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诱饵的筛选及灭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害鼠种类颇多,栖息环境差异较大,且摄取食物种类有所不同。在化学防制中,人们往往只强调杀鼠剂的筛选,忽视对诱饵的选配。随着鼠害防制研究的日趋深入,诱饵的配制和新饵源的开发,越来越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适合宾馆酒店鼠害防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鼠情询问、鼠迹调查及笼夹法测其鼠密度 ,了解鼠情 ,采用物理、化学及环境防制与完善防鼠设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鼠害综合防制。结果 :改善和修补了酒店防鼠设施 ,通过 1年的灭鼠工作 ,鼠密度由 17.1%降至 4.1% ,鼠密度下降了 76.0 % ,有效地减轻了酒店鼠害。结论 :物理灭鼠、化学灭鼠与环境防制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鼠害防制最有效的方法 ,采取完善防鼠设施和整治环境为重点的方法进行鼠害防制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城市垃圾中转站蝇害鼠害情况,以提出防制对策,本文采用诱蝇笼和颗粒毒饵调查蝇密度,用鼠夹法和直观法调查鼠密度,同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8月份,垃圾中转站的平均蝇密度是居民区的5.61倍,鼠密度是居民区的7.38倍,中转站垃圾中发现有蝇蛆草生。结论:①各种调查方法均有其优缺点,②垃圾中转站蝇害鼠害的防制,应抓住垃圾密封贮运缩短存放时间这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汝  顾健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3):325-326
为了解城市垃圾中转站蝇害鼠害情况,以提出防制对策,本文采用诱绳笼和颗粒毒饵调查蝇密度,用鼠夹法和直观法调查鼠密度,同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8月份,垃圾中转站的平均蝇密度是居民区的5.61倍,鼠密度是居民区的7.38倍,中转站垃圾中发现有蝇明孽生。结论:①各种调查方法均有其优越点,②垃圾中转站蝇害鼠害的防制,应抓住垃圾密封贮运缩短存放时间这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敌鼠钠盐在防制家鼠、农田鼠害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但用来防制森林鼠害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敌鼠钠盐防制森林害鼠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毒饵制备: 1.原料配比:敌鼠钠盐0.08%,糖0.05%,引锈剂0.044%,警戒色0.05%。2.生产方法:先将敌鼠钠盐用水溶解,再加入糖、引锈剂、警戒色,搅拌,最后按  相似文献   

6.
自70年代以来,我们结合防病工作,以厦门市郊区为基点,以华南农业区主要农田害鼠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体的重要贮存者与传播者——黄毛鼠为对象,开展一系列调研工作。本文报道近20年来主要研究结果,以期提高鼠害防制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一、农田害鼠的群落组成及鼠害状况: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港口码头的鼠害防制工作,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方法〕根据港口码头的特殊环境条件,分析港口码头鼠害的特点,研究防制原则和具体控制措施。〔结果〕港口码头的鼠害具有鼠种单纯分布广、活动范围广,繁殖力强,数量恢复快等特点。因此,港口码头应以搞好环境治理和防鼠建筑等生态学防制为基础,以灭鼠剂毒杀、迅速控制鼠种数量的化学防制为重点,以器械捕杀的物理防制方法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来进行鼠害防制。〔结论〕综合防制鼠害的方法可以达到高效、安全、经济和持久地把鼠类种群数量控制不足为害的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栖息地灭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科学防制害鼠。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生态工程和栖息地化学灭鼠对鼠害的控制效果。结果修建硬底化排灌系统、矮生草护堤、鱼塘重组、挖低田埂和防除农田杂草,对害鼠的控制效果为34%~96%;栖息地化学灭鼠效果高又省工。结论栖息地灭鼠是鼠害可持续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田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鼠害预测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1987—2000年,每年春、秋季使用第一代慢性灭鼠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农田灭鼠,每次灭鼠实行饱和投饵;逢双月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结果:灭鼠导致板齿鼠的比率、生物量显著上升,黄毛鼠的比率和生物量明显下降,农田鼠类群落结构和害鼠群落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结论:灭鼠会使耐药力较强、体大竞争力强的害鼠数量上升,防制的主要对象增加。  相似文献   

10.
布氏田鼠综合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防制布氏田鼠是一项复杂的牧业生态工程。退化草原是布氏田鼠生存的最适宜环境,已经退化的草原应在短期内禁牧,或采用围栏、补播、浅耕翻等措施,使草原尽快恢复生产力,造成不适宜布氏田鼠栖息的环境;平时应对主要害鼠种群数量和群落演替情况进行监测,为防制提供依据;一旦发生鼠害,及时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并保护和招引鼠类天敌,禁止对天敌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武汉市居民区下水道灭鼠技术。方法在武汉市居民区设试验区和对照区进行对比试验。在试验区下水道按操作规程用细铁丝挂杀特净蜡块灭鼠6周,对照区不灭鼠。灭前、灭后用盗食法调查居民区下水道鼠的侵害率。结果试验区和对照区灭前平均鼠密度68.5%,试验区下水道6周灭鼠率为96.4%,相关密度指数为3.1。结论按操作规程灭鼠能有效控制居民区下水道家栖鼠。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11年家鼠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市1985~1995年开展家鼠鼠情监测。结果:有褐家鼠、小家鼠两种,前者为农村优势种,后者为城镇优势种。每年有两个数量高峰(2~4月、9~11月);自1986年以来开展大规模灭鼠活动,并未改变此规律,但使家鼠密度显著下降。近几年斑疹伤寒发病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Rod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60 diseases both to human beings and to domestic animals. The increase in rodent infestation in a given area brings several health problems to the nearby population. Thus, when infestation increases, it is time to tak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lthough many countries have implemented programs aimed at controlling rodent infestation, literature on studies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urban areas is scarce. Aimed at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odents' population dynamics in urban area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methods proposed by “Programa de Vigilância e Controle de Roedores do Município de São Paulo” (Program for Rodents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in São Paulo Municipality), conducted on Jardim Comercial District. As a first step, a survey to assess infestation rates was conducted in 1529 dwellings located in the area studied. After that, a chemical control upon rodents was accomplished in every dwelling infested. One week and six months after comple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a new evaluation on infestation rate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dures taken and to estimate the re-infestation capacity. Initial infestation rate was 40.0%, and the final infestation rate, 14.4%. Theref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methods utilized was 63.8%. It can thus be concluded that the control methods applied were quit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家栖鼠种类组成与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85~1991年城乡家栖鼠鼠情监测资料为主要依据,揭示了辽宁省城乡家栖鼠种类组成与数量的月变动及七年来年变动趋势。城乡1年内均有两个数量商峰,城市数量高峰为4~5月与9~10月,农村数量高峰为3~4月与10~11月。城市家鼠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鼠密度被控制在1%以下;农村鼠密度也下降,但平均密度高于2%。  相似文献   

