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引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0月~2005年9月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病例284例,分析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灶大小、深度、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穿刺次数、穿刺针粗细等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气胸26例,出血(包括肺内出血和针道出血)48例.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大小、深度、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穿刺次数、穿刺针粗细及年龄有关(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有气胸和出血.病灶大小、深度、病灶周围肺气肿、穿刺次数、穿刺针粗细以及年龄是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粗针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经皮肺穿刺粗针活检的安全性。方法528例使用18G切割活检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纳入研究、分析。拟评估的与气胸和胸腔闭式引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有无肺气肿、病变短径、深度(穿刺路径经过胸膜下正常肺组织长度、是否贴邻胸膜)、体位、术者、穿刺次数。所有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33.7%(178/528)发生气胸,3.2%(17/528)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肺气肿(P=0.000)、病灶不贴邻胸膜(P=0.000)、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P=0.001)以及多次穿刺(P=0.008);气胸闭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肺气肿(P=0.000)、病灶不贴邻胸膜(P=0.030)、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P=0.022)。结论气胸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中部分病例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气肿、病灶不贴邻胸膜、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既是气胸的发生也是需要胸腔闭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并发出血、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实性结节(≤3 cm)320例经16 G半自动切割活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活检术后针道出血发生率33.1%,气胸发生率18.1%,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约99.6%.针道长度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道每增加3 cm,风险增加3.881倍,且风险也随穿刺时间(P=0.061)和穿胸膜次数(P=0.062)呈正相关.年龄、位置和针-胸膜夹角是气胸独立风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2.102倍;上肺叶病灶显著低于下肺叶;针-胸膜夹角每增加20°,风险增加2.413倍,肺气肿以微弱差距(P=0.086)被排除方程之外.以出血、气胸概率值绘制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53和0.725.结论 CT引导下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出血、气胸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仔细评估,术中操作熟练度可以有效预判和降低出血、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肺内孤立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分析肺外围型孤立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取2002-10~2004-10连续2年内的所有肺内外围型孤立病变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71例,回顾性研究总结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肿块周围有无肺气肿表现、穿刺的次数、穿刺针的粗细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结果并发症共26例次,气胸3例(4.23%),肺内出血9例(12.67%),出现血痰或血痰加重13例(18.3%),胸膜反应1例(1.41%)。经统计学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病变周围肺气肿及穿刺次数和穿刺针的粗细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引导下肺内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以血痰最常见。病灶离胸膜的间距、病灶周围肺气肿、穿刺次数及穿刺针粗细是经皮穿刺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静   《放射学实践》2013,28(5):571-574
目的:探讨影响MSCT激光定位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搜集在MSCT激光定位导引下行肺部穿刺活检的197例病例,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197例肺穿刺术后并发气胸19例(9.6%),其中肺压缩10%以下气胸15例(7.6%),肺压缩15%~35%气胸3例(1.5%),肺压缩60%以上气胸1例(0.5%);并发肺出血18例(9.1%)。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合并慢阻肺、穿刺次数及穿刺针胸膜夹角大小有关。结论: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较多,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难以确定独立的影响因素,病灶越小、距胸膜越远且合并慢阻肺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经皮肺活检常见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CT引导下同轴活检肺内病变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201例经皮肺活检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位置、深度、穿刺次数、患者体位、是否伴有肺气肿及手术经验对于气胸和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经皮肺活检主要并发症是气胸和出血,其中发生气胸48例(23.9%),出血23例(11.4%),无死亡病例,行胸腔闭塞引流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P=0.002)、病灶深度(P<0.001)、穿刺次数(P<0.01)、肺气肿(P=0.015)及手术经验(P=0.001)与气胸的发生显著相关,而病灶深度(P<0.01)、穿刺次数(P<0.01)及手术经验(P=0.005)与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OR=5.796,P=0.000)、病灶深度(OR=1.902,P=0.02)、有无肺气肿(OR=2.753,P=0.021)为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手术经验(OR=0.396,P=0.022)为气胸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穿刺次数(OR=8.401,P=0.000),病灶深度(OR=2.493,P=0.010)是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手术经验(OR=0.313,P=0.047)为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穿刺次数是气胸及出血发生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穿刺次数超过2次显著增加了气胸及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张雪梅 