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早产儿脑血流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水平进行监测,了解早产儿的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探讨受损的脑血流自主调节与脑损伤的关系,对55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早产Ⅰ组20例(胎龄<32周)和早产Ⅱ组35例(胎龄>32周)。所有病例均在生后72小时内开始床旁近红外光谱仪(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的监测来判断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头颅B超,随访以判定脑损伤。结果:胎龄<32周20例早产儿中有9例自主调节功能受损(9/20,45%),胎龄≥32周35例早产儿中仅3例自主调节功能受损(3/35,8.6%);有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者33.3%随后发生严重脑损伤,明显高于自主调节功能良好者,P<0.01。结论:胎龄<32周早产儿易出现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受损的脑血流自主调节与随后严重脑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影响因素及近红外光谱仪(NIRS)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NICU住院的61例早产儿,在生后12~36h内应用NIRS监测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HbD-MABP相关系数r≥0.5为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61例早产儿中29例(47.5%)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越易损伤;有重度窒息、低氧血症及使用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者,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容易损伤;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的29例早产儿全部(100%)发生脑损伤,而32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正常者仅9例(18.1%)发生脑损伤。结论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NIRS监测有助于了解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状态;胎龄、体重、重度窒息、低氧血症及使用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均是影响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的重要因素;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者脑损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早产儿在生后12~36 h内进行近红外光谱仪(NIRS)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预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61例早产儿在生后12~36 h内应用INRS监测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HbD-MABP相关系数r≥0.5为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和脑组织氧饱和度(ScO2),并将监测结果与脑损伤程度及12个月时的神经学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1例早产儿中,29例(47.5%)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者全部(100%)发生脑损伤,32例(52.5%)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正常者仅9例(18.1%)发生脑损伤.共52例进行神经学预后分析,24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的早产儿中,10例(41.7%)神经学预后不良;28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正常者仅1例(4.6%)神经学预后不良.有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生后早期ScO2分别为(64.3±4.3)%和(71.2±6.3)%,P<0.01;神经学预后不良组与预后正常组生后早期ScO2分别为(61.7±2.3)%和(67.5±5.9)%,P<0.01.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NIRS监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状态或脑组织氧饱和度,能早期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否及其神经学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早产儿在生后12-36 h内进行近红外光谱仪(NIRS)监测,探 讨其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预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5 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61例早产儿在生后12-36 h内应用INRS监测早产儿 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HbD-MABP相关系数r≥0.5为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 和脑组织氧饱和度(ScO2),并将监测结果与脑损伤程度及12个月时的神经学预后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1例早产儿中,29例(47.5%)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损 者全部(100%)发生脑损伤,32例(52.5%)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正常者仅9例 (18.1%)发生脑损伤。共52例进行神经学预后分析,24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受 损的早产儿中,10例(41.7%)神经学预后不良;28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正常者仅 1例(4.6%)神经学预后不良。有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生后早期ScO2分别为 (64.3±4.3)%和(71.2±6.3)%,P<0.01;神经学预后不良组与预后正常组生后早 期ScO2分别为(61.7±2.3)%和(67.5±5.9)%,P<0.01。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早 期应用NIRS监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状态或脑组织氧饱和度,能早期预测早产儿 脑损伤的发生与否及其神经学预后。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其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 对2005年8月-2007年8月本院NICU收治的130例早产儿于出生第1、3、4、7、15天及第1、3、6个月行颅脑超声检查,Ⅰ、Ⅱ级脑室内出血(IVH)为轻度脑损伤;Ⅲ、Ⅳ级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为重度脑损伤.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有无妊娠高血L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患儿产前有无宫内窘迫、产时有无窒息、窒息复苏(包括气管插管或面罩加压给氧)、是否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出生后有无呼吸暂停、惊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碳酸血症、酸中毒、有无吸氧、是否采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17个项目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0例早产儿中,颅脑超声检出脑损伤88例,发生率66.7%.其中,轻度脑损伤29例(占33%)(IVH Ⅰ级5例,Ⅱ级24例);重度脑损伤59例(占67%)[IVHⅢ级53例,Ⅳ级1例,PVL5例(伴IVH Ⅰ级1例,Ⅱ级、Ⅲ级各2例)].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窒息复苏、出生后低氧血症及采用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是早产儿脑损伤较重要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触发或加重脑损伤.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窒息复苏、低氧血症及辅助通气等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通过影响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进而影响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影响新生儿脑血流,二者常同时并存。由于新生儿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差,病理情况下尤其是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时其自主调节功能受损,引起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造成严重的脑损伤。近年来关于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健康新生儿脑血流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且随日龄逐渐增加;脑损伤新生儿脑血流可表现为供给不足、过度灌注或早期低速高阻、晚期高速低阻。脑损伤新生儿脑血流改变的表现结果的不同,可能与窒息持续的时间及严重程度等不同有关,但均是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被破坏的标志。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脑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磁共振(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的特点。方法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31例早产儿根据头部MRI检查分为早产脑损伤组(12例)和早产无脑损伤组(19例)。选取24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均于胎龄或纠正胎龄37~40周之间完成头部MRI及DTI检查。测定3组相同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参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早产脑损伤组内囊后肢FA值小于早产无脑损伤组和足月对照组 (P < 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的额叶白质和豆状核的FA值小于足月对照组 (P < 0.05);3组间枕叶白质的FA值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内囊后肢、豆状核、枕叶白质、额叶白质的ADC值高于足月对照组 (P < 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容易出现内囊后肢深部脑白质髓鞘化障碍或延迟。早产儿至纠正胎龄足月时,无论有无脑损伤,脑周围白质及灰质成熟度均低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8.
颅内出血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脑血流变化及围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早产儿生后 2 4h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颅内出血与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 2 0 0 3年 3~ 10月间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 2 6例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及脑血流速度与平均动脉血压的关系 ,分析临床围产因素 ,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 36例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颅内出血早产儿于生后 (6± 2 )h、2 4h脑血流速度增快 ,于出生 (6± 2 )h脑血流速度与平均动脉血压相关 ,且出生窒息、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5 0 0g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结论 颅内出血早产儿于生后 6h存在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破坏 ,于生后 2 4h内脑血流存在过度灌注 ;且出生窒息、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 0 0g为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1概况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其身体各器官构建和生理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不成熟,根据不同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28周)、早期早产儿(28~32周)、中晚期早产儿(32~37周)[1]。2010年全球大约有1490万婴儿早产,占所有活产婴儿的11.1%[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司统计,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7%,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产儿脑血流(CBF)特点、影响因素及与颅内出血(PVH-IVH)的关系,探讨预测、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Logic 400超声诊断仪对胎龄28~35周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h内、1、2、3、5、d检查脑血流及颅内出血情况.结果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参数显著高于大脑前动脉(ACA)及基底动脉(BA).早产儿脑血流速度(CBFVs)随胎龄、日龄增加而增加,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无明显变化.随着平均动脉压增加,舒张期末最高血流速度(Vmin)增加,RI下降.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发展与脑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关系,出生24 h后频谱形态异常改变提示颅内出血发生或发展.机械通气可导致早产儿脑血流频谱改变,从而使颅内出血发生或加重.结论早产儿MCA脑血流参数显著高于ACA及BA,常规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参数不能预测颅内出血,但出生24 h后频谱变化,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