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解剖特点,并探讨Ⅰ级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症状性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组)及闭塞患者22例(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Ⅰ级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PCoA开放患者明显多于闭塞组,ACoA+PCoA开放患者明显少于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均以多发性梗死为主,组间单发性脑梗死与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仅多发性梗死类型中重度狭窄组BZI+PI梗死患者显著多于闭塞组(P<0.01);仅ACoA开放患者EBZ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AcoA未开放患者(P<0.05),其余梗死类型均与侧支开放情况无关(P >0.05).结论 多发性不连续梗死是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主要梗死类型;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减少外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但与其它梗死类型无关;其它侧支开放形式亦与梗死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例因怀疑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A结果分为两组,冠状动脉CTA提示其中任何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ACI合并CAD组),狭窄均<50%为脑梗死组(ACI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位置及数量的差异,并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CI合并CAD组的男性、糖尿病比例、中性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肌酐水平、颅内外动脉狭窄数量显著高于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CI合并CAD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数量更多,狭窄位置更可能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P均<0.05)。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931,95% CI:1.476~10.467)、肌酐水平(OR=1.037,95%CI:1.005~1.069)、颅内外动脉多支病变(OR=6.227,95%CI:1.774~21.858)是ACI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数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371,P<0.05)、冠状动脉狭窄数量(r=0.429,P<0.05)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肌酐水平、颅内外动脉多支病变是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92-796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同侧颅外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价值,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对经TCD检测、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存在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83例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颅外颈动脉检查,分析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患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呈低流速高阻力血流信号改变。颈内动脉颅外段阻力指数PI(ICA)、颈内动脉颅外段舒张末期平均流速Vm(ICA)有一定意义,颈动脉阻力指数(PI)差值、颈内动脉颅外段舒张末期血液流速Vd(ICA)可较敏感地评估MCA狭窄,其中CCA的PI差值为0.13、ICA的PI差值为0.15、Vd(ICA)为13.8 cm/s时是诊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最佳界值,获得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709、0.710、0.601,敏感度分别为80.49%、78.05%、80.49%,特异度分别为90.48%、92.86%、78.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0%、91.42%、78.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0%、81.25%、80.48%。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呈低流速高阻力血流信号改变,综合颈动脉阻力指数差值、Vd(ICA)、PI(ICA)、Vm(ICA)可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进行评估,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确诊的130例ACI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有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为ACI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n=85)和ACI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n=45),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62)、中度狭窄组(n=35)和重度狭窄组(n=33),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5b、miR-19a表达。分别比较ACI组、对照组及轻度、中度及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的相对表达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与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I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CI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与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VD患者及非痴呆患者各40例,行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明确有无ICA狭窄及狭窄率,分析两组ICA狭窄例数及狭窄率的关系.结果 40例VD患者,有29例检出颈内动脉狭窄,平均狭窄率为(67.8±7.34)%,高于非痴呆患者[(45.7±6.9)%,P<0.05];两组ICA狭窄患者中,左侧狭窄共24例,VD组22(91.7%)例;右侧狭窄者有13例,VD组8(61.5%)例;双侧均狭窄者1例,为VD组.结论 VD患者的ICA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狭窄程度较严重,早期应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及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率(1、5min,MAR),B型多谱勒超声断层扫描检测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脑梗塞组的血PAgT 1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AgT 5min、MAR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脑梗塞组B超检测颈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占62.5%,正常对照组中度以上狭窄占3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及颅外段颈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病例组7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分别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颈动脉检查,重点测量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残余管腔内径并计算狭窄率,颈内动脉颅外段病例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相对照.结果 病变处的颈动脉B-Flow表现动脉内膜粗糙、局部增厚或有斑块突入管腔,B-Flow血流在斑块处往往呈涡流改变.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处内径B-Flow测量值与2D、CDFI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2D、CDFI、B-Flow 3种方法所测得颈内动脉直径狭窄率与DSA结果均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Flow与DSA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B-Flow能保持高帧频、高分辨率,同时显示颈动脉管壁、血流信息及临近组织的解剖关系,并且能清晰显示狭窄处、狭窄后血流状态以及斑块形态.与DSA相对照,在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处内径方面,较2D、CDFI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颈内动脉颅外段(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颅内侧支的开放情况,从而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美国麦迪根500M经颅多普勒(TCD)检测1997—2005年已经明确诊断的72例ICA重度狭窄(大于90%)或闭塞,且颞窗良好者的颅内侧支开放情况,72例分为两组,A组(47例):有2条以上侧支开放;B组(25例):只有1条侧支开放。两组经过跟踪治疗及随访,发现预后有显著性差异。