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母乳性黄疸64例,血清胆红素水平最高为518μmol/L,>256.5μmol/L。晚发型母乳性黄疸284例,胆红素浓度最高503.4μmol/L,>256.5μmol/L有140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均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听力异常8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选择性做听力检查74例,异常12例。结论:母乳性黄疸预后较好,但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时,有引起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对母乳性黄疸(尤其是早发型)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以避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母乳性黄疸仅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随着母乳喂养的增加,我们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也有明显增加。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日令、体重及黄疸程度对母乳性黄疸进行干预治疗,避免发生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47例母乳性黄疸婴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72h后47例母乳性黄疸均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达50%以上者有40例,占85.1%,黄疸消退时间为生后2周~8周。无核黄疸发生。结论对早发型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均联合应用思密达口服安全有效,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或迅速下降50%以上。本病治疗简便,临床经过及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四联康联合四磨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兵 《当代医学》2011,17(4):155-155
目的观察四联康联合四磨汤对新生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四联康联合四磨汤,对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减轻血清总胆红素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康联合四磨汤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确切、安全,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颖 《吉林医学》2008,29(11):939-940
目的: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诊断标准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只能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鉴别,逐一排除后做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也可以进行试验性诊断。结果:对轻度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3d,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的50%,占85.7%。中重度母乳性黄疸:对于胆红素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中重度患儿,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乳并进行光疗,配合药物治疗,血胆红素降至原来安全范围。结论:母乳性黄疸其主要特点是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临床分早发型与迟发型。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方法:口服“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36例。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释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旱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出生的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845例.分为剖宫产组(803例),经阴道产组(1042例)。均于出生后第2d起清晨进食后用同一经皮测胆红素仪测前额皮肤至产后一周,有异常者抽取静脉血作生化检测。结果 共诊断旱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顺产组新生儿发生旱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 剖宫产可增加新生儿旱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谈母乳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0月诊断母乳性黄疸新生儿75例,全部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黄疸持续时间、诊断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文75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小于220.6μmol/L(12.9 mg/L)30例,占40%,但黄疸持续时间均超过2周。全部预后良好。结论: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延迟的常见原因。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在所谓"生理性黄疸"范围内不能排除母乳性黄疸。其预后期望并不依赖于盲目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符榕 《吉林医学》2014,(19):30-32
目的:探讨四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婴儿黄疸的疗效分析。方法:将85例母乳性黄疸病例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20例),B组四连康组(25例),C组蒙脱石组(20例),D组四连康联合蒙脱石组(20例),四组均停母乳。观察其黄疸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5 d后监测血胆红素水平,B组、C组、D组均较对照组血胆红素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疸消退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组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值亦不相同。结论:四连康和蒙脱石散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均有显著效果,可促进胆红素排泄,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且两者疗效相当,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培菲康、思密达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常规治疗外,给予培菲康、思密达联合治疗,另有26例患儿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胆红素均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胆红素第1d下降值、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思密达冲剂及培菲康胶囊配合应用.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的作用,用于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微量胆红素监测母乳性黄疸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母乳性黄疸血胆红素的变化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3月~1996年10月母乳性黄疸患儿22例,进行微量胆红素(MB)动态监测和出院随访。结果: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d~4d,MB20513μmol/L~42662μmol/L、>20513μmol/L者占64%(14/22),黄疸高峰时间在3d~31d,持续时间17d~76d。结论:母乳性黄疸的血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而且黄疸高峰时间出现晚,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提示血胆红素浓度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由于母乳喂养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茵栀黄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茵栀黄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单服茵栀黄、鲁米那、尼可刹米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和皮测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皮肤黄疸消退明显程度和经皮测胆红素值降低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茵栀黄联合用药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思密达、妈咪爱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妈咪爱治疗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两组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治愈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密达、妈咪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且服用方便,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病情况及病因,观察吗丁啉、开塞露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对1~4日龄新生儿263例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观察黄疸变化,调查胎便排泄规律、哺乳习惯,以及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相关性,分别应用吗丁啉口服、开塞露灌肠对3日龄新生儿进行干预,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2~4日龄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 11.03%、22.05%、29.28%和34.99%.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呈明显相关(r=0.16,P<0.01);而与开始喂母乳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应用吗丁啉、开塞露干预的第3日龄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病与胎便排泄延迟密切相关,应用吗丁啉、开塞露干预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贝飞达)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贝飞达、思密达口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为(96.18±23.20)μmol/L,对照组为(148.16±19.35)μmol/L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飞达联合思密达用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治疗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164例。根据患儿家属意愿,治疗上分为单纯停止母乳改配方奶粉组(对照组)50例、茵栀黄口服液组(茵栀黄组)58例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组)56例。治疗后3 d和1周分别抽血复查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茵栀黄组和蓝光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及1周时,茵栀黄组与蓝光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茵栀黄组与蓝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茵栀黄组和蓝光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暂停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蓝光治疗新生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由于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风险,推荐优先选用茵栀黄口服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母乳性黄疸62例随机分为A组(鲁米那加思密达组)及B组(单用思密达组),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在每天胆红素下降值、治疗5天总胆红素值、治愈时间上均优于B组(P<0.01或0.05)。结论鲁米那与思密达合用治疗母乳性黄疸,能显著地更快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安全有效,且不需暂停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疸降至102.6 μmol/L以下时间治疗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分析44 例乳儿在综合性治疗的同时,①人工喂养组停用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3 天;②混合喂养组采用配方奶加母乳喂养3 ~5 天,后继续母乳喂养;③纯母乳喂养组仍用纯母乳喂养,结果:3 组血总胆红素值无显著差异,而黄疸消退时间,前2 组非常显著缩短。结论:加用配方乳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效,简易方便,又不影响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