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于在河南省推广应用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建立可持续性卫生技术筛选体系和方法。方法:采用现场评分的方法,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第5~7批卫生适宜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参加评分的233名专家性别年龄比、学历、职称和从医年限等指标均基本与全国水平一致或高于全国水平;27项卫生适宜技术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合理,与当地卫生需求一致,根据评分值进行排序,可确定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具体卫生技术。结论 :河南省长葛市和新密市卫生机构人员构成合理,水平较高,有利于卫生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筛选出的卫生适宜技术与当地卫生需求一致,评分分布合理,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小凤  孙荣国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54-1856
[目的]利用综合评价法筛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方法]查阅文献确定技术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选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技术得分.[结果]得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综合得分排序,选取分数高的技术待推广.[结论]目前,综合评价是筛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适合基层采纳的适宜技术优选策略和操作流程。方法:借鉴创新扩散理论框架,以重庆市农村人口为主的项目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确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的优选原则和评估导向,设计评估流程与指标。结果:在国家适宜技术资源库的基础上,形成本地区的地方二级资源库和供技术应用单位优选的三级资源库。结论:通过国家与地方两级专家的筛选,结合基层环境与需求,使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能有针对性地选出适宜本地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并确保该技术在基层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套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导向相适应、科学合理且能有效应用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政策文件分析筛选初始指标,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质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基层医疗机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得出了指标权重,包括4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该指标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果辅以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将能开展常态化推广运用,形成同质化质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科学推进中医适宜技术遴选等工作,基于卫生技术评估和多准则决策分析理论,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医疗技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初步形成评价指标池,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德尔菲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结果:形成了包括质量标准、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传承创新、适宜性和可及性7个维度的中医医疗技术价值评价指标,内含17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问卷回收率为100%,17名专家的群体权威系数为0.87,一级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度和协调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池专家权威度高、专家意见集中度和协调度较好,对中医医疗技术价值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卫生专项经费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卫生专项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卫生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反馈功能和工作导向性的专项预算和绩效评价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复习法和专家访谈法初选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由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卫生专项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结论:卫生专项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卫生专项经费管理规范化的补充和有益探索;对卫生专项经费的合理安排和规范使用以及严格控制影响卫生专项绩效的主要指标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各地实施部门和研究部门从不同方向进行了评价。笔者选择山东省运行满一年的20个试点县,在初选34项指标的基础上,从指标的可操作性、敏感性、独立性、相关性和代表性等方面考虑,采用专家咨询法、离散趋势法和指标聚类分析法联合筛选出13项指标,现予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浙江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结果35位专家经过2轮征询,获得由40个指标组成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的考核,对类似示范基地考核评价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尝试构建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评价遴选指标体系。方法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拟定评价指标及研究框架,运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建立最终的遴选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1.8%、94.4%,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80;第二轮咨询后,其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敏感性方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7、0.271、0.369(均P<0.001);形成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评价遴选指标体系具有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为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的遴选评价、推广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患者对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期工作“10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确立了一系列的农村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指标。指标体系从3个方面来筛选和评估农村中医适宜诊疗技术,分别是一级指标: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二级指标:技术成熟度,可操作性,辅助设备和技术规范程度;三级指标:普适性和可接受性。本次通过对5省市农村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患者对筛选指标的认可程度和各项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再次对确立的筛选指标进行评估,为最终确定筛选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权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贫困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的知识、行为和态度 ,以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现况 ,为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 ,对湖北省英山县 6 5 4名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避孕知识平均得分 2 8.9分 (百分制 ) ,妇女的文化、职业、所受的计划生育服务为其影响因素 ;避孕方法中多使用常见的宫内节育器 (48.5 8% )及女性结扎 (36 .14 % )、男性结扎 (11.6 0 % ) ,其余的则使用率均不足 6 % ;平均妊娠 2 .6 6次 ,有人流史者占 4 8.6 2 % ;仅有 2 0 .0 3%的被调查对象能接受到医生关于避孕方法的讨论 ,6 2 .6 9%的妇女能定期接受到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检查 ,5 9.94 %的妇女能定期接受生殖道疾病普查 ,避孕节育服务满意率为 4 6 .6 4 %。结论 :贫困地区农村妇女避孕节育知识严重缺乏 ,同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可获得性存在不足 ,直接影响其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因此应改善避孕节育的宣传途径、扩大其宣传效力 ,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 ,强化计划生育机构优质服务 ,以增进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孕前保健服务的新模式,提高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方法: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领域,对传统孕前保健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工作平台,采用建立电子生殖健康档案的方法探索符合我国人口现状和特征的信息化服务模式。