结果:ICA重度狭窄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仅与狭窄程度有关,还与侧支代偿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结论:对于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应用TCD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朱振国  黄艳君  陈艳艳  殷为勇  叶祖森  林源绍  邵蓓 《浙江医学》2016,38(13):1066-1068,1085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脑梗死住院患者 464 例,根据头颅 MRA 和 颈部 CEMRA 结果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ICAS)组 199 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ECAS)组 47 例、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IECAS)组 113 例和无颅内颅外动脉狭窄(NCAS)组 105 例;其中 ICAS 组颅内动脉狭窄率≥50% 135 例、<50% 64 例。测定与比较以上 4 组患 者间血清 TG、TC、LDL-C、HDL-C、载脂蛋白 B(apoB)、载脂蛋白 A1(apoA1)、尿酸(U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差异,采用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以上 4 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糖尿 病患病情况,TC、LDL-C 水平,apoA1、apoB、apoB/apoA 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显示,颅 外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颅外段为主,颅内动脉病变以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为主。多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 apoB 水平明显高于单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P<0.05)。apoB(OR=8.821)、apoB/apoA1(OR=10.149)和吸烟(OR=2.093)是脑梗死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结论 apoB、apoB/apoA1 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今后临床 上筛查与治疗高危人群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8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与脑梗死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CAA斑块的发生与年龄、伴有高血压病、血糖及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CAA斑块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C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斑块发生率更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CAA斑块的最简捷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脑血管评估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Duplex)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及斑块未检出率,并对DSA和Duplex检查进行比较。结果:86例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62.79%,24.00%,P〈0.01)。86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分别为43.02%(37/86)、16.82%(14/86)和27.91%(24/86)。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70.93%,44.19%,P〈0.001)。Duplex对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检查结果与DS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有较高的患病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 (CW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8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头颅CT和 (或 )MRI检查以明确梗死部位 ,其中分水岭梗死 139例 ,非分水岭梗死 5 49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 ,如有重度血管狭窄 (狭窄 80 %以上 )作脑血管造影检查(DSA)进一步证实。结果  139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 ,有 5 1例颈内动脉闭塞 ,44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 ,6 0例合并颅内血管多发狭窄 ;非脑分水岭区梗死患者 5 49例中 ,2 0例颈内动脉闭塞 ,17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134例颅内血管多发狭窄。将两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闭塞、颅内血管的多发狭窄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关系,糖尿病组有32例检查出粥样硬化斑块,而对照组仅有19例,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多为轻、中度,重度狭窄较少,而且梗死灶的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05),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银侠  宋少武  王淑媛 《吉林医学》2012,33(8):1590-15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均行脑CT血管造影术,并对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卒中史、TIA史、吸烟史、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40例(63.5%)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5例(37.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30%),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13例(32.5%)。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23例(5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存在多条动脉狭窄的患者较多;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浩  张磊  杨晓平 《西部医学》2012,24(4):653-654,656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的病变,分析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方法对5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筛查,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其颈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脑梗死患者均有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斑块形成,其中分水岭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狭窄50%~70%的比例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分水岭脑梗死组。分水岭脑梗死组中溃疡斑的比例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可同时存在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及不稳定斑块,而两者在发病中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抽查的50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与非T2DM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T2DM合并 CHD与单纯 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特征,并分析血糖及炎症指标与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T2DM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 T2DM 组(P<0.05);2)T2DM组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均高于非 T2DM组,其轻度狭窄所占比例低于非 T2DM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斑块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 T2DM组(P<0.05);3)T2DM合并 CHD 患者 IMT、HbA1c均与 IL-6、TNF-α、hs-CRP表达呈正相关,其空腹血糖(FPG)与 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 合并CHD患者常伴颈动脉狭窄,且其颈动脉狭窄与血糖、炎症指标的变化存在明显相关性,T2DM合并 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可作为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秋莲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5):630-632,63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评估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6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06例脑梗死患者中有78例(73.5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脑梗死,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