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情志思想。陈言情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情志致病,将情志致病作为三大病因之一的内因;最早提出七情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各类疾病中;提出了情志脉法,确定了七情与五志致病的脉象,丰富了对于情志病的诊断;对于情志病辨治与分阶段治疗也有所发展。陈言对于中医情志学说贡献巨大,通过对陈言的情志思想分析,丰富了中医心理学内容,为辨治情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无择所撰,也是其学术代表作,该书对于疾病的辨证析因细致,并附医方医案于后。研读此书发现其对疫病的论治也颇具特色,病因上提出四时不节之气及天地间杂气皆可致疫,治疗上强调疫病防治需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在防护方面注重未病先防,御邪于外,提出多种防疫之法,此书为中医疫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悦  吴波 《新中医》2024,56(10):57-62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 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 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脏苦欲补泻、五行制化原则,针对岁运太过或不及,各有制方法 度。治疗目的在于以偏纠偏,恢复人体气化的动态平衡。在应用时要注意识运气、观体质、辨病证,应用范畴 涵盖岁运太过或不及致病和治未病。  相似文献   

5.
王琳  李翠娟 《河北中医》2014,(3):435-436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宋代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生活于北宋宣和三年至南宋绍熙元年间(公元1121-1190年)。陈言是一位医儒兼通,又精于临床的医学家,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邃,著有多部医书,其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一书确立了他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永嘉医派的创始人[1]。该书系我国第1部系统阐述中医病因学的专著,对后世病因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三因方》引用《金匮》原文有七、八十处,且有些差异甚大,仔细对照、玩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由于历史原因,《金匮》脱简甚多,从《三因方》中往往会得些许补充,这对理解《金匮》的原文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继承了《金匮要略》的三因说,并进一步发扬.此书注重实用,把复杂的疾病分类和药物方剂由博返约.本文从病因、用药、辩证论证三方面分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学术特色,认为其对于病因、脉、证、治法、方药的论述的确有独到之处,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对情志刺激的致病性和所引起的疾病及其治疗、护理、预防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近年来 ,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蕴涵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及其内容的研究 ,有了很大的进展。1.“七情”致病的原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为主要状态的情感反应 ,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 ,才会造成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暴怒伤阴 ,暴喜伤…  相似文献   

9.
魏明刚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13,(10):2148-2150
水气病是现代医学中以慢性肾脏病为主涵盖所用水盐代谢失调导致机体水肿的疾病,临床中很多疑难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历史性地将本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其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从疾病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证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病变在不同阶段的辨证分析和治疗,几乎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依据充分,用药精当,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辨证特色。《三因极-病证方论》则是在其基础上扩展其外延,丰富了其内涵。因此,学习《金匮要略》"水气病"是基础,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纵观《金匮要略》成书至今,可以看到其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金匮要略》既为中医学基础学科,又因其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兼具临床学科的性质。在其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中药方剂加味当归补血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获得较好的效果。今后,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于疾病预防观,其关键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机体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阴阳学说角度出发,认为“阴平阳秘”中医理论与现代健康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合“三因学说”理念,提出“内修、外防、注节制”的中医治未病观点,提高防病治病意识,通过积极采取预防手段,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三因学说”所蕴藏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疾病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见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共6首,依司天在泉不同而立方.对六气时行民病方的比较和数据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发现因六气司天、在泉不同,其组方用药随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有较大差异;制方依据《黄帝内经》五味胜复理论配伍,君药随六气胜复而不同,用药偏辛甘温,注重调理脾胃.六气时气民病证治方为针对六气变化而...  相似文献   

12.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韩素萍  王强  王景璋 《光明中医》2008,23(7):998-999
通过对《内经》全篇系统的学习,概括性阐述对七情学说的四个方面的认识,包括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致病机理及特点、七情治疗和七情学说对养生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略论《金匮要略》病因说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匮要略》病因说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对《黄帝内经》病因说的继承和发展、对《三因方》病因说的启发,提出了《金匮要略》的病因说有承前启后之作用,在中医的病因学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七情的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即春秋战国以前的酝酿散载期,战国秦汉间的七情学说初步形成期(代表著作《内经》),宋金元时代则是七情学说定型成熟期(代表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清是七情学说的普及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禄颖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韩海伟  柳成刚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61-1264
宋代陈无择在其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记载运气方16首,为医家应用运气学说指导临床提供了范例。虽然今人应用该方并发表多种临床验案,但在理论上并无突破,文章对运气致病的机制,以及陈无择所传运气方最初的适用范围、组方的规律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论述温胆汤及其类方的历史沿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分析温胆汤及其类方在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1):39-39
明代眼科专家傅仁宇(十七世纪)字允科,江苏人.于公元1644年撰有《审视瑶函》一书(张文凯参阅、傅维藩编集、林长生校补),书中有先贤医案、五轮八廓的理论,眼科诸病的证因治法、针灸在眼科的应用,专论金针拨内障的手法等等,共载眼科108证,300余方,并有图说、歌括,对于眼病的描述不厌其详,有眼科大全之称,特别是对于白内障,主张手术疗法,此书详细记载了金针拨内障的手术,这是中医学十七世纪最完备的眼科专书.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方论·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6条说:“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目前对支饮胸满证之“胸满”多做“腹满”解,也就是说,支饮出现腹满时才可以用厚朴大黄汤。笔者认为,胸满非腹满,不可妄释,否则就会曲解仲景的本意,而误用或局限运用厚朴大黄汤法。尚应根据方义,结合仲景的用药规律,探求支饮胸满的证治要旨,从而正确运用厚朴大黄汤来治疗支饮胸满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