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妇女围产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及保健需求,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问卷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对农村1202名3岁以儿童母亲进行有关围产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调查。结果 农村妇女对孕期进行围产保健真正目的了解不够,自我保健及寻求医疗服务意识差,乡村妇幼卫生人员未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结论 围绕围产保健开展全方位健康教育活动,培养一支即能防病又能治病的基层妇幼保健队伍,提倡男性参与生殖健康活动,对改善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现状及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自2016年5-12月自愿前来参加居民妇科普查的40~65岁妇女1 0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就其保健现状和需求展开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只有37. 31%的妇女在围绝经期症状发生后主动寻求保健服务,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占6. 88%;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62. 48%,只有35. 29%的妇女知道有更年期保健门诊,知识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只占22. 65%;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定期体检,最低的是调整心态;保健需求排在前3位的有:定期健康体检、妇科疾病诊治、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希望获得围绝经期的自我监测知识意愿最高,最愿意通过医务人员来居委会办专题讲座来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结论社区妇女健康行为形成率低,保健需求迫切,因人而异开展保健宣教,提供便捷、经济、有效和贴近生活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贺洁  郑强霞 《时尚育儿》2016,(3):126-126
目的::调查和分析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居住地会严重影响孕妇对保健知识认知的正确率,其中文化程度高的孕妇对保健知识的认知正确率要比较高,城市中孕妇对保健知识认知的正确率要高于郊区和农村的孕妇认知正确率。结论:对于相关的保健知识,产褥期妇女对其认知度不是很高,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和农村地区来说,因此还需要积极的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快普及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提高其保健行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山西省忻州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出现的情况及与围绝经期相关的健康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对256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进行入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8.9%的妇女具有围绝经期症状;48.5%的妇女未采取任何措施;40.7%的妇女采取自我保健的方式;只有10.8%的妇女去医院就医。结论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彦红  李静  栾虹  李荔荔  李妍  董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62-3563
目的:通过对沈阳地区围产妇女进行不同形式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评价其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适合本地区最佳教育形式,为制定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10月到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孕前、孕期及产后880例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447例,对照组433例。结果:口腔保健知识、健康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与健康干预次数呈线性关系。结论:口腔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围产妇女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持有率以及口腔卫生状况,且在所有教育方式中医务人员的面对面指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为了打破沉腐的旧观念及行为,通过一些简单的宣传方式,了解到了妇女的各期保健知识,这远远得不到妇女同胞们的满足,为了更好的使边远农村的妇女特别是更年期妇女获得更多保健知识,我们妇保医生有责任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来提高妇女的更年期保健。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某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婴幼儿母亲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情况,找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某社区200例儿童的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该地区基本的儿童保健已得到满足。但社区儿童保健面临诸如:儿童心理行为、肥胖、影响母乳喂养的社会因素等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儿童保健的实施上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应进一步拓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服务内容,满足新时期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做好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儿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健康的全面发展,是今后儿童保健研究和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流动孕妇孕期保健行为与保健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方法对来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保健门诊的159名流动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流动孕妇中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流动孕妇在叶酸的服用率、孕3月内第一次产检、按时产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要求产后访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是孕期保健知识与保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根据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孕期保健的认识与依从性,确实保障流动孕妇的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裕固族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及需求现状,探讨其主要困扰因素。方法:采取个人问卷及访谈形式,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卫生院在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当前农牧民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及保健服务需求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论:必须广泛宣传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对牧区妇女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重视,促进民族和谐、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体检或者就诊的女性2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两组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妇女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妇科疾病患病率。结果:两组在健康教育前,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教育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观察组常见妇科疾病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妇女保健服务中,利于妇女掌握更多的保健知识,并积极参与保健活动,从而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孕产期的和能力,我们在澄江、陆良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10名18~49岁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及主动接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和干预。