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盘早剥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爱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16-117,130
目的探讨发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分娩孕妇23728例,其中合并胎盘早剥112例,总结分析胎盘早剥发病的诱因、B超阳性诊断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50.0%,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者13.3%,DIC 10.0%,产后出血53.3%,新生儿窒息433%,围产儿死亡6.7%,与轻型胎盘早剥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高征,它对母婴危害极大,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应尽早诊断,尽快处理,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减少死胎、死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常莉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17-11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提高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32例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58%。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是主要发病诱因。临床以阴道出血及腹痛为主。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轻型胎盘早剥与重型胎盘早剥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儿生命,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及胎心监护,有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要注意重型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3.
冉雪莲  李再学 《中外医疗》2009,28(30):56-56
目的通过3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指标,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我院近2年中31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B超诊断率和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44%,妊高征及胎膜早破为重要的发病诱因;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4.
胎盘早剥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4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指标,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医院5年中41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B超诊断率和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85%。妊高征31.7%及胎膜早破17.1%为重要的发病诱因。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腰腹痛的占63.3%,产前出血48.8%。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2例胎盘早剥有明确诱因(83.90%),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3%),胎膜早破(22.58%)。轻重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出24例,诊断率40.68%,其中重型18例,轻型6例,辅助其他检查诊断35例。轻重型胎盘早剥的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需结合诱因、临床表现和体征、动态观察B超、S/D比值及胎心监护,进行综合评估,尽早做出诊断,根据病情、孕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诊断胎盘早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胎盘早剥的孕产妇资料,比较其诱因、临床表现特点和B超检查情况。结果:胎盘早剥的常见诱因包括妊高征(22.5%)、外伤(12.5%)、胎膜早破(15%)、早产(15%)等,有症状和体征者36例(90%),所有40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36例患者经B超检查后诊断为胎盘早剥,误诊2例,漏诊2例。结论: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并结合B超检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探讨胎盘早剥患者的产前情况及早期表现,提高对胎盘早剥患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2例胎盘早剥病例,根据产前就诊情况,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及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产前宣教者12 .5 % ,从未接受产前检查者占5 6 .2 5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绕颈为胎盘早剥的重要诱因,原因不明者高达2 5 % ,B超检出率达5 6 .2 5 %。结论 定期产前检查,接受产前宣教,重视诱因,可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结合B超的检查,可早期诊断,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型胎盘早剥发生诱因、诊断、并发症处理方法,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确诊的重型胎盘早剥36例临床分析。结果31例行剖宫产分娩,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9例,占29.03%;并发失血性休克17例,占47.2%;DIC7例,占19.4%;死胎15例,占41.67%;18例活胎活产。初生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窒息。其中初生儿死亡9例,占50%。本组资料,合并有妊高征的32例,占88.9%。结论重型胎盘早剥与妊高征有密切关连,发生可疑胎盘早剥应及时依靠B超结合临床表现尽可能早作出诊断防止发展为重型胎盘早剥,是减少休克、DIC、子宫胎盘卒中及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孟庆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95-159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5例胎盘早剥患者分为轻型组(21例)和重型组(34例),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型组孕周大于重型组(P<0.05),重型组胎心监护异常率、B超检出率、B-Lynch缝扎术率和产后出血率均高于轻型组(P<0.05~P<0.01).结论: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复杂,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能够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陈小满 《海南医学》2011,22(1):68-6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和胎盘早剥对围产儿和母体的影响结局。方法选择我院胎盘早剥患者45例,其中轻型34例,重型11例。