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有关车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车前的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历代使用车前的正品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相似文献   

2.
紫苏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王汉章  邬家林 《中药材》1993,16(7):39-40
本文以《名医别录》、《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记载的白菖为线索,结合植物调查实际,对白菖、泥昌、昌阳等进行系统考证,认为均系指植物水菖蒲A.calamus。并对其药用史、别称及功效等进行了考证和整理。  相似文献   

4.
续断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家葵  王一涛 《中药材》1991,14(5):44-47
经考证,续断由汉至清,品种几经变迁,共涉及八个科的十数种植物。今用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至迟也起于宋代,在明代已成为药用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5.
桑寄生的本草考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寄生类中药材,中国药典收载的原植物为Danser。依据我们的市场调查及文献考查,其为桑寄生科多种药用植物的茎枝及叶,其品种来源十分复杂,本文通过研究相关的古代本草,认为中药桑寄生的原植物在明清主要指槲寄生,其后主要指四川桑寄生及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6.
《本草纲目》中最早以金不换做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别名应用,但通过稍后的本草书记载,证明历史上金不换是作为土大黄类药材的正名,菊科菊叶三七(Gynura segetum(Lour)的别名应用。 现今在我国不同地区,大量存在以金不换做正名或别名的各种不同科属的植物药材,本文试考证其历史来源,辨其正品。 金不换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是作为三七  相似文献   

7.
李家实  魏璐雪 《中药材》1993,16(9):41-42
本文通过鹤虱的本草考证证明,唐代用的鹤虱为菊和植物山道年蒿的头状花序,宋代以后改用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作鹤虱应用,为主要品种。《本草纲目》将天名精与鹤虱两味药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8.
老鹳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娟  王良信 《中草药》1992,23(5):276-277
  相似文献   

9.
桑螵蛸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螵蛸为临床常用药,其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在《名医别录》、《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中还载有"久服益气养神"的功能.陈可冀亦撰文将其纳入抗衰老中药类;(《抗衰老中药学》)在我国南方民间,有人将桑螵蛸炙焦吞服,作为保健品使用.由于螳螂种类多,所产的桑螵蛸也很复杂.现代文献载团螵蛸主要为大刀  相似文献   

10.
山药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悦宇 《中草药》1989,20(5):36-38
  相似文献   

11.
魏道智  郭澄  刘皋林  张纯  郑汉臣 《中药材》2003,26(4):284-286
本文就中药蝼蛄历代记载与我国境内的品种及分布作了考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付志荣  梁新松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752-752,762
通草甘淡寒主清肺热助气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常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能使冒气上达而下乳汁,为临床上常用利水通乳药。  相似文献   

13.
半夏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考证认为:20世纪以前中药半夏的原植物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而前人曾将道地药材“齐州半夏”(产于山东省历城县)误考为只分布于日本的三裂叶半夏P. tripartita。同时证明古代本草中常混为半夏的“由跋”是同属植物虎掌P. pedatisecta的幼小块茎,而不是天南星属植物Arisaema ringens。  相似文献   

14.
枳壳为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但由于枳壳类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来源复杂,目前全国市场商品主流品种有江枳壳、川枳壳、湘枳壳,部分地区还应用香圆枳壳,红河枳壳和建枳壳(绿衣枳壳)等,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因此本文对枳壳历代本草进行了考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薤白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本草考证与实地考察,认为古代所用的薤白是百合科植物薤Allium chinense,而不是小根蒜A.macrostemon,把小根蒜作薤白使用发生在清代以后,建议把薤与小根蒜并作中药薤白的植物来源。  相似文献   

16.
经考证,蒟酱植物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并应与荜茇及本草有记载的“贵荜茇”区别;“贵荜茇”是否指贵州产樟科植物木姜子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的本草考证,收集雷公藤别名,明确药材的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并从古籍中寻找是否有减毒措施。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雷公藤或其别名的描述,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雷公藤的记载不够清晰,清代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配伍解毒等方面内容,可为临床应用或减毒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
熊胆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邬家林 《中药材》1994,17(1):41-43
本文考证了熊胆的原动物、药材鉴别法和效用,认为本草所指当为黑熊和棕熊的胆。传统的水试法和驱尘试验对熊胆真伪鉴定简捷有效。本草所记药理效用,大多得到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荆芥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久荣  丁作超 《中药材》1996,19(5):258-260
对中药剂芥的本草考证,明确了荆芥入药历史沿革,澄清了荆芥入药品种,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五指毛桃的品种考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钟小清  徐鸿华 《中药材》2000,23(6):361-362
五指毛桃为华南地区较常用的草药,经考证其植物来源为桑科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干燥根,主产于两广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