针对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意识较低、知识缺乏的情况制作出重点突出、通俗易属于、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子,对设置的试验村的504名妇女进行宣传干预。结果显示,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的知识、接受产前 法接生的比例明显提高。笔者认为在农村根据群众需求制作喜闻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省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现状及知识知晓程度.为福建省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提供参考依据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按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妇女逐个问卷调查。结果: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平均为95.64%.但生殖保健知知晓率偏低.仅达37.13%。结论:本省妇女急需加强生殖保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妇女保健服务能力现状,分析其能力特点和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探讨对策。[方法]2020年8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农村地区(临洮县、渭源县、会宁县)的基层卫生机构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评方式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层医生个人基本情况,妇女保健服务能力(包括计划生育及避孕指导、孕期健康指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两癌”筛查)。[结果]共回收问卷886份,有效问卷805份。调查对象中,基本具备计生指导能力的有698例(86.7%),具备孕期指导能力的有711例(88.3%),具备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与诊治能力的有645例(80.1%),具备两癌筛查能力的有549例(68.2%)。[结论]甘肃省农村基层医生妇女保健中围绝经期健康和两癌筛查服务能力较低;女性基层医生基本具备妇女保健服务能力的比例高于男性;农村基层医生队伍结构需要优化,尤其是村卫生室医生,女性医生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妇女保健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为改善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提供帮助,为建立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丽水地区农村40~55岁的妇女54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结果:在540例接受调查的妇女中,月经正常或基本正常306例,月经紊乱119例,绝经115例,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21±2.18)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8.1%,主要症状为骨关节肌肉痛380例,失眠355例,头痛316例,头晕心悸316例,烦躁不安281例,易激动292例。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妇女生存质量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17.4%妇女了解围绝经期知识,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HT)率2.4%;仅有35.6%的围绝经期妇女1~2年内有过健康体检。结论:丽水地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薄弱,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开展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认识程度和保健需求,为制定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区及城郊的1 600名35~59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调查.结果 保健需求排在前5位的有:定期全面查体(54.56%)、围绝经期咨询(50.88%)、预防骨质疏松(42.56%)、预防老年痴呆症(39.19%)、保护关节功能(38.25%).只有16.56%的妇女了解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38.60%)、同事朋友(35.92%)、医疗机构(26.48%).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治疗(HT)率为4.13%,市区妇女性激素治疗(HT)率明显高于城郊妇女(χ2=15.36,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需求迫切,保健知识贫乏,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推广性激素治疗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张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18-242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接受健康教育的态度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方法:对110名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和需求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总知晓率一般,仅为48.5%,这与家长文化程度有直接关系。对健康教育需求主要有:①希望健康宣教走进社区,保健医师能上门服务;②儿童常见病预防,如口腔保健与眼保健等;③对儿童营养知识的需求;④对儿童的早期教育;⑤儿童家庭护理的措施,如腹泻处理方法、贫血及佝偻病等的预防。结论:要积极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家长重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个地区22个自然村共3256名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生育、保健等生殖健康状况及其需求的现况调查。结果 农村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平均为19.2岁、平均孕次1.95次,平均活产子女数0.86。夫妇双方婚检的参与率为34.09%,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参与婚前检查和产前检查的比例越高。接受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主要地点集中在乡级计划生育所(70.19%).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为电视(83.74%)。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中.以提供产前检查服务的需求最高(94.17%)。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基础薄弱,文化程度与个人生殖保健的水平呈正相关,农村育龄妇女生殖保健存在问题较多,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  相似文献   

19.
更年期妇女保健现状及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辉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216-216
更年期又称为围绝经期,此阶段实质上为卵巢功能退化、生殖能力停止的以性腺为主的老化过程。加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保健是维护和促进女性身心健康、提高老年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城市社区的中年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和行为的现状及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模式,在对上海市某农村社区40~55岁全部女性1667名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社区为主体的综合干预。基线调查发现,49%的农村妇女有至少1种及以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不适症状,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缺乏,专业机构在这方面服务滞后。通过18月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干预模式,包括建立一支社区专业队伍,建立一个服务网络,建立一套社区服务指南,建立一个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一套服务评估指标。干预对象保健知识知晓率从35%提高到95%,有症状妇女就诊率从14%提高到38%,对该课题模式应用的满意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