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映峰  李江伟 《吉林医学》2014,(17):3772-3773
目的:观察比较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以此寻找最佳的手术治疗路径。方法:将50例食管癌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右胸入路治疗,对照组采取左胸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切除肿瘤率大致相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淋巴转移度、清扫淋巴结数、肿瘤切除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右胸入路治疗食管癌存在较多并发症,操作复杂,手术出血量大,但术后疗效好,患者治愈率较高,能够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左右胸不同路径手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施行手术的1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作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单纯左胸入路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及留置胸管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食管残端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及2年存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及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残端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与单纯左胸入路手术相比,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的右胸路径手术的疗效更佳,对上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清除更彻底,不易复发,2年存活率高,但手术耗时较长,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左、右两种路径进行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原则,58例患者分为右胸路手术组和左胸路手术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右胸路手术切除率96.6%、胸腔开放时间95.32 min,左胸路手术组切除率89.7%、胸腔开放时间为155.71 min,右胸路手术组与左胸路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胸路手术方式较左胸路手术方式具有病灶切除率高、胸腔开放时间短、不损伤膈肌等优点,为临床食管中上段癌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何胜利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76-187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经后方入路的45例作为A组,侧前方入路的47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2.2%,明显低于B组的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B组为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袁军华  王隽 《中外医疗》2014,(18):92-92
目的探讨左胸单切口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该院手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35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左胸单切口组19例、胸腹双切口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左胸单切口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较胸腹二切口组缩短(P〈0.05),左胸单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左胸单切口术较胸腹双切口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同时术后并发症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左胸两切口及右胸三切口两种不同手术路径在胸中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右胸入路组和左胸入路组各57例,分别选择右胸三切口和左胸两切口的路径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左胸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右胸入路组,右胸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左胸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右胸入路组3年复发率低于左胸入路组、生存率高于左胸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三切口路径虽然相对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增多,但以其良好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可显著提高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术,研究组行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远期存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后生存率96.77%与对照组93.5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和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食管癌患者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对胸中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综合疗效,将16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左胸路径组70例和右胸路径组90例。左胸路径组患者行左胸两切口入路手术,右胸路径组患者行右胸三切口手术入路。结果显示:与左胸路径组相比,右胸路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淋巴结清扫率明显升高(P<0.05),1年转移率、3年转移率明显降低而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VEGF、VEGFR、HI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TE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右胸路径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因此,不同手术入路途径对胸中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清中VEGF-HIFα-PTEN表达水平和肿瘤转移有不同影响,临床上应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究术前放疗合并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前给予术前放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13%和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4%和35.48%(P0.05)。结论对于胸段食管癌的患者采用术前放疗合并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开胸三切口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的并发症及生存率,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86例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按照配对设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的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左颈、左胸两切口的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瘘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乳糜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存活率比较,3年存活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右开胸三切口有利于提高肿瘤的根治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胸痛或胸部不适是许多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的主要原因。由于相当数量的致命性疾患或可引起猝死的疾病都可有此症状,故识别出致命性胸痛患者,并给以相应处置是急诊医师的基本功之一。因为许多患者就诊时心电图或心肌酶学等尚未出现明显改变,所以病史是主要鉴别诊断的依据。在病史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Chest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16.
胸痛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78-1079
全科医生在第一线执业时对于疾病的处理原则及思考模式与专科医师有所不同。本栏目整理了台湾家庭医学医学会编印的《家庭医师临床手册》中的部分内容,请国内全科医生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