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其与自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天津市5所三甲医院的224名在职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ICU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69.73±11.60),自尊得分(27.67±3.41),工作满意度得分(43.57±9.04)。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兴趣爱好(t=3.613,P=0.000)、婚姻状况(t=-2.016,P=0.0450)、工作年限(F=3.159,P=0.026)、年龄(F=4.511,P=0.01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ICU护士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r=0.584,0.454;P0.01);(3)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自尊及工作满意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P0.01)。结论:ICU护士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低于常模,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自尊、工作满意度、年龄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742名高职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城乡差异显著(t=6.12,P<0.01);②内外向性、自我的灵活性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26~0.52,P<0.01),神经质、精神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9~0.52,P<0.01);③人格特质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β=0.18,0.37);④自我和谐在人格特质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β=0.28),是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人格特质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自我不和谐、述情障碍与强迫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个体其强迫症状与自我不和谐、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Vancouver强迫症状问卷(VOC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5-26)、自我和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59名患者和54名正常个体进行测评。结果:(1)强迫障碍(OCD)组、其他焦虑抑郁障碍(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VOCI总分(111.2±36.0、57.0±33.0、39.4±22.5,F=35.46,P<0.05)和自我不和谐分(57.9±11.7、51.4±12.1、36.8±8.8、F=47.33,P<0.0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OCD组和A/D组VOCI总分均与自我不和谐、描述情感的能力(TASDDF因子)、识别情感及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TASDIF因子)呈正相关(r=0.38~0.83,P<0.01);正常对照组VOCI总分与自我不和谐和TASDDF因子呈正相关,与幻想(TASDDR因子)呈负相关(r=-0.37~0.58,P<0.01)。(3)OCD组中自我不和谐、TASDIF因子是VOCI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t分别为4.58、2.24,P<0.01);A/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自我不和谐是VOCI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t分别为6.28、5.15,P<0.01)。结论:个体的自我不和谐对强迫症状的存在具有贡献,这种影响与个体是否患有神经症无关;其自我不和谐的水平一定时,强迫障碍个体识别情感及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越差,其强迫症状越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打工者的自尊与自我和谐水平,了解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促进其更好地建构自我体系.方法 选取打工者81名,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其自尊与自我和谐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打工者"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t=-7.699,P<0.01),"自我刻板性"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t=7.354,P<0.01).自尊量表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t=0.544,P<0.01).同3个分量表中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t=0.402,P<0.01),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负相关(t=-0.537,P<0.01),而与"自我刻板性"相关不大(t=0.204,P>0.05).结论 打工者自尊与自我和谐状况没有一般大学生好,自我和谐对自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师生自我妨碍的特点以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妨碍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82名高师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高师生存在自我妨碍现象,来自城市的高师生的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②高师生自我妨碍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及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268,-0.146,-0.339;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312;P<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0.21;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347,P<0.01);③自我妨碍在自尊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2=0.047,P<0.05;△R2=0.043,P<0.001)。结论自我妨碍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及满意度,并探讨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方法: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归因量表等对1-4年级的400名大学生小团体施测.结果:1.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10.46±1.79;城市高于乡村(城10.87±1.75,乡10.37±1.78),有显著性差异 (t=2.15,P<0.05);而性别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大学生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r=0.37,P<0.001), 其中"总体情感指数"与自尊的相关最高(r=0.51,P<0.001).3.幸福感指数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其中"总体情感指数"与"主观支持"相关最高(r=0.31,P<0.001);4. 归因倾向为"外控组"的大学生幸福感较低,而"内控组"与"中间组"的大学生,其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各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进行训练,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0名护理大专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46)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观察。结果①训练后自我和谐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498,P0.05);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自我和谐水平提高(t=2.759,P0.01);②训练后主观幸福感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865,P0.01),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主观幸福感得分提高(t=2.569,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提高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组织支持对军校学员自尊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分析,探讨自尊在组织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升军校学员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支持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某军校403名在读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1)本科生组织支持(F=2.57,P0.05)、自尊(F=3.48,P0.05)、生活满意度(F=27.06,P0.01)、积极情感(F=22.05,P0.01)和消极情感(F=7.86,P0.01)年级差异显著;(2)组织支持与自尊(r=0.31,P0.01)、生活满意度(r=0.28,P0.01)、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30,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15,P0.01)。自尊与生活满意度(r=0.38,P0.01),积极情感(r=0.37,P0.01)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2,P0.01);(3)自尊能够部分地中介组织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组织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3.24%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结论:军校学员的组织支持感能显著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自尊在其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抑郁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尊量表以及幸福感指数问卷对门诊或病房79名抑郁症患者及57名正常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自尊得分(t=-7.775,P0.001)及主观幸福感得分(t=7.528,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得分与HAMD中的绝望感因子分呈正相关(r=0.245,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与绝望感因子分呈负相关(r=-0.307,P0.01);③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分是自尊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绝望感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是主观幸福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学影响因素,提高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离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94名高职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总体呈正态分布,其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t=-2.775,P<0.01)和自我灵活性(t=7.345,P<0.001)发展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和谐程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结论 高职生的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预测作用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退休人员社会支持、自尊及心理健康的现状为基础,分析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老年抑郁量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北京市城区550名退休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自尊、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检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社会支持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是维持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自尊,进而有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降低抑郁。  相似文献   

12.
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多重中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和谐、社交焦虑、主观幸福感以及安全感问卷对4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自我和谐、安全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P<0.05),社交焦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352,P<0.05);②社交焦虑、安全感在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当它们进入回归方程时,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减少(β=-0.305,t=4.49,P<0.05);③安全感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3,t=2.54,P<0.05)。结论自我和谐通过社交焦虑、安全感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方法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幸福感知识问卷”对411名高校教师进行团体调查,对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①高校教师的灵活性远远高于不和谐和刻板性。但在刻板性上.学历越低.职称越高,刻板性越低;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刻板性越高;②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不高,对其预测力在0.10左右。结论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良好.但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高三学生自我和谐以及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了解高三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邯郸市9所高中82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农村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量表分上低于乡镇、城市学生,具有统计学意义(d=8.680,P<0.05);②积极应对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r=-0.307,P<0.01),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消极应对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正相关(r=0.228,P<0.05),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正相关(r=0.282,P<0.05);③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负向预测作用(B eta=-0.278,t=-2.615,P<0.05;B eta=-0.334,t=-3.256,P<0.01);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正向预测作用(B eta=0.231,t=2.248,P<0.05)。结论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73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结果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自我处在比较和谐状态,但有一部分教师自我和谐水平不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和谐在性别、学校类型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满意度与自我和谐总分(r=0.162,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r=-0.150,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刻板性(r=-0.008,P>0.05)没有显著相关,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r=0.135,P<0.01)。结论工作满意度是影响中小学教师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越高,其自我和谐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个体归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尊、归因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t=0.696,0.466,1.167;P>0.05);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总分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归因"普通特殊"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区别,自尊与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层面的预测作用不同,高自尊者可能比低自尊者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个体归因为特殊性可能比归因为普遍性更容易产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邯郸市某公司女员工婚姻质量、自我和谐程度以及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探讨婚姻质量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Olison婚姻质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邯郸市某大型商场82名女性销售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6.4296,P<0.01;t=-4.1643,P<0.01;t=-6.6874,P<0.01);②婚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呈负相关(r=-0.280,P<0.05),与自我的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303,P<0.01),与自我的刻板性呈负相关(r=-0.228,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40,P<0.05);夫妻交流与自我和谐呈负相关(r=-0.297,P<0.05),与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298,P<0.01)。结论婚姻质量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婚姻质量与应对方式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