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秀影  陈丽  姚华国 《医学文选》2004,23(2):138-139
目的 探讨丙泊酚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 3 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1 5例和对照组1 5例 ,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相同 ,术中吸入异氟醚 0 .9~ 1 .3 MAC,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循环稳定。术毕前 1 5 min停吸异氟醚。拔管前治疗组静注丙泊酚 1 mg/ kg,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治疗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 ,SBP、DBP、H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 ,对照组上述参数显著增高 (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能有效减轻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曲马多和丙泊酚在全麻拔管时预防心血管反应的效应。方法选择上腹部及普胸手术全麻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待患者意识恢复,咳嗽、吞咽等反射恢复,BP、FIR稳定。观察组静脉缓慢推注曲马多30mg、丙泊酚0.5mg/kg(稀释到10ml),3—5min后吸痰拔出气管导管。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吸痰后拔出气管导管。连续监测ECG、FIR、MAP、SpO2,记录用药前、用药后5min,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10min时HR、SBP、DBP、MAP、SpO2,苏醒时间、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观察组各时点FIR、MAP下降(P〈0.05);SpO2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拔管后lOrnin反而有所上升;苏醒时间为6—8min。与拔管前比较,对照组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时FIR、MAP均明显升高(P〈0.05);SpO2在拔管时、拔管后5min下降(P〈0.05),拔管后10min回升。镇静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曲马多和丙泊酚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全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全麻拔管时发生心血管反应的潜在危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心血管反应的主要因素是麻醉减浅后气管粘膜的刺激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性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所致。近年来曾有多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此不良反应。本文探讨丙泊酚用于预防全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剂 ,临床应用甚是广泛 ,现就异丙酚用于预防全麻时插管及拔管期高血压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0例需予全麻施行胸部或腹部手术的病人 ,无高血压史 ,ASAⅠ~Ⅱ级。 4 0例随机分成两组 :异丙酚组 2 0例 ,男 12例、女 8例 ,平均年龄 4 7.8岁 (38~ 6 7岁 ) ,体重 5 8.3kg(5 4~ 81kg) ,手术时间 112±31min。对照组 2 0例 ,男 6例、女 14例 ,平均年龄 4 9.5岁 (18~ 71岁 ) ,体重 6 0 .9kg(44~ 6 6kg) ,手术时间 12 0± 4 7min。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1…  相似文献   

5.
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ESM)用于31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不用药15例)和Ⅱ组(ESM1mg/kg),预防全麻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结果显示Ⅱ组于插管即刻至插管后2minHR和RPP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并且于插管5min后血压、心率及RPP渐趋于稳定,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SBP、DBP拔管即刻低于Ⅰ组(P<0.05);HR和RPP于拔管即刻至1min时Ⅱ组明显减于Ⅰ组(P<0.05)。提示艾司洛尔对由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可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拔管2min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B组注射利多卡因1mg/kg,C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A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拔管期与C组比较血压较平稳(P<0.05),但心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组内分析,血压、心率变化明显(P<0.05)。结论 艾司洛尔较利多卡因更有效地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艾司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于术毕符合气管拔管指征时,Ⅰ组注艾司洛尔0.5mg.kg^-1,Ⅱ组静注硝酸甘油10ug.kg^-1,Ⅲ组静注生理盐水3ml,观察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结果 Ⅲ组病人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及RPP升高(P〈0.05),Ⅰ组血液动力学趋平稳,Ⅱ组血压变化不明显,而心率及RPP  相似文献   

8.
王维强  周刚 《西部医学》2006,18(3):308-30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用于预防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方法。方法40例全身麻醉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0例,A组围拔管期分次静注美托洛尔0.06~0.1 m g/kg,B组以生理盐水分次静注。观察手术结束时、拔管前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5、20分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A组拔管时、拔管后5、20分钟的HR、RPP与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最慢心率53次/m in,围拔管期血压维持平稳,RPP保持在较低值;B组拔管前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的各参数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B组拔管前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的HR、SBP、RPP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老年患者小剂量分次静注美托洛尔可以安全地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诱导期和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观察中胸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诱导期和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全身麻醉的病人,在气管拔管时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反应.其原因可能有麻醉转浅、伤口疼痛、意识恢复、高碳酸血症、麻醉药或肌松剂拮抗剂的应用,以及导管对气管的刺激.这一心血管反应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临床麻醉中,我们采用硝酸甘油(Nittroglycerin,NTG)静脉小剂量输入以预防这一反应.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拔管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拔管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Ⅰ组)于手术结束达到拔管条件,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1,2min后吸痰拔管;对照组(Ⅱ组)达到拔管条件,不予镇静,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各组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呛咳反应、拔管后清醒时间、拔管知晓率。结果:Ⅰ组拔管期MAP、HR值较稳定,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时MAP、HR较拔管前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Ⅰ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Ⅱ组重度呛咳反应发生率、拔管知晓率较Ⅰ组明显增高(P<0.01或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可用于抑制全麻拔管期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铭  陶国才  毕敏  肖瑞卿 《重庆医学》2002,31(10):927-929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ANH)时心血管代偿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8例 :ANH组 (A组 )、ANH +异丙酚 4mg(P4组 )及ANH +异丙酚 8mg组 (P8组 )。