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骨膜骨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学锋  徐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1):11-12,I003
目的提高对骨膜骨肉瘤(POOS)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用X线摄片及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对4例POO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例POOS X线示骨皮质表面阴影,不侵犯骨髓腔。组织学上由大量分叶状软骨构成,其间有增生的异型梭形细胞直接形成瘤骨。结论POOS是位于长骨皮质表面的恶性骨肿瘤。需与骨膜软骨肉瘤、骨表面高度恶性骨肉瘤、骨旁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及骨膜软骨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盆骨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证实的15例骨盆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影像学鉴别诊断。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27.0岁。11例累及髂骨;病灶骨质破坏类型表现为混合型11例,溶骨型2例,硬化型2例;5例伴放射状骨膜反应;病灶内见肿瘤骨8例。骨旁软组织肿块13例。MRI显示全部病例病灶内强化;2例硬化型骨内病灶CT未显示明显强化。结论骨盆骨肉瘤发病影像学典型表现为混合型骨质破坏,伴放射状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显示瘤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形态特征骨肉瘤(CMFL 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CMFL O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男性,39岁。发现左大腿肿物5个月。磁共振示髓腔密度不均,伴软组织包块。镜下组织呈分叶状结构,肿瘤组织由梭形及星形细胞组成,细胞轻~中度异型,可见不规则成骨。结论伴有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形态特征的骨肉瘤是普通型骨肉瘤的一种亚型,较为罕见,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膜骨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材料和方法: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膜骨肉瘤,结合有关文献对主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骨膜骨肉瘤好发于胫骨、像学上表现为发生在长骨的骨干或相当于干骺部位置的骨表面肿块。内见局灶性骨化或/和钙化,边缘可见骨膜反应,肿瘤下骨皮质可受侵,但不侵犯骨髓腔。病理上类似于软骨母细胞型的骨肉瘤,中度异型性,结论:骨膜骨肉瘤在影像和组织病理学上都有一定特点,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脊柱外SPB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X线、CT、MRI表现以及误诊原因。结果 22例脊柱外SPB 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较清,边缘见弧形压迹,骨皮质变薄、中断,无硬化边或钙化;11例病灶可见骨嵴从边缘向中心延伸;1例见不规则骨膜反应,其余病灶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14例病灶呈稍短T1、稍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肿瘤局部突破骨皮质向外侵犯,呈"伪足征";2例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无瘤周骨髓水肿。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报告误诊,其中误诊为淋巴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结论脊柱外SPB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其MRI信号特点在SP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仍需与骨淋巴瘤、单发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骨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颌骨骨肉瘤的X线平片、CT表现。结果:颌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颌骨骨肉瘤影像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定性不难。  相似文献   

8.
原发多源性骨肉瘤(PrimaryMulticentricOsteorgenicSarcoma)是原发恶性肿瘤中极为罕见的。现将我们收集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原发多源性骨肉瘤报道如下。1病例例1,男25岁,左手掌部间歇性疼痛进行性加重1个月。体检:左手第一掌骨处软组织肿胀,皮肤稍红,皮温稍高,压痛明显,质较硬。血清碱性磷酸酶7.25布氏单位。X线平片:掌骨骨干增粗,髓腔与皮质分界消失。骨质密度一致性增高,瘤骨呈象牙质状及垂直骨针状,第一掌骨远端子骨骨质密度增高,并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CT:掌骨骨干增粗、腔内外可见高密度的象牙质状及垂直状瘤骨,髓腔消失。子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长骨内生软骨瘤26例,原发性软骨肉瘤35例,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6例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18例,肱骨5例,胫骨、腓骨和桡骨各1例)年龄9~51岁,平均31岁,男女之比为2∶1。35例软骨肉瘤患者(股骨22例,胫骨3例,肱骨7例,尺骨1例,腓骨2例),年龄26~77岁,平均47岁,男女之比为2∶3;病理学分级Ⅰ级20例,Ⅱ级14例,Ⅲ级1例。组织学上,长骨的Ⅱ级和Ⅲ级软骨肉瘤通过组织形态不难诊断,而Ⅰ级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组织形态相似,鉴别较困难。软骨肉瘤多伴有疼痛,影像学可见髓腔侵犯、皮质破坏或软组织包块;组织学可见软骨浸润、包绕宿主骨,浸润皮质或进入软组织。