍,可能导致持续的血小板破坏。目前,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在调控CD~+_4T细胞亚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有部分难治性病例,内科疗效不佳,容易复发,且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良反应多,因为脾脏是ITP产生血小板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因此脾切除可使血小板数量得以提高,是治疗ITP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a来,我院行脾切除治疗ITP28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小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重,有关ITP的动物实验也越来越多,现将中药治疗ITP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概念: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抗体同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的一种免疫性疾病。1.2致病机理研究1.2.1淋巴细胞及亚群。现已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有关,而辅助T细胞(Th)与抑制T细胞(Ts)压群间的平衡是维持免疫内环境特定的中心环节。苏丽萍等〔1〕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瘀紫、鼻衄、内脏出血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ITP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段,在ITP的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制备与临床接近的动物模型是ITP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目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有免疫造模、自发免疫模型、转基因造模以及其他造模方法。免疫造模是最常用的方法,实验用动物主要是小鼠,常用的注射途径是腹腔注射,常用的免疫原有抗血小板血清、单克隆/多克隆抗体、血小板等,自发模型与转基因模型比较少用。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主要有ITP热盛证模型,ITP肾阴虚证模型,ITP气不摄血证模型等,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近些年来ITP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菊美 《河北中医》2009,31(3):407-40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迁延难愈,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慢性ITP(CITP),自发缓解的机会极少。由于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在治疗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西医治疗首选皮质激素,但副作用较大,在激素治疗无效时,多采用丙种球蛋白输注、免疫抑制剂、切脾等法治疗,此类方法因价格昂贵及创伤性之劣势,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ITP正在显示出其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0.
生血灵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以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公认本病是由于患者循环中存在的血小板相关抗体使血小板在巨噬细胞中破坏增加所致,近十年来本病从免疫学的发病机理研究,不仅观测体液免疫,还对细胞免疫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a)也存在缺陷,本文旨在采用中药生血灵对本病观察临床疗效的同时,并通过NKa与骨髓象巨核细胞等指标变化的检测,探讨生血灵免疫调节作用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