《放射学实践》2005,20(6):536-538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灶大小、深度和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CT导向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184例,所有病灶按大小分为≥3cm(122个)和<3cm(62个)两组,按病灶深度分为≥2cm(98个)和<2cm(86个)两组,按病灶部位分为上肺野(28个)、中肺野(61个)和下肺野(95个)3组,分别统计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径<3cm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气胸19.23%,出血44.19%)明显高于≥3cm病灶(气胸5.17%,出血15.09%,P<0.05);深度≥2cm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气胸13.27%,出血25.51%)显著高于<2cm者(气胸3.49%,出血11.63%,P<0.05);不同肺野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病灶大小和深度是影响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就不同因素对CT引导下经肺活检出现气胸与肺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133例病人接受了CT引导下肺内1个病灶的活检,2例病人活检2次。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穿刺针通过胸膜的次数、病变边缘、肺内活检径路长度与穿刺时间。活检针采用18G(gauge)切割针(Trucut,Somatex,Tehow,Germany)。135例活检中23例发生气胸(17%),其中3例需要胸部置管治疗(占全部病人的2%)。病变位于肺实质内时气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变位于胸膜或胸壁(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活检术后速发性气胸和迟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肺活检术后4 h和出院前至少两次复查胸片。根据患者病变和肺活检相关变量评估速发性和迟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发生气胸,其中速发性气胸132例,迟发性气胸26例。病变大小是速发性和迟发性气胸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肺气肿、肺下叶位置、肺内穿刺距离长是速发性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肺上叶位置和胸膜穿刺次数多是迟发性气胸独立的危险因素。有14例(8.9%)患者需要置胸管或引流管,其中速发性气胸9例,迟发性气胸5例。迟发性气胸组胸管置入率高于速发性气胸组(P<0.01)。结论对于肺气肿、肺下叶病变、肺内穿刺距离长的患者,CT引导下肺活检后往往立即发生气胸。由于迟发性气胸对胸管引流的要求较高,多次穿刺累及肺上叶的小病变需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193例,统计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病理结果、穿刺方式及切割次数的关系。结果 193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42例(21.8%)。其中气胸14例(7.3%),咯血14例(7.3%),胸膜反应12例(6.2%),穿刺部位疼痛5例(2.6%)。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相关(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大小会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在肺部空洞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97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或结节伴有空洞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手术病理或1年随访的最终诊断为标准,计算CT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病灶大小及空洞壁厚度下CT穿刺活检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CT穿刺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4%,90.0%及95.9%,不同大小病灶(直径<2 cm或≥2 cm)、不同空洞壁厚度(<5或≥5 mm)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9例(9.3%)CT穿刺后出现少量气胸,14例(14.4%)出现少许肺泡出血,穿刺并发症与病灶大小、空洞壁厚度、针道深度及穿刺针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安全,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2.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因素分析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复习肺内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 4 38例 ,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 (性别、年龄 )、病灶相关因素 (病变的性质、病灶大小、位置、有无空腔 )、操作相关因素 (患者的体位、胸膜穿刺次数、活检所用时间、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 )。对所有观察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对气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 4 38例中 5 9例 (13.5 % )发生气胸 ,其中 4例 (0 .9% )需胸部导管引流。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F =2 .0 88,P =0 .0 38)、胸膜穿刺次数 (χ2 =34.87,P <0 .0 0 1)、活检所用时间 (F =4 .2 0 9,P <0 .0 0 1)、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 (χ2 =8.5 0 ,P =0 .0 0 4 )、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 (F =4 .84 2 ,P <0 .0 0 1)均是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 ;(2 )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膜穿刺次数 (waldχ2 =18.6 5 4 ,P =0 .0 0 0 1)、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 (waldχ2 =10 .6 5 9,P =0 .0 0 1)和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 (waldχ2 =10 .16 9,P =0 .0 0 1)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 胸膜穿刺次数、穿刺路径经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T开放式MR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术的诊断准确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所行MR引导下405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术,应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直径不同的两组(≤2cm和2cm)病例的诊断准确率。