结果: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孕前优生服务,规范了海量家庭档案的管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智能分析的方法,有效提升了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扩大了服务人群。结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科学评估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状况和生殖风险提供了可能,促进了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重要环节,以加快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的成本—效果分析,探讨经济有效的适宜技术培训方法。方法:通过核算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财务报表获得人均培训直接成本(C);在培训前后对被培训人员进行闭卷考试,将培训前后成绩的提高幅度作为评价的效果指标(E);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人均培训成本较低的为计生技术,其值为18.20,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较低的为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其增幅为8.94,成本—效果比最高的为穴位埋线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值为26.17;中医技术所花费人均培训成本较西医技术和计生技术高,其成本—效果比为26.43。结论:对相对简单或在培训前已有一定程度掌握的适宜技术培训,可聘请本地专家进行,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西省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试点地区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殖健康状况,以期提高项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4-8月在山西省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试点地区的基层计划生育妇幼服务机构,采用方便抽样,对15~65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64人,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户籍和人工流产史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正确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5个部分中,妇幼保健知识正确率较高(86.3%),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知识正确率较低(56.0%)。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人工流产史组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人群中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与年龄和人工流产史有关(P0.001)。男性曾患生殖系统疾病与年龄有关(P0.05)。结论:年龄和文化程度偏低人群生殖健康知识较差,调查人群对性传播/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青少年、有人工流产史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提示基层服务机构应有针对性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提高教育覆盖面,改善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台州市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1372名流动育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及使用情况、避孕知识获取途径和避孕知识了解、态度及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2岁,其中女性占54.7%,男性占45.3%;平均月收入1200元人民币;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78.7%;职业以技术工、服务业为主;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以女性为主,宫内节育器占所有避孕措施的40.76%,其次为避孕套(21.59%);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以广播电视媒体和报纸杂志为主(84.9%);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80%;男性KAP值高于女性,文化程度是影响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的满意度为57.4%。结论:流动人121避孕方法知晓率较低,对避孕、节育知识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应该加强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探索新的长效服务机制,以满足流动人口育龄人群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中的性别作用。方法:小组访谈会。结果:共70人参加了访谈会(已婚育龄男性29人、女性41人)。访谈结果反映出男性优势的传统社会文化仍然根深蒂固,男性主动参与计划生育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男性绝育及其他避孕方法的认识存在误区。结论:应从项目层面加大宣传和倡导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力度,提高男性对改善妇女和自身生殖健康的意识。促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内的性别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南京市建邺区流动妇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状况研究"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妇女的避孕方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流动妇女避孕措施的选择依次是宫内节育器(48.0%)、绝育术(32.9%)和避孕套(16.3%);65.4%的流动妇女没听说过紧急避孕;46.0%的流动妇女不知道目前自己使用的避孕方法的副作用。据此提出,应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管理和测评体系,以保证基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对咨询服务的需求,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49岁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及婚育观念,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等。采用SAS 9.1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 099名流动人口,21.39%的流动人口在调查的近1年内接受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学历越高的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越低。有41.31%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咨询服务,咨询途径以"报刊专栏、信箱"、"专业网站咨询"、"电话热线咨询"的比例较高,"面对面"咨询的比例为33.21%,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院是流动人口面对面咨询的主要地点。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不理想。现居住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生殖健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产生一套衡量中国农村地区人群生殖健康状况的最基本指标 ,从而用于项目的计划、监督与评估 ,首先利用选题小组讨论的方法 ,吸收参与过云南省生殖健康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的人士参加 ,产生潜在的生殖健康指标 ,然后利用两轮专家咨询的方法产生生殖健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 12个基本指标 ,8个补充指标 ,16个间接指标 ,反映了生殖健康多维的内涵。该指标体系经过在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的 3个县进行的试调查 ,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地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质量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育龄男女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利用情况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保健需求。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于2001年对安徽、广东、青海、重庆4省(市)8个村的105名育龄男女分成16个小组进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情况较好;村级孕产妇大多在乡镇卫生院分娩;妇女产后多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育龄妇女中分别有72.5%,35.3%和70.6%的人了解有关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措施。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最佳形式是与医生和保健人员面对面地交流与咨询。结论 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为农村育龄男女提供完善的计划生育指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农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