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s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CIM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斑块面积为(1.20±0.09)mm2,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且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将8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研究组(2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与对照组(1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不稳定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3),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40mg/d,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对比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O)含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DL-C、LDL-C、TCHO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DL-C(1.71±0.27)mmol/L、LDL-C(0.99±0.45)mmol/L、TCHO(3.14±0.51)mmol/L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1.02±0.18)mm等指标优于对照组HDL-C(0.93±0.18)mmol/L、LDL-C(3.28±1.14)mmol/L、TCHO(5.86±0.84)mmol/L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1.60±0.2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2/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缓解心肌缺血状况,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建玲 《大家健康》2017,(10):131-132
目的: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各组47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7.87%,对照组为80.85%,差异明显(P<0.05).斑块面积变化方面,治疗前了两组的斑块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均有所缩小,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缩小斑块面积,治疗效果较好,故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择取医院就医的80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11日到2017年4月26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为(125.54±4.44)mmHg、舒张压为(80.54±5.64)mmHg、TC为(3.65±0.54)mmol/L、TG为(1.14±0.54)mmol/L、LDL-C为(2.41±0.55)mmol/L、HDL-C为(1.63±0.20)mmol/L,数据与对照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4例高血压伴发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行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的57例设为对照组,将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67例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情况。结果: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斑块厚度与面积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行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并改善AS面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剂量为20mg,对照组为10mg,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血压水平以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可靠,且高剂量效果更佳,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6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A组)和42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B组)入院后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个月时测定血浆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1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A组hs-CRP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8.78±1.59)mg/L和(6.34±1.43)mg/L,P<0.01,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分别由(8.78±1.59)mg//L、(1.24±0.13)mm、82.3%、(6.23±0.57)mm下降为(6.19±1.30)mg/L、(0.98±0.19)mm、69.5%、(5.07±0.42)m,P<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LP(a)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成正相关;hsCRP与HbA1c、TG、LDL-c呈正相关(P<0.005~0.01);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重;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③hs-CRP有致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分析3种他汀类药物即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90例于2014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到该院就诊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随机分组,A组30例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C组30例患者采取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疗程均要求为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3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脂[TC(4.85±1.31)mmol∕L、LDL-C(2.39±0.78)mmol∕L、HDL-C(1.63±0.55)mmol∕L]、CPR(3.95±2.48)ng∕L、NHSS评分(4.84±3.75)分均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老年高血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阿托伐他汀最为安全有效,瑞舒伐他汀效果次之,辛伐他汀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