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性ERCP技术,如内镜下乳头切开术、针状电刀乳头预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和机械碎石术(ML)等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我院运用ERCP技术治疗的2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常用内镜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以及结石近期复发、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一次性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成功取石后随访资料完整的胆总管结石青年(21~45岁)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EST(切开〈0.5cm)+EPBD组,进行随访,统计近期(≤3年)及远期(〉3年)结石复发率,并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327例患者平均随访76.5个月,54例(16.5%)结石复发,其中近期复发35例(10.7%),远期复发19例(5.8%)。近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13.2%)均高于EST+EPBD组(8.1%),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6.6%)均显著高于EST+EPBD组(0.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结石最大径、结石个数、机械碎石与近期结石复发显著相关(P〈0.05),而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则与结石最大径及单纯球囊扩张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单纯EPBD取石固然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增加了结石的远期复发风险,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取石可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EST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225例(结石直径≤1.0cm,结石≤2枚),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后分为两组,A组32例单行EST,B组193例行EST后给予网篮取石。结果 A组患者中EST成功29例(90.6%),复查治愈27例(84.4%),发生并发症2例(6.3%);B组患者中EST成功179例(92.7%),复查治愈170例(88.1%),发生并发症17例(8.81%);两组结果进行率的χ2检验,胆总管结石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某些不适合行ERCP+EST+取石的胆总管结石在1cm以下者,行单纯的ERCP+EST的病例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花林  郭海建  丁世华 《内科》2013,(2):212-2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临床怀疑胆总管结石行EUS检查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EUS诊断,105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83例,22例未见结石的患者中,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83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中,1例经ERCP-4-EST未见结石。82例行ERCP+EST检查的患者中,有3例并发轻度胰腺炎,10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所有行EUS检查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EUS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相对简单及安全,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做好检查前访视、心理指导、检查中默契配合及检查后的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检查时间,使检查顺利完成,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任旭张国梁唐秀芬陶铸胆总管结石(CBDS)在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由于年龄大以及常伴有全身性疾病,外科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报道我院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经内镜机械性碎石治疗老年人CBDS73例,探讨其临床疗效和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改良微创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小切开+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100例70岁以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1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时出血,给予1:10 000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后出血停止、3例出现胰腺炎、2例发生胆管炎,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全组LC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LC术后住院时间4~10 d,平均(5.3±2.8)d,随访2~24个月,平均(7.5±5.1)个月,患者无腹痛、黄疸及发热等症状,复查超声未见胆管结石复发。 结论改良ERCP+(EST+EPBD)联合LC术治疗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操作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效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Billroth1I式胃切除术后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在侧视镜中位于时钟5~6点方向,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相对困难复杂,且并发症较高。近年来,国外已有学者使用单纯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pa 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治疗正常解剖结构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结果证实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EPBD治疗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腹腔镜和内镜器械的发展以及操作技术的迅速提高、成熟,越来越多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微创手术.2004年至2009年我院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手术对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并和45例传统开腹手术取石术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发现EST+LC两镜联合治疗方法有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优点,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治疗是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Oddi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联合LC及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已成为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有关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案与单独腹腔镜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与单独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共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ERCP为基础的内镜下取石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直径〉1.5cm的巨大结石和嵌顿性结石,经ERCP网篮取石难度明显增大,这类胆总管结石被称为胆总管难治性结石。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09年8月采用WOM公司(德国)生产的双频激光碎石机对于该类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进行内镜下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治疗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113例,首先急诊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患者平稳渡过急性期后,根据病情特点和结石情况分别行网篮取石、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或经十二指肠镜胆肠内引流术(ERBD)。结果:113例ACST患者中,急诊内镜成功106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首次急诊内镜取净结石29例,二次内镜取净结石31例。10例行ERBD术,7例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认为内镜、腹腔镜联合及分阶段治疗实现了ACST的全程微创化治疗,手术耐受性好,风险低,提高了存活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ERCP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部分结石巨大或病情复杂不能长时间接受内镜治疗者,采取内镜下塑料胆管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不仅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风险小,而且ERBD可使结石缩小,有利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HT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 con-bined with laparo-seopie eholeeystectomy,EST+LC)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eopie eholecysteetomy and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LCB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结石直径〈1.0cm的47例采用取石网篮取结石,泥沙样结石加用气囊取石,结石直径在1.1~2.0cm的8例,用取石网篮,但对稍大、较硬的结石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直径〉2.1cm的5例,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果60例经治患者,一次性取净结石者51例,2次取净者6例,共57例取石成功,内镜治愈率95%;出现并发症5例,占8.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其他4例患者为术后轻度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发热和高淀粉酶血症。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胆管疾病较好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7例拟诊胆总管结石 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14例直径<1.0 cm的结石采用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194例直 径1.0-1.5cm的结石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19例直径>1.5cm的结石采用内镜下机械碎 石治疗。结果 15%(34例)胆管造影未见结石,经内镜探查阴性。余193例中,187例取石成功,成 功率为96.9%(187/193)。并发症发生率为5.29%(12/227),其中急性胆管炎3例,急性胰腺炎8 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当首选。但对ERCP无法 明确的胆总管结石,不主张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镜下的胆管探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支架放置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70-89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行治疗方式分胆总管支架放置组(支架组,28例)和胆总管探查手术组(手术组,24例)。2组患者具有基本相同的临床特征。术后随访14-85个月。结果 支架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组有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手术死亡率为4.2%。支架组和手术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4%和33.3%(P<0.01);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3%和12.5%(P<0.01),支架组有2例死于晚期并发症,病死率为7.1%,其中1例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为肝脓肿。结论 对老年人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内支架放置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远期疗效较差。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仍应为治疗手段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改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226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应用肠道型柱状气囊行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治疗,并比较2299例内镜乳头切开术(EST)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石或碎石取石术,术后无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轻型急性胰腺炎4.7%(10例),与EST(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消化道出血0.47%(1例),与EST(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EST困难或易发生并发症者用肠道型柱状气囊行EPBD术,能有效地钝性切割乳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较大结石的取石或碎石取石术,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EPBD是内镜下处理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298例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院1997年5月至2003年4月成功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 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98例均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男136例,女162例,年龄16~90岁,60岁以上157例,占52.7%,结石均经内镜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B型超声波(US)、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US、US、CT、MRCP、ERCP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结果 EUS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US(P〈0.05),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P〈0.05),各项诊断指标与MRCP和ERCP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与US、CT、MRCP及ERCP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由胆系疾病引起的AP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研究发现,80%以上的AP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过去认为AP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禁忌证,但近十年来,ERCP治疗ABP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成为重症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方法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我科自2000年开始对部分临床明确为胆源性胰腺炎者采取急诊ERC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