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春菊  刘金凤  蔡春妙 《吉林医学》2013,(20):4167-4168
目的:探讨通过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进行采血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头皮针及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法。比较两组在采血中的溶血凝血例数、血源性污染、采血量准确性及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溶血凝血发生率、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性均低于对照组,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可降低溶血凝血发生率,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和采血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静脉采血方法溶血的发生率,找出一种最佳采血方法。方法将2012年1~3月间我院急诊科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分别使用10 mL注射器、带延长管的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和BD真空采血器进行采血,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摇匀并送检验科进行检测,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10 mL注射器采血法、带延长管的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法和BD真空采血器采血法的溶血率分别为8.75%、6.25%、1.25%。与10mL注射器采血法相比,BD真空采血器采血法的溶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BD真空采血器进行采血,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率低,临床尽量使用该方法进行采血,以增加血液样本的合格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时,护理人员应规范操作,降低溶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杜建蓉  荣秀华  黄丽 《西部医学》2012,24(7):1391-1392
目的探讨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器为急诊危重患者采血、输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就诊的危重患者107例,将2010年5-12月抢救中采取一侧肢体输液,一侧肢体采血的57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9月采取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输液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操作时问、血标本溶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减少,血标本无溶血情况发生(P〈0.05),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抢救时,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输液操作时间缩短,血液标本质量可靠,静脉穿刺次数少,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入院的危重患者共198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9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方式,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静脉注射器方式作为对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平均采血时间、溶血凝血发生情况、血源性污染、采血量准确性、对采血输液方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溶血凝血发生情况、血源性污染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采血量准确性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采血输液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志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37-3038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各136例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组和传统空针采血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质量和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浅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法应用于婴幼儿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而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影响采血溶血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取520例参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受试者作为观察对象,共采集19 625个血液样本,根据是否溶血将受试者分为溶血组(904例)和非溶血组(18 748例),比较2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采血季节、试验周期、采血护士工作年限、是否拍打采血部位、静脉穿刺次数、止血带绑扎时间、静脉通畅度、采血管类型、采血方法,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19 652个血液样本共904个样本出现溶血,溶血发生率为4.60%。溶血组和非溶血组采血季节、试验周期、采血护士工作年限、是否拍打采血部位、静脉穿刺次数、止血带绑扎时间、静脉通畅度、采血管类型、采血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冬季采血、四周期、拍打采血部位、多次穿刺、止血带绑扎时间长、静脉不通畅、使用肝素管以及采用注射器经留置针采血是促进溶血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采血环节,应针对促进溶血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防范溶血的发生,从而为生物等效性评价提供合格的样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90例,分为2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给予精细化管理.对比2组患者留置针知识掌握度、置管依从性、焦虑情绪和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留置针知识掌握度、置管依从性、焦虑情绪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置管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儿科门诊在留置针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相对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儿科门诊动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9例与42例。B组给予一般护理,A组对留置针动静脉采血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做出全面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比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结果:A组的穿刺失败、胶布过敏、血液外渗、静脉炎和套管针堵塞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留置针动静脉采血期间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采血期间的安全性,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局部加温对预防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五官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局部加温,对比2组患者堵管及溶血发生率、 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堵管发生率及溶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加温有助于降低留置针血栓形成概率,减少溶血发生率,使留置时间得以延长,减轻因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736例PICC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85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置管化疗共1736例(A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B组)及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各60例,比较3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发生静脉炎的病例数分别为24、3、8,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8%、5.00%、13.33%,A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01)。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但置管前必须对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留置期间须加强护理,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管道堵塞、管道脱出、局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