15.
城市残存鼠的分布特点及防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上海市大规模灭鼠达标巩固一年后的连片居民住宅区、不同地带的宾馆、现代化建筑物和一些行业中的所谓残存鼠,从分布、行为特点和防制措施等方面作了广泛调查和研究分析。观察到:①目前上海地区住宅内主要残存鼠是小家鼠,厨房是残存鼠的主要活动和觅食场所;②残存鼠的分布和种类数量组成与环境关系密切;③防灭残存鼠应根据鼠改变着的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强调指出,灭鼠除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重视、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城市居民区住宅外灭鼠对住宅家栖鼠侵害率的影响;探讨在住宅外全面灭鼠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灭鼠的控制效果。方法外环境鼠洞采用堵洞投饵法;普通地面采用裸投稻谷毒饵法;下水道、化粪池及垃圾通道采用挂蜡块法;室内采用逐户调查,每周1次,共5次免费送鼠药灭鼠,并宣传灭鼠方法。结果居民区外环境鼠洞、普通地面、下水道、化粪池及垃圾通道灭效均为100%;而住宅外灭鼠试验前后居民住宅家栖鼠侵害率分别为26.0%和18.5%,最后一次入户为2.8%,住宅外灭鼠对住宅家栖鼠侵害率控制效果为28.7%,而免费送药灭鼠后住宅家栖鼠控制效果为89.1%。结论居民区住宅内外同时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能使居民区鼠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评价灭鼠效果、经验和教训,为持续巩固灭鼠成果及鼠情反弹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05年开始,在口岸城区、郊区及野外阳性点区连续5年的灭鼠、灭蚤,在城区用溴敌隆毒饵,在郊区和野外用人工捕获法、堵洞、投磷化铝和建立砖制溴敌隆毒饵站隔离防护带;将5年前、5年间和5年灭鼠后的鼠情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2009年在口岸城区鼠形动物密度由5年前的9.0%降至0.2%,褐家鼠密度由20.0%降至0,染蚤率由93.3%降为0,印鼠客蚤指数由16.27降为0,原有的优势鼠种及媒介印鼠客蚤现已消退,鼠形动物密度是口岸开放20年以来的最低;在郊区灭鼠区鼠形动物密度由6.0%下降到3.0%,野外阳性点大沙鼠密度也由原来的9.0只/hm2下降到2.3只/hm2。结论当前口岸灭鼠措施、技术和药物有效,消除了口岸鼠疫疫情发生的潜在风险;为巩固成果、监控鼠情反弹隐患,探讨了创建口岸鼠防安全五道防线屏障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嘉定区不同环境类型突击灭鼠前后鼠类侵害情况,评价突击灭鼠的作用。方法采用鼠迹法在春、秋季突击灭鼠前后各进行1次鼠情调查,查看防鼠设施情况,计算鼠征阳性率。结果春季突击灭鼠前鼠征阳性率为6.02%,防鼠设施合格率为74.78%,突击灭鼠后鼠征阳性率为2.76%,防鼠设施合格率为78.14%。秋季突击灭鼠前鼠征阳性率为8.50%,防鼠设施合格率为68.10%,突击灭鼠后鼠征阳性率为4.09%,防鼠设施合格率为79.12%。农贸集市、建筑拆迁工地、餐饮店(非大型商业中心)等环境防鼠设施合格率低,鼠密度较高。医院、机关单位、学校等防鼠设施合格率高,鼠密度较低。结论突击灭鼠可短期内显著降低鼠密度,但不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经七年来的鼠情监测,基本查清与人们接触密切的鼠类,特别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鼠类的分布规律,分析出我省家鼠有两个高峰(6月和10~11月),野鼠也有两个高峰(6月和10月),这与我省流行性出血热两个高峰相吻合,鼠峰在病峰之前。1986年以后,由于我省开展大规模灭家鼠活动,家鼠高峰已不存在规律性。通过几年来的灭鼠活动,使家鼠密度呈下降趋势,城镇褐家鼠和小家鼠构成比发生变化。城镇未爆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情监测为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攀枝花市2008--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攀枝花市鼠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在居民区、特殊环境和农村自然村进行监测。结果攀枝花市2008--2012年年平均鼠密度为0.74%,以2009年最高为0.86%,2012年最低,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54.94%,其次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类雌雄比为1.10:1;以特殊行业年平均鼠密度最高,达1.20%,占捕获总数的54.58%;鼠类活动高峰集中在6—8月,占捕获总数的40.29%。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建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在6—8月集中开展防鼠、灭鼠工作;继续加强对鼠类的长期监测,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防控,以减少鼠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