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炜  钱东翔  王智坚 《河北医学》2009,15(8):961-964
目的:探讨妊娠期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14例患者中9例完全康复,偏瘫1例,失明1例,视力下降1例,死亡2例。结论: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病情凶险,及时诊断,尽早终止妊娠、抗凝溶栓治疗是减少孕产妇死亡、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7):3-4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2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2例。CT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征,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T增强: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充盈缺损。MRI检查时脑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不显示,机化血栓T1WI、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继脑静脉窦血栓并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MRI加MRV优于DSA,而DSA又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总结CT和MR影像特征,提高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采集临床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静脉窦血栓和脑内病变的影像学征象,以及相关随访结果。结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有头痛(81.8%,9/11),肢体麻木(9.1%,1/11),癫痫(27.3%,3/11)和昏迷(18.2%,2/11)。急性期CT显示静脉窦高密度征(100%,4/4);MR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被血栓取代(90.9%,10/11),血栓呈多种信号特征。1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伴有脑内病灶6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脑回状不均匀高信号(100%,6/6),磁敏感如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特征性的血栓、淤血和静脉侧支分流(100%,4/4)。其中10例影像学或临床随访显示预后良好。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常规颅脑CT和MR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和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影像学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85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70.64%,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Kappa值为0.184(P<0.001);MIR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83.53%,MIR诊断结果与DSA Kappa值为0.478(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90.6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与DSA Kappa值为0.640(P<0.001);两者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DSA的一致性优于单独的MIR与CT。结论 CT联合MRI对脑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且优于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5~2008年住院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改变、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头痛者9例,确诊前有5例误诊,脑脊液检查均有压力增高。8例病人行颅脑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MRV)检查,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者6例,阳性率75%。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DSA)检查,均证实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病人中7例行肝素抗凝治疗,2例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怀疑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人应及时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抗凝及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钱伟东  屈洪党  訾刚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72-1272,134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5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2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定位体征的高危患者头颅CT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行MRI结合MRV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避免误诊误治。MRI及MRV简便易行、快捷无创,易于临床推广,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该课题选取的4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接收时间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回顾分析和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由检查结果可知,MRI诊断阳性率为95.56%,CT诊断阳性率为82.22%,组间阳性率对比差异明显,就CT而言,其对亚急性和慢性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P0.05),两种检查呈现出特定的影像学表现,且MRI和CT在脑静脉窦血栓位置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诊断价值均较高,颅脑CT检查操作更加简便,但比较适用于急性患者,MRI检查影像学特征更加明显,适用范围更广,在临床上需根据实际病情合理选用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确诊的20例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惠者,其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低信号影消失,被异常信号所替代,异常信号随血栓形成的时期不同而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有特异性表现,与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结合将能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比磁共振平扫、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等各序列在显示颅脑静脉窦血栓病变能力的差异, 3D-BRAVO增强成像序列对颅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9例,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结果在29例脑静脉窦血栓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患者中, 常规平扫、常规增强显示12例静脉窦血栓, MRV显示13例静脉窦血栓, 3D-BRAVO增强成像显示全部29例.结论 在CVST患者中, 3D-BRAVO增强序列可较常规序列成像更清楚地显示脑内静脉窦病灶, 可极大程度提高早期诊断CVST,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影像学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规律。方法分析收治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脑深静脉系血栓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3例,静脉窦血栓17例。结果男性稍多见,年龄18~65岁,大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先后或同时出现颅高压、癫痫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急性期CT:静脉窦内高密度血栓影5例,随后出现静脉出血性梗死13例。急性期MRI T1WI增强扫描可见血栓的静脉窦充盈缺损4例,亚急性期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信号血栓影11例。20例DSA脑血管造影可见静脉窦及/或相应的脑静脉闭塞或缺如,侧支静脉叫流增多,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经开颅探查确诊。结论熟悉脑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及静脉性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CT特征,及时行MRI及(或)DSA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6例,颈动脉穿刺行颈动脉内尿激酶注入3例,10万单位,1次/d,共7天,同时口服华法令。经股途径穿刺,静脉窦内置管溶栓3例,每日经微导管内给与尿激酶50万单位,2次/d。5~7天后复查DSA造影后拔管,同时口服华法令。结果术后6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脑脊液压力从400mmH2O降至200mmH2O以下。4例DSA复查结果提示,静脉窦较术前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动静脉循环时间已缩短至11s内。结论采用颈动脉内注射或经静脉窦内置管直接溶栓,纤溶药物不仅可以直接起到溶解血栓和降低高凝血状态的作用,而且防止外周脏器的不必要的继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0例经MR、DSA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人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为2d-2年,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18例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MRI和MRA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本组14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中9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5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随访起重要作用。发病旱期(〈1个月)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机全很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行诊断试验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疑似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统计出MRI与DSA、MRV与DSA、MRI联合MRV与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情况,列出22四格表计算出各项诊断试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MRI联合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三个方面是最高的以及阴性似然比最低。结论 磁共振检查可以较好地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刘枫 《中外医疗》2016,(20):189-191
目的:探讨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脑损害诊断采用MRI不同成像序列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15例急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不同MRI成像序列与MRV检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及其继发脑损伤的优劣势,并测量脑损害区的ADC值。结果该次研究中,有上矢状窦血栓者15例,11例合并横窦血栓,乙状窦血栓7例,下矢状窦血栓6例,直窦血栓10例;继发性脑损伤12例,其中8例脑出血性梗死,3例无脑损伤,4例单纯缺血性梗死;T2TSE对缺血水肿的检测优于其它序列,而对脑出血的检测则以T2TIRM较好;缺血坏死边缘区低于中央区的ADC值,病灶面积较小者的中央区较面积较大的病灶ADC值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脑损害采用MRI诊断,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的明确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俊红  魏薇  衣晶   《中国医学工程》2013,(1):31+33-31,3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VT病例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30例CVT中的22例首发症状为头痛,5例癫痫发作,其中3例意识不清,10例患者初始被误诊,误诊率为33.3%,24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10例接受DSA检查,24例病情改善,1例病情无变化,5例死亡。结论 CVT临床缺乏特异性,因而误诊率较高,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1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62.5%。15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2例,阳性率80%。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9例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6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或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后临床症状明显,但CT表现甚不典型,以前对此病认识不足,且易漏诊或误诊,笔者对2000年至2005年5月经影像学诊断的28例脑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诱因、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病因复杂,早期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患者多以头痛、呕吐、颅高压综合征、癫痫、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脑脊液检查有异常表现。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凝、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症治疗,16例患者中14例好转出院(87.5%),其余2例(12.5%)症状未减轻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对于发作性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部神经功能缺损或有癫痫发作的青壮年患者,应高度怀疑脑静脉窦血栓,及时行影像学检查,配合腰椎穿刺。一经确诊,应积极、合理、足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头颅CT、MRI和MRV检查。结果头颅CT1例静脉窦迂曲,密度增高,15例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8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6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MRI常规序列断层成像结合MRV成像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大概时期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合临床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50例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患者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采用磁共振影像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的最佳方式为磁共振影像,且诊断价值优于CT,能够替代DAS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