结论长骨的Ⅰ级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的鉴别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生于骨盆的恶性肿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2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转诊上级医院确诊。发生于骨盆恶性肿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学改变。结果:22例,骨肉瘤7例,尤文氏瘤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瘤4例。骨质改变主要表现为筛子样、虫蚀样洛骨性破坏。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放射样针状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CT及MRI在确定肿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MRI表现。结果13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发生于股骨远端4例、肱骨近端7例、腓骨上段2例。膨胀性骨质破坏9例(骨质破坏区大部分边缘不清并无硬化边),12例骨皮质筛孔样改变,13例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膜反应,9例出现Codman三角,均可见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大部或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其中11例囊腔内见大小不一液-液平面,9例病变区可见斑点状肿瘤骨,增强扫描病变呈包膜和分隔样明显强化。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具有相对MRI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临床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上骨肉瘤中骨膜异常与肿瘤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7例骨肉瘤的影像与病理进行研究,观察骨膜异常形态,对骨膜异常、肿瘤髓内侵犯、骨皮质破坏范围及软组织肿块径线进行影像病理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MRI可显示病理所见的各种骨膜异常,二者显示范围无统计学差异。MRI上,骨膜异常范围与骨髓内侵犯范围、骨皮质破坏范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与0.764;骨膜纵向范围与肿瘤皮质外纵径和皮质外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和0.100。结论 MRI对骨膜异常范围的显示有较高的准确性。骨膜异常范围与骨髓内侵犯范围、骨皮质破坏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特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行X线检查,对其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临床表现:中位年龄15岁,临床症状均以大腿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为主。X线和MRI表现:骨质破坏13例(成骨性11例,溶骨性2例),骨膜反应12例,软组织肿块13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1例。病理表现:骨肉瘤13例中,普通中心型骨肉瘤11例,小细胞型及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各1例。结论综合分析股骨干骨肉瘤的临床、X线、MRI及病理表现,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 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织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的钙化、骨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1例颅骨POOS CT表现为顶骨表面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亦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光镜下见软骨小叶中有骨样组织形成为POO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 结论 POO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991年至2001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6例骨肉瘤,回顾性地分析了其X线和CT图像。结果:36例骨肉瘤的特点为:广泛性骨质破坏和/或增生、骨膜反应、肿瘤骨和软组织肿块。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传统X线,尤其CR数字成像对骨肉瘤的综合诊断最佳,CT扫描在判定肿瘤的范围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若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将会大大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恶性肿瘤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1例;尤文氏肉瘤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4例,广泛侵犯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髂骨原发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X线、CT和MRI特征,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髂骨骨肉瘤患者及10例尤文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骨肉瘤患者发病年龄12~51岁,平均(26.6±13.5)岁,尤文肉瘤患者发病年龄4~22岁,平均(16.2±8.2)岁。骨肉瘤患者混合型骨质破坏7例、成骨型骨质破坏3例;瘤骨形态多为棉絮状、针状、不规则形,体积较大。2例骨肉瘤内见多囊性灶并液-液平面。尤文肉瘤患者混合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层状骨膜反应7例;尤文肉瘤内可见反应性新生骨,多为淡片状。骨盆内尤文肉瘤最大层面面积为(38.55±28.74)cm2,盆外为(22.85±15.70)cm2结论 髂骨骨肉瘤的发病年龄较尤文肉瘤偏大;大面积瘤骨、单纯成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提示骨肉瘤;层状骨膜反应和倾向于向骨盆内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多见于尤文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