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与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就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服用1周后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患者是否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脑梗死复发以及其他血管时间发生率,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糖尿病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预测因素(P<0.05)。糖尿病、LDL升高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动脉硬化血栓型梗死是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是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探讨阿司匹林应用不当的原因及脑梗死复发情况。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广饶县2家二级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32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规范应用阿司匹林组(n=121)与未规范应用组(n=203),分析从脑梗死初发到调查时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及其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未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组出现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停药或减量的有43例患者(21.18%)。患者从未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或只单用活血化淤类中药22例(10.84%)。因临床医师建议剂量不足或患者自行减量12例。存在禁忌症9例。其他原因4例。324例脑梗死患者中112例(34.57%)复发。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组中18例(14.88%)复发,未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组中94例(46.31%)复发。未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组(χ2=33.11,P0.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应用不足,未规范服用阿司匹林其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3.
陈静 《黑龙江医学》2013,37(5):369-370
<正>阿司匹林(ASA)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作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减少了约25%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但部分患者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后仍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2],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与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共162例予以阿司匹林治疗,根据AR将患者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pirin semi responder,ASR)、AR+ASR组、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 sensitive,AS),分析AR的发生率以及分析与糖尿病关系。统计AR与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结果 AR、ASR、AR+ASR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值均较A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及ASR的发生可能与低密度脂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临床诊断脑梗死患者210例进行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复发率,评估阿司匹林结合健康教育措施对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影响。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病例来源于1999~2001年290例住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1]。既往无脑卒中史,起病1周内就诊,有完整的病史如神经系统检查、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资料,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1·2诊断标准复发性脑梗死:首次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基本痊愈或有好转后,再次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症状加重,脑CT扫描或头颅MR I影像学提示有新的病灶或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74例绝经后脑梗死患者和52例未绝经脑梗死女性患者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28d后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雌二醇浓度。以血小板聚集率AA≥20%和(或)血小板聚集率ADP≥70%为标准,符合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 Resistance,ASR),均符合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均不符合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阿司匹林敏感程度的差别,以及各因素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绝经后脑梗死组AR和ASR的发生率分别为5.4%和25.7%,而未绝经脑梗死组AR和ASR的发生率为1.9%和15.4%,绝经后脑梗死组阿司匹林抵抗率(31.1%)高于未绝经组(17.3%),χ2=4.40,P<0.05。两组相比,绝经后脑梗死组血清雌二醇显著降低、AR和ASR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 107 例住院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能力(入院后阿司匹林 200mg/d 顿服给药,10d 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为 AR 组 27 例和非 AR 组 80 例,并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 病、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尿酸、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对脑梗死患者发生 AR 的影响。 结果 AR 发生率为 25.2%。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x-LDL 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生 AR 的危险因素 (OR=1.009,95%CI:1.002~1.016,P=0.012)。 结论 ox-LDL 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发生 AR 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片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12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片和单用阿司匹林进行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结果 经过5年的随访调查发现治疗组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片对于脑梗死二级预防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祁鸣 《中国医疗前沿》2011,(2):94-94,25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后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既往诊断明确的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医院住院及家庭病床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其近2周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66例中,106例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占63.9%,其中28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小于50mg/d占26.4%;60例因各种原因未服用阿司匹林,占36.1%。讨论经过调查初步得出社区脑梗死幸存者规范服用阿斯匹林药物比例较少,剂量不足,应引起患者及社区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血小板miR126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1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无脑梗、心梗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血小板聚集实验区分AR和非阿司匹林抵抗(NAR),采用RT-PCR检测血小板miR126水平。结果病例组血小板miR12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AR的miR126水平明显高于NAR(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iR126水平低于健康人,但与AR无相关性;血小板miR126水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病程3 d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LP-PLA2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LP-PLA2>175 ng/mL,45例)和对照组(LP-PLA2≤175 ng/mL,45例).治疗后随访,以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两组认知功能,统计两组VCI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MoCA评分(22.1±2.7)分,VCI发病率5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高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VCI不良预后的临床标志物,加强LP-PLA2观察对VCI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颖 《中外医疗》2016,(15):47-48
目的:了解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从疾病类型出发,将其划分为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另择取同期来该院体查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MoCA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基底节脑梗死组、皮层脑梗死组各亚项评分均较低(t=4.781,P<0.05);与基底节脑梗死组比较,皮层脑梗死组各亚项评分均较高(t=5.292,P<0.05)。结论基底节脑梗死与皮层脑梗死患者均存在较高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阐述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来说明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存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固有的 ,亦贯穿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过程 ,是导致其发病的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治疗中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内源性高胰岛素的水平 ,对于减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春喜  任澎 《医学综述》2012,(20):3356-3358
近来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抵抗发生的机制及检测方法复杂。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药物的剂量、依从性、基因多态性等有关。明确抵抗发生的机制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获益。目前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就影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服用阿斯匹林与老年人首次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服用阿斯匹林50~100 mg/d 6个月以上病例,其中首次脑梗塞34例为阿斯匹林服药组;抽取100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未曾服用阿斯匹林类药病例,其中首次脑梗塞57例为对照组,将两组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老年人首次脑梗塞与阿斯匹林的关系。结果:阿斯匹林服药组首次脑梗塞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严重程度也低于对照组,阿斯匹林服药75~100 mg/d更有效。结论:阿斯匹林可减少老年人首次脑梗塞的发病率,减轻严重程度,作为老年人脑梗塞的一级预防用药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患有颅脑外伤继发出现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抽取9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颅脑外伤继发出现脑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减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水肿体积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颅内压、水肿体积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亚低温状态下采用减压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颅脑外伤继发出现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安全性比较高,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脑CT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扫描结束后,采用CT灌注和血管相关软件技术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颅内外血管的狭窄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34例患者行CT脑灌注检查时在分水岭梗死区域外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