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同等生物有效剂量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下, 单次大剂量照射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构建Lewis肺癌C57小鼠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达4~6 mm时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 (0 Gy组)、单次大剂量组 (12 Gy/1 f/1 d组)及常规照射组 (22 Gy/11 f/15 d组),后两组BED值均为26.4 Gy。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于第1次照射后的第1、3、8、15、21 d处死荷瘤小鼠,收集肿瘤组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实验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乏氧、损伤及周期的变化。结果 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均可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单次大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更为明显 (P <0.05)。单次大剂量组首次照射后第3、8、15 d乏氧细胞较常规照射组低 (P <0.05),且其第1、3 d磷酸化组蛋白 (γ-H2AX)阳性肿瘤细胞数高于后者 (P <0.05)。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且单次大剂量组G2/M期细胞增加更为明显 (P <0.05)。结论 同等BED不同分割模式下,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基于线性二次模型 (LQ模型)的BED可能低估了大分割放疗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低分割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评价低分割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4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负压成形垫进行体位固定,螺旋CT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治疗计划,单次照射剂量5~6 Gy,3次/周,总剂量45~54 Gy/8~10 F/18~23 d.结果 放疗后缓解腹、背痛的总有效率达到95.3%,完全缓解率83.4%;肿瘤退缩率88.4%(38/43),完全消退34.9%(14/43),中位生存期13.7个月,2年生存率20.9%(9/43).全部患者可以很好地耐受治疗,并发症较少.结论 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5~6 Gy/次,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培养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接种于4周龄SCID鼠和60Co照射 (1 Gy) 后1 d 的BALB/c裸小鼠;选用成瘤BALB/c裸小鼠的瘤块移植入另一批4周龄BALB/c裸小鼠胁部皮下(组织块接种法).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 结果:60Co照射后1 d裸小鼠成瘤时间约6~8周,SCID鼠组约3~4周,组织块接种法移植2周后裸小鼠瘤体较明显,3组动物的成瘤率均为100%;成功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病理检查示各组移植性横纹肌肉瘤与人体肿瘤标本所见类似.结论:成功建立了裸小鼠和SCID鼠人眼眶横纹肌肉瘤模型,组织块接种法可以缩短BALB/c裸小鼠成瘤时间,为进一步研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相同剂量下,研究单次大剂量照射对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建立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达8~9mm,随机分为0Gy组(空白对照组)、8Gy组(8Gy/1f/1d)、10Gy组(10Gy/1f/1d)、4×2Gy组(8Gy/4f/4d)、2Gy×5(10Gy/5f/5d)组。每3天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照射实验组(除对照组)裸鼠分别于放疗结束后第7天、14天行18F-FDG PET/CT检查,另取各实验组裸鼠分别于放疗结束后7天、14天处死,收集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测定Ki-67的表达。结果 单次大剂量和常规分割照射均能抑制MDA-MB-231移植瘤生长,以单次大剂量10Gy组最为明显(P<0.05)。且在同等剂量条件下,单次大剂量组在放疗后第7、14天PET/CT检查显示移植瘤SUVmax值均低于常规分割照射组(P<0.05),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单次大剂量组也低于同剂量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 在同等剂量情况下,单次大剂量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同时18F-FDG PET/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早期放疗后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X-刀治疗原发或复发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脑深部胶质瘤24例,肿瘤平均体积11.47cm3,19例单次治疗肿瘤周边放射剂量15~22Gy,5例分次治疗放射剂量24~36Gy/6次.结果肿瘤6个月控制率91.7%,中位复发时间9个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生存率6个月95.83%,1年69.44%,2年37.03%.结论X-刀治疗脑深部胶质瘤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时间、剂量、分次效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OUR-QGD型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156例,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确定靶点数目。50%~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0%以上的体积,故借鉴普通放疗的低分割技术照射,每周3次,治疗次数为3~8次,肿瘤周边的分次剂量为3~8 Gy。结果: 治疗结束后1~3个月有120例进行了CT扫描复查。