根据Gross公式 ,三组病人血液稀释后HCT降至 2 7.1%。放置漂浮导管后 (T1 ) ,P4和P8组给予异丙酚 2mg kg首次剂量 ,再分别给与异丙酚维持剂量 (P4组 :4mg·kg- 1 ·h- 1 ;P8组 :8mg kg)。稳定 10min后 (T2 ) ,进行血液稀释。于T1 ,T2 ,T3(稀释完成后 15min)分别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乳酸、SvO2 等变化。结果 三组病人ANH后均可见CO CI ,SV升高非常显著 ,SVR和CaO2 下降非常显著 ,DaO2 ,SvO2 及血乳酸改变不明显 ;P4和P8组SVR下降显著 ,MAP下降非常显著 ,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本实验剂量范围内 ,异丙酚与ANH合用时对机体心血管代偿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辉 《中原医刊》2007,34(14):6-7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围拔管期镇静的疗效。方法120例术毕苏醒的成年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Ⅰ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采用Graseby3500输注泵TCI模式,于拔管前5min将血浆靶浓度设为0.5-2μg/ml,至拔管时停药;Ⅱ组:为丙泊酚单次注射组,于拔管前5min单次静注0.6~1mg/kg后拔管;Ⅲ组:为对照组,符合拔管指征即予拔管。记录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完全清醒送病房时等各时点的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HRV)、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镇静深度。结果三组拔管前5min、完全清醒等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Ⅰ组BIS69.04±3.9.Ⅱ组BIS65.24±5.6,Ⅱ组BIS85.44±6.1,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2min:Ⅰ组BIS72.14±4.0,Ⅱ组BIS64.34±6.6,Ⅲ组BIS73.44±5.3,Ⅱ组较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丙泊酚的Ⅰ组和Ⅱ组,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Ⅲ组。三组拔管时HR较拔管前5min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SBP、DBPⅢ组增高明显,Ⅰ组和Ⅱ组的SBP、DBP增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增高的趋势;使用丙泊酚的Ⅰ组和Ⅱ组的各时点心率变异的LF、HF、LF/H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围拔管期的镇静,可减轻心血管反应,控制更为方便和精确,可整体提高镇静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曲马多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术毕送PACU的老年患者40例,均为上腹部开腹手术,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于术毕拔管前给予静脉注射曲马多1.0 mg/kg和丙泊酚0.5 mg/kg;对照组给予10 ml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推注,3-5 min后 予吸痰拔管.连续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3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氧饱和度(SpO2);观察呛咳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同时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0 min各采血4ml,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 结果 对照组拔管时HR、SBP、DBP、MAP显著升高,拔管后5 min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拔管时HR、SBP、DBP、MAP较对照组更为平稳;两组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与拔管后10 min E、N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拔管后10 min E较拔管即刻明显增高,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E拔管即刻与拔管后10 min比较无明显变化,与观察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中重度呛咳率观察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曲马多复合丙泊酚能有效预防拔管时老年患者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全身麻醉苏醒期间可因麻醉减浅、疼痛、吸痰、咳嗽和气管导管的刺激而引起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1,2 ] ,甚至心衰、肺水肿[3 ] 。拔管前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硝酸甘油均可减轻气管拔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异舒吉是消心痛的静脉制剂 ,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尚未见用于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拔管前静脉滴注异舒吉 ,观察其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本院ASAI Ⅱ级择期手术病人 6 0例 ,男 2 6例 ,女 34例 ,年龄 15~ 6 3岁 ,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对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期间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L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mg/kg,丙泊酚以5mg/(kg.h)持续泵注至拔管即刻。记录停肌松剂至自主呼吸恢复、手术结束至拔管、拔管至苏醒、手术结束至离室时间及拔管前(T0)、拔管时即刻(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时点的HR、MAP、SpO2、PETCO2、AAI、血糖的变化,RSS镇静评分、RS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①在相同时间T1时,FL组HR、MAP、血糖均高于SF组(P<0.05)。FL组T1时的HR明显高于T0时(P<0.05)。两组T1时的血糖均明显高于T0时(P<0.05)。②T1、T2、T3时,FL组AAI明显高于SF组(P<0.05),T2时FL组RSS高于SF组(P<0.05),T1时FL组RS高于SF组(P<0.05)。③两组病人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均能不同程度抑制拔管期间呛咳和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拔管后的焦虑和躁动,舒芬太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拔管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抑制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应用相同的麻醉药物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待患者清醒达到拔管条件时,观察组于拔管前3 m in静脉注射丙泊酚0.8 mg.kg-1、芬太尼0.5μg.kg-1;对照组不予用药,直接拔管。观察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躁动、呼吸抑制、呕吐、误吸、苏醒延迟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补液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AP、HR在T1时高于T0、T2、T3、T4各时点(P<0.05),T0、T2、T3、T4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AP、HR在T2、T3时高于T0、T1、和T4(P<0.05),T1时高于T0、T4时(P<0.05);观察组患者MAP、HR在T2、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其他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各时点均无SpO2<90%、PETCO2<4.67 kPa或>6.0 kPa的情况发生;2组均无呼吸抑制、呕吐、误吸、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叶伟光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5,37(8):739-74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65~75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在手术关胸前15 min经静脉微量泵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5 min.于给药前(T0),给药后5、10、15 min(T1-3),拔管前1 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5、10 min(T6-8)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评分.结果 观察组T2、T3的MAP、HR、CI较T0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T5、T6、T7的MAP、HR、C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老年患者双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对麻醉苏醒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