计算气胸、咯血、血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MR引导经皮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在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30%、100%、95.13%。≤2cm(n=178)及2cm(n=227)病灶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51%、100%、92.92%及96.92%、100%、96.17%。平均穿刺时间为(25±7)min(范围17~40min)。穿刺活检相关的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7.6%;肺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3%,咯血为4.7%,血胸为0.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肺实质内较长穿刺路径(≥4cm)的患者气胸率显著增高,病灶大小≤2cm及穿刺路径≥4cm的患者肺内出血率显著增高。结论 1.0T开放式MR引导下经皮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准确、安全的诊断技术,肺实质内较长穿刺路径(≥4cm)是术后气胸及肺内出血的主要相关因素,病灶直径较小(≤2cm)是肺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患者共267例,统计常见并发症咯血、气胸及胸膜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穿刺次数、病灶大小、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血流、病理类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267例穿刺病例中常见并发症共32例(12%),其中并发咯血17例(6.4%),均为轻微咯血,予注射止血药物后咯血停止;并发气胸12例(4.5%),11例为少量气胸,1例气胸复查肺压缩35%,气胸均自行吸收,临床未作特殊处理;并发胸膜反应3例(1.1%),均为轻症并自行缓解。χ2检验结果显示:咯血与病灶血流(χ2=9.038,P=0.003)、空气支气管征(χ2=8.044,P=0.005),病理类型(χ2=5.125,P=0.024)相关;气胸与病灶大小(χ2=6.287,P=0.0...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184例.病灶按大小分为两组,其中≥3cm者122个,<3cm者62个,分析穿刺活检术对两组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大、小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6%(113/122)和91.9%(57/62;P>0.05).<3cm病灶的气胸发生率(19.2%)明显高于≥3cm病灶(5.2%;P<0.01),前者出血发生率(44.2%)亦显著高于后者(15.1%;P<0.01).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大、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大病灶活检的安全性高于小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内病变穿刺活检中针胸膜夹角的影响因素及针胸膜夹角对气胸发生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828例患者在CT导引下穿刺活检,分别记录患者信息、病变情况、操作过程、并发症及处理、CT图像上测量的穿刺针与胸膜之间的最小角度及穿刺针调整角度等.将以上变量与针胸膜夹角及气胸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位于双肺上叶的病变可能影响针胸膜夹角,病变大小、穿刺点位置及进针深度与针胸膜夹角无确切相关性.针胸膜夹角(<75°,尤其<55°)与高的气胸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 针胸膜夹角及气胸发生率受多因素相互影响,病变部位可能影响针胸膜夹角,针胸膜夹角与气胸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各种型号病理穿刺针及切割针对3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灶直径1.5cm~10cm大小,平均3.5cm。穿刺成功35例,活检阳性率100%,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1例,术后经抗炎及止血处理,气胸很快吸收,咯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对胸部占位性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变大小、深度对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气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的肺内病变CT导引下活检398例,按大小将病灶分为≤2 cm、2~4 cm和≥4 cm 3组.依据病变与胸膜间距离将病灶深度分为≤1 cm、1~3 cm和≥3 cm 3组.比较不同大小、深度病灶CT导引下活检在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1)398例CT导引下活检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3.2%(331/398),58例(14.6%)发生气胸. (2)3组不同大小病灶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73.3%(44/60)、81.5%(176/216)和91.0% (111/122),χ2=9.91, P<0.01;气胸发生率分别为20%(12/60)、16.7%(36/216)和8.2%(10/122),χ2=6.16, P<0.05.(3)3组不同深度病灶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117/141)、85.9%(122/142)和80.0%(92/115),χ2=1.59, P>0.05;气胸发生率分别为2.8%(4/141)、14.8%(21/142)和28.7%(33/115), χ2=34.03, P<0.01.结论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对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大病灶,气胸发生率高于大病灶;不同深度病灶CT活检诊断正确率相近,随病灶深度增加气胸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邻近胸部大血管旁直径≤3cm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术对206例邻近胸部大血管的直径≤3cm病灶进行活检,并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中该方法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2.7%(124/150),阳性预测值100%;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68.3%(56/82);总诊断符合率为87.4%(180/206)。气胸发生率8.3%(17/206),肺内出血发生率9.2%(19/206),均未作特殊处理而自愈;病灶周围有肺气肿是气胸及肺内出血的危险因素(χ2分别为27.56和30.45,P<0.01),而病灶大小及深度与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邻近胸部大血管旁直径≤3cm病灶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各种型号病理穿刺针及切割针对3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灶直径1.5-10cm大小,平均3.5cm。穿刺成功35例,活检阳性率100%,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1例,术后经抗炎及止血处理,气胸很快吸收。咯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对胸部占位性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