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瘤颈夹闭术。GOS术后评分:恢复良好171例,轻度病残35例,中度病残8例,重度病残5例,死亡5例。结论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载瘤动脉和瘤颈的充分显露,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必要时采用动脉瘤颈逐步缩窄术.以及术中麻醉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03~2009-03间收治的6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1例,脑室出血2例,脑内出血1例。手术前后行全脑血管造影,AVM和动脉瘤位于幕上前循环4例,位于幕下和后循环2例。6例均行显微手术一次性夹闭动脉瘤和切除AVM。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6~72月随访均可以生活自理和从事工作。结论:显微手术一次性夹闭动脉瘤和切除AVM可作为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42例(44个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夹闭组),30例(33个动脉瘤)行血管栓塞术(栓塞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评价和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GOS评价和mRS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夹闭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完全闭塞率分别为(17.1±3.2)d、(5.5±1.2)万元、100.0%,均优于栓塞组的(9.1±2.6)d、(12.1±2.6)万元、83.3%(均P<0.05);两组脑血管瘤破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0.02,均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预后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显微手术夹闭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7月,对5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动脉瘤的形态特征,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治疗方案。结果:57例患者经2D和3D检查,确定48例共5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血管内治疗及手术夹闭等治疗。结论: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显示极佳,对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中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138例(144个)动脉瘤,分析总结其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138例患者,显微手术治疗144个动脉瘤,死亡8例,病死率5.8%。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III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  相似文献   

8.
朱志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50-3452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1],而其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口[2].目前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处理的方法尚存不同观点.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成熟和发展,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的有效方法[3],但任何一种方法单独治疗均存在局限性.故本研究对42例IA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并与分别单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在CTA指导下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21例患者术前CTA诊断的前循环动脉瘤与术中所见一致,21例患者中动脉瘤顺利夹闭20例,包裹加固1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5例,轻度伤残3例,重度伤残2例,死亡1例。其中3例患者因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而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结论头颅CTA是一种可靠、简单、无创地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可作为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患者中,恢复良好17例,因并发血管痉挛,出现昏迷而放弃治疗1例。随访1-24(11.5±7.0)个月,其中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1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造影诊断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受检者,全部行CTA检查,对CTA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及DSA进行对比,综合评价CT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优势和不足。使用CT机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三维后处理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Siemens Inspace及NeuroDSA软件,CTA的诊断结果由两名以上放射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确定。结果 CTA发现阳性病例20例,共21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7个,大脑前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瘤2例。结论 64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CTA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夹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的33例诊断明确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总结颅内动脉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死亡3例(9%),重残3例(9%),轻残7例(21%),恢复良好20例(61%),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早手术干预,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军  梁伟  陈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17-2019
目的 探讨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合理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18)d实施显微手术夹闭(36例)或介入栓塞(44例)处理,按发病后手术干预时间分为早期(3~10)d手术组42例及晚期手术组(11~18)d 3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治疗时期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早期或晚期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比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预后、更低的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结论 对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干预,其中又以介入栓塞治疗更为合理;术中良好的操作习惯,术后有效的管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 32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手术时机、显微手术技巧及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进行显微手术。多采用改进的 Yasargil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解剖动脉瘤蒂 ,准确地夹闭瘤蒂。结果 :本组 32例患者中行动脉瘤蒂夹闭术 2 9例 ,切除术 2例 ,包裹 1例 ,治愈率 90 .6 %,死亡率 9.4%。术中动脉瘤破裂 5例 ,死亡 2例 ,死亡率 40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瘤的手术成功率 ,术前病情过重及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21例颅内动脉瘤(23个)患者中17例为破裂动脉瘤。接Hunt-Hess分级I级2例,Ⅱ级1例,Ⅲ级6倒,Ⅳ级10倒,V级2例。16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个,闭塞达90%以上2个。闭塞在90%以下1个。全组手术死亡1例。随访1~30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以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瘤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3例,颈总动脉狭窄16例,颈内动脉狭窄25例,椎动脉狭窄或纤细14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脉畸形4。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治疗计划、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已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其疗效。结果其中1例死于术后血管痉挛并发症,其余18例行夹闭术后,恢复达到优良者15例,较差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只要选择适宜时机手术治疗仍是破裂脑动脉瘤最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