本组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B超检查等确诊28例;产后检查确诊1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本组患者胎盘早剥的诱发原因、胎盘早剥程度对围生儿和母体的影响、胎盘早剥程度对分对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等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发原因;重型胎盘早剥、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产后出血、子宫卒中、急性肾衰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胎盘早剥剖宫产发生率、阴道自然分娩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对围产儿和母体生命有巨大威胁,及早诊断、及早给予适当处理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要注意重型胎盘早剥对分娩方式和母婴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我院分娩的胎盘早期剥离患者20例。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38%,产前确诊率为20%,胎儿窘迫发生率300‰,围产儿死亡率200‰,产后出血率60%。胎膜早破30%及妊高征20%,为重要的发病诱因。腰腹痛40%,胎心异常50%,产前出血50%为常见的临床表现。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并结合B超检测等可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迅速终止妊娠,重型及早手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2.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指标,以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17年中44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胎盘剥离面积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症状、体征、B超诊断率、分娩方式和母婴预后。结果: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腹痛、阴道出血多见。重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典型,持续性腹痛、宫缩间期不松弛,阴道出血多见,B超诊断率高,漏诊误诊率低,但预后差。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3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资料.结果 74.7%患者出现阴道出血,63.9%出现胎心改变;出现过胎膜早破妊高征的孕妇分别有32例和25例,B超检查和胎心监护合并后的诊断阳性率比单纯用B超检查或胎心监护高(P<0.05).结论 对于高危妊娠者,B超和胎心监护应作为产前检查的常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胎盘早剥发生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母婴结局,分析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临床线索及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244例胎盘早剥病例资料。结果 胎盘早剥88%发生于妊娠晚期,68%发生于妊娠32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机械因素是重型胎盘早剥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与轻型胎盘早剥比较,重型胎盘早剥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和/或持续腹痛、以陈旧不凝血为特征的阴道流血、胎心率异常甚至死胎、中重度贫血、子宫底异常表现。B超对重型胎盘早剥的阳性识别率达87.3%,明显高于轻型胎盘早剥(49.1%)。轻型胎盘早剥出生前漏诊50.9%、重型胎盘早剥出生前漏诊9.9%,差异明显。胎盘早剥剖宫产率73.9%,其中重型胎盘早剥剖宫产85.9%。子宫卒中32.2%,其中重型胎盘早剥子宫卒中60.7%。结论 凡妊娠中晚期出现腰背痛和/或持续腹痛、以陈旧不凝血为特征的阴道流血,即应疑诊胎盘早剥。密切观察评价病情进展,出现重型胎盘早剥表现,必须积极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寻找胎盘早剥的防治措施。[方法]将32例重型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胎盘早剥的发生率0.26%,发病诱因以妊高征为首位,占40.63%。以持续性腹痛及阴道出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剖宫产31例占96.87%,阴道分娩1例,次全子宫切除术1例,围产儿死亡25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确诊后应立即终止妊娠。对于重型胎盘早剥无论胎儿存活与否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主。  相似文献   

16.
冯萍 《吉林医学》2013,34(3):405-407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8%,轻型36例,占73.4%,重型13例,占26.5%,无诱因的33例,占67.34%。产前确诊率为48.98%,误诊率为51.02%;尤其轻型胎盘早剥产前误诊率高达61.11%,轻型胎盘早剥B超阳性检出率只有38.88%,而重型胎盘早剥B超阳性检出率占55.46%,但误诊率仍达15.4%。结论:胎盘早剥发生多无明显诱因,大多临床表现隐匿,B超诊断胎盘早剥虽然是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诊断应由临床医生提高警惕,把握患者细微的变化,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以及电子胎心监护早期诊断及处理,方可降低母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伟玲 《海南医学》2008,19(11):63-64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 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以妊高征为首位,18例占40.0%,其次为原因不明8例,占17.8%.围产儿死亡率占35.6%.腹痛及阴道出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确诊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发生的44例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47%,以腹痛、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妊高征为主要发病诱因占36.4%。结论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及早诊治,才能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9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胎盘早剥43例为对照组,不典型胎盘早剥46例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结果及胎盘剥离面积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腰腹痛、阴道流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心异常、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超检出率为86.05%;观察组B超检出率为13.04%,对照组B超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轻型胎盘早剥18例,研究组轻型胎盘早剥36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腰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表现不典型,B超检出率较低,多数胎盘剥离程度较轻,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75倒.结果 妊高征、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产前诊断率42.67%,B超检出率37.25%.患者并发产后出血(17.33%)、休克(19.35%)、DIC(6.67%)、子宫胎盘卒中(13.33%).围产儿死亡率22.67%,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产前诊断胎盘早别需结合诱因、临床表现、体征、B超等全面考虑,确诊后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