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根素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赵敏  杜艳秋  李长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7):2610-2612,2615
目的研究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bione S-transferase,GST)、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对肝脏的影响及葛根素对酒精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中毒组、葛根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血中β—EP、P—selectin、血清及肝脏MDA、GST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中毒组大鼠β—EP、GST、MDA、P-selectin水平显著升高,出现肝组织病理损伤,葛根素组大鼠β-EP、GST、MDA、P—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使β-EP释放增加、MDA、P—selectin升高、大鼠急性肝损伤,葛根素可通过抑制β—EP、自由基的释放,抑制血小板积聚,对急性酒精中毒及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酒精中毒后创伤性脑损伤(TBIFAA)大鼠血β内啡呔(β-EP)、内皮素(ET)水平的改变,进一步探讨TBIFAA的创伤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酒精中毒、脑损伤和TBIFAA的模型,留下1组作为对照。抽取4组大鼠的静脉血以放免法检测β-EP、ET浓度,并行组间比较。结果大鼠血β-EP浓度显示酒精中毒组为(719.14±75.16)pg/ml、脑损伤组为(1093.97±115.47)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11.72±78.13)pg/m(lP<0.05);TBIFAA组为(1327.73±108.77)pg/ml高于前两组(均P<0.05)并更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血ET水平显示4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BIFAA大鼠脑损害的程度比单纯酒精中毒及单纯脑损伤更为严重。TBIFAA早期血β-EP水平即可增高,但血ET水平变化尚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P-选择素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 (acutelunginjury ,ALI)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介导的肺脏局部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肺毛细血管膜损伤。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由肺微血管通透性増高而导致的肺水肿及肺透明膜形成 ,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 ,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衡为主。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 (PMN)的浸润是ALI发病过程中的早发事件 ,其在肺内”扣押”在ALI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内毒素肺损伤中 ,PMN的聚集、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都需要多…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 (acutelunginjury ,ALI)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介导的肺脏局部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肺毛细血管膜损伤。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由肺微血管通透性増高而导致的肺水肿及肺透明膜形成 ,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15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急性乙醇中毒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其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下降,提示纳络酮解救会性乙醇中毒与减少β-内啡肽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β-EP、SOD、MDA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对照组),记录患者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5h血浆β-EP、SOD、MDA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SOD、MDA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SOD、MD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显著的解酒作用,可作为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体重相近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预防性给药组及葛根素治疗性给药组。测定血中乙醇浓度变化,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活性及水平变化。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血中乙醇浓度均比模型组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SOD,MDA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葛根素治疗及预防性给药均能够拮抗SOD,MDA的变化,表现为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其中治疗组的对抗性更明显。结论葛根素对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脑内氧化反应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能起到保护及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基因(P-selectin)缺失对小鼠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P-选择素敲除(PKO)小鼠和C57小鼠饲养于SPF级环境中,通过基因鉴定确定其为纯和PKO小鼠。观察PKO小鼠的活动状态、繁育状况,检测血常规,确定P-选择素敲除后对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分别于6周和18周处死小鼠,通过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P-选择素敲除后对小鼠各个脏器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PKO小鼠与正常C57小鼠的繁育状况相似,血常规无异常,HE染色发现PKO小鼠肝、脾、肺、肾组织结构均较正常。结论 P-选择素的缺失不会对小鼠生殖繁育、血液造成影响,对重要的组织脏器也未见明显影响,为以后进一步研究P-选择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动物模型研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P-选择素(SELP)作为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员,与其配体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的相互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血小板内的SELP表达迅速增加,内皮细胞的SELP表达也增加,SELP与白细胞表面的PSGL-1结合可激活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使白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加重炎症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ICVD的发病基础。同时,SELP及PSGL-1的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各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互结合能力,并进一步对血小板的活化、血栓形成、炎症因子的趋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探讨SELP及PSGL-1基因多态性在ICVD中的作用,以明确ICV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1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应用纳络酮治疗和常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其他治疗和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恢复时间以及5 h后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症状。结果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神志恢复时间分别为60.2±8.4 min和102.3±10.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5 h后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患者数分别为13.04%(6/46)和33.33%(15/4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9例CHF患者用ELISA法测定vWF、P-选择素,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组与健康组比较,vWF、P-选择素、MDA显著增加(P<0.05),SOD显著降低(P<0.001),随着心衰的加重而愈显著。结论:CHF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干预前后糖尿病大鼠颈动脉中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辛伐他汀干预组(C组),分别于实验的4周、8周、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法测定血清及颈动脉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P-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则有所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影响P-选择素的表达,实现调脂外抗炎症反应,发挥大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ACS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9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P-选择素、Hs-CRP的血清学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选择素、Hs-CRP水平和已知冠心病危险因素对ACS发病的影响。结果 ACS组P-选择素、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P-选择素、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选择素(OR=1.652)、Hs-CRP(OR=2.420)是ACS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P-选择素、HsCRP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ACS患者粥样斑块是否稳定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议全血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的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方法,观察健康青年人胰岛素在静止和活化状态下对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结果胰岛素对正常人静息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抑制凝血酶、胶原活化的血小板膜P-选择素的上调表达,且该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胰岛素可抑制活化血小板膜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1及P-选择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4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银杏黄酮甙(银杏叶片)6.2mg/kg·d,每日一次灌胃,于6、10周观察结果。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1、P选择素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黄酮甙可降低血浆内皮素-1、P-选择素的水平,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P-选择素(P-selectin)动态变化,探讨它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中P-选择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颅脑外伤后6小时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外伤后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在外伤后7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P-选择素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伤情判定、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激干预训练对大鼠血清β-内啡肽和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的应激对大鼠血清β-内啡肽和行为学的影响及运动训练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抑郁模型组、运动训练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模型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制备抑郁模型.运动训练组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游泳运动训练.以旷场实验研究各组大鼠行为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旷场行为得分:抑郁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活动量造模前分别为:(99.25±5.98)、(90.00±6.04)和(93.13±7.44),造模后分别为:(17.25±4.03)、(42.13±3.01)和(92.75±6.94);慢性轻度不可预见的应激后大鼠的行为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预训练的大鼠反应比未受训练的大鼠行为学反应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模型组、运动训练组、正常对照组血清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237.81±24.58)、(187.86±14.46)及(157.03±30.87)pg/(mg·pro).抑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内啡肽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运动训练组与抑郁模型组相比β-内啡肽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激可影响大鼠的行为,而干预训练改善大鼠行为学反应.应激可影响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干预训练可降低应激对机体的损伤,增加机体对抗应激能力的储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变化情况及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浓度越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选择素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监测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及时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P-选择素可反映体内血小板的功能状态,间接反映体内血管炎症及免疫状态,而炎症与免疫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观察及干预P-选择素可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和防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通过中药毓宫胶囊对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 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35 - 40d的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中药毓宫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及中药右归丸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结果中药毓宫胶囊大、中剂量组动物垂体、子宫湿重、子宫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 <0 .0 1 ) ;下丘脑β-EP含量测定中药毓宫胶囊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中药毓宫胶囊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去卵巢大鼠垂体、子宫湿重、子宫指数增加,从而促进子宫发育;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明显升高,毓宫胶囊可降低去势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改善肾阳虚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