111例有效,有效率为92.5%。结论: 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如果按照普通放疗的低分割照射的方法给出剂量及分次,可以使伽玛刀治疗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又使肿瘤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割模式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1 年6 月- 2013 年3 月我科收治的98 例鼻咽癌患者。应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改变了传统剂量分割模式,具体处方剂量为:鼻咽部原发肿瘤(pGTV nx ) 及可见的转移淋巴结(pGTV nd ) 67.5 Gy/30 F ,高危临床靶区(CTV 1 ) 60 Gy/30 F ,低危临床靶区(CTV 2 ) 54 Gy/30 F ,5 次/ 周。根据RECIST 1.0 版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RTOG/EORTC 标准,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评价急性反应。根据LQ 放射生物模型计算改变剂量分割模式的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 结果 随访1 -22 个月,中位随访12 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0.8% 和93.9%。皮肤、黏膜、唾液腺、咽食管1 - 2 级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92.8%、89.8%、96.9%、98%,3 - 4 级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1%、0%、2%。对于肿瘤组织,本组单次2.25 Gy,总剂量67.5 Gy,照射30 次/40 d 即67.5 Gy(30×2.25 Gy) 剂量分割模式的BED 为62.9 Gy,等效于单次2 Gy,总剂量72 Gy。对于正常组织晚期反应,等效于单次2 Gy,总剂量70 Gy。 结论 改变调强放疗剂量分割模式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同时缩短了总治疗时间,相应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对小鼠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γ射线大剂量照射组、小剂量分次照射组、大剂量照射联合高压氧组、小剂量分次照射联合高压氧组,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体外放射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放射治疗后移植瘤内的HIF-1 α、bcl-2的表达水平,观察各γ射线处理组照射后移植瘤的抑瘤率,并对HIF-1α与bcl-2的表达及抑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IF-1 α的表达与移植瘤抑瘤率呈负相关(r=-0.514,P<0.05);与Bcl-2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抑制HIF-1 d的表达可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该效应可能与Bcl-2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9.
Fan RT  Hu Y  Liu JQ  Zhang JJ  Song R  Gu 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72-2075
目的探讨两种放疗分割模式下甘露聚糖肽注射液(MI)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实体型,选取C57BL/6小鼠60只(右前肢腋部的肿瘤直径大小约6 mm),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分割照射组(FS),不分割照射组(NFS),MI组,分割照射联合MI组(FS+MI),不分割照射联合MI(NFS+MI)6组。给药组小鼠均腹腔注射MI 4.5 mg/kg,连续14 d,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照射组小鼠经8MeV电子线照射治疗,其中不分割方案各组小鼠接受4Gy/次,照射1次,分割方案各组小鼠给予1Gy/次,照射4次,1次/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剥离肿瘤,称取质量,计算抑瘤率,测定脏器指数。结果两种分割模式下MI与放疗合用时,均可发挥协同作用,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放疗与MI两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MI在这两种放疗分割模式中均能起到显著的增效作用,而以FS+MI组抑瘤效应最为明显,抑瘤率达到70%;对于单纯放疗模式的选择上,以分割照射方案对肿瘤的控制为优,FS组抑瘤率(44.5%)vs NFS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S+MI组与NFS+MI组抑瘤率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MI因素干扰有关;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联合组(FS+MI、NFS+MI)均分别优于对应单纯放疗组(FS、NFS组)(P<0.05)。结论两种分割模式下MI均可显著提高放疗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果,其中以分割放疗模式联合MI的抑瘤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不能手术浸润型胸腺瘤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方法:12例均为无法切除晚期胸腺瘤,采用常规加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常规放疗采用6MVX前后野对穿照射瘤体,前后野剂量比为2∶1,射野包括瘤体外1~2 cm,2 Gy/次,1次/d,5次/周,DT 20 Gy时复查胸部CT,根据肿瘤缩小情况对照射野的大小作适当调整,总剂量DT 32~36 Gy。改为三维适形放疗,用6MVX线设一个等中心3~5个照射野,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优化。单次周边剂量为2 Gy,1次/d,5次/周,放疗剂量DT 30~36 Gy,使总剂量达到DT 66~70 Gy,42~50 d内完成。结果:无法手术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经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肿瘤可得到控制,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