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平肝熄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对痰浊型眩晕患者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单项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生存质量评定表(SF-36表)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降低眩晕发作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DHI、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眩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及躯体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颈止晕汤(自拟)治疗颈椎病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法将11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舒颈止晕汤和颈复康颗粒治疗15 d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率82.2%,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率60%,有效率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舒颈止晕汤治疗颈椎导致的眩晕在临床上可明显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降逆方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表征治疗显效率95.66%,有效率4.34%,无效率0.00%。同时,患者临床治疗后,1周内发病次数(2.17±1.66)次,持续发病时间(120.10±19.08)min,出现胸闷、眩晕等情况占4.34%。结论中医化痰降逆方治疗痰浊型偏头痛,可抑制偏头痛发病表征,降低疾病复发次数,缩短发病时间,临床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晕止定眩丸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8例经确诊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184)与对照组(B组,n=124)。B组应用西药:西比灵10mg口服,qd,安定2.5mg口服,Tid,尼莫地平60mg口服,Tid,10%葡萄糖注射液5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qd;A组用晕止定眩丸,口服,9g/次,3次/d,两组均以治疗15d为1疗程,随访1年,记录有效率和复发人数。结果:两组治疗眩晕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目前有效的中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参照益气养阴活血汤与西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均等划分,参照组(n=40,常规西药治疗)及实验组(n=40,益气养阴活血汤+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7.50%(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侯积分为(17.97±2.31)分明显优于参照组(26.65±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参照组为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汤与西药治疗,具有较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眩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导痰汤治疗中风痰浊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导痰汤,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显著进步率为55.0%,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3.3%,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导痰汤治疗中风痰浊上扰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姜利国 《河北医学》2016,(7):1215-1217
目的::观察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临床疗效并与其它方法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治疗组草药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症102例,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两组均5d 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患者10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总有效率78.43%。结论: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加味化痰平喘汤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化痰平喘汤联合西医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的同时,在改善肠道菌群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降逆理气汤在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逆理气汤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加莫沙必利5 mg口服和胃复安10 mg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7 d血清中胃动素﹑IL-6水平;治疗后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胃动素水平(256.2±15.2)mg/mL与对照组(262.9±11.5)m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352.1±19.2)mg/mL﹑第7天胃动素水平(485.4±18.1)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93.2±14.1)﹑(371.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IL-6水平(23.2±3.2)pg/mL与对照组(24.3±5.2)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19.4±2.1)pg/mL﹑第7天IL-6水平(13.2±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4±6.2)pg/mL﹑(19.4±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治疗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11.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18.5±2.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逆理气汤对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能够促进胃瘫综合征患者快速康.  相似文献   

11.
痰证与痰邪致病机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痰邪是人体脏腑功能失常 ,引起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其中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可征之于形 ,如《金匮要略》所指“膈上病满嗽吐”、瘰疬、瘿瘤及痰核等。无形之痰则是通过四诊或使用化痰药物治疗收效后而对疾病病因的概括 ,如张子和提出的“痰蒙心窍” ,  相似文献   

12.
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揭示了辨证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主要对痰证素的定义、特征表现、与其他病性病位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等进行探讨,并对233例痰阻肺复合证素进行了临床病案调查,对其证素与特征表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痰瘀"形成的机理、"痰瘀"之间的病理关系、"痰瘀"的调节机制及如何运用"化痰活血"方法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互为相关,素有"津血同源"之谓,痰饮和瘀血作为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当有"痰瘀同源"之说,进而引发探讨痰瘀相关之理论。笔者现从痰瘀相关之历史形成与发展、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尝试性论述,试图以完整其理论体系,方便医家对其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痰浊与内风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风,痫证,痉病及颤证等内风病证对痰浊与内风的发病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说明临床客观存在“痰浊生风”的病理机制,从而为内风病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痰饮致悸说     
心悸的发生病因有多种,外感、七情、内伤,但终不外乎虚与痰,此二者在心悸发病中起着核心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之气的紊乱、功能的失调,终会影响津液的代谢,而致停痰留饮,无论聚于胸中或是留于胃脘,抑或是肾水不化,上凌于心终致心脉不畅,为悸为动。痰饮而致的心悸,本虚标实无疑,故其治疗上补虚泻实定当无误,而辨证分清虚实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众多病证的致病因素。旴江医学著作宏富,内容丰厚,其中包括许多关于痰饮的精辟论述。对旴江主要医家有关痰饮病因、病机、辨证及防治的论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的学术思想,为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文献检索,总结痰、瘀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关系,研究化痰祛瘀法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结果]文献显示,痰、瘀贯穿代谢综合征的始终,并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关系密切。化痰祛瘀法既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肥胖相关指标,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结论]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具有逆转糖尿病发生,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心血管事件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且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姜杰  吴彬  韩阳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85-1785,1804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对淮北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住院患者139例痰菌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属为主占65%。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葡菌为主占11.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20%。基础疾病感染率分别:脑血管33.8%,脑外17.2%,肺部17.2%,消化15.1%,心血管8.6%,泌尿4.3%,内分泌3.5%。药敏结果: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三代、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性低。结论基础疾病易并发肺部感,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菌耐药性高,应杜绝交叉感染,避免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不合理应用,预防二重感染。加强基础疾病护理,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从痰瘀互结的理论阐述眩晕的病因病机、中医理论基础、治疗及现代研究,为眩晕从痰瘀同治的治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