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上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的病例142例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56例临床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的肌电图中24例(43%)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18%)符合腕管综合征。86例临床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其中,42例(49%)符合腕管综合征,10例(12%)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两组共有15例(11%)符合神经根性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原性损害主要在C6,C7水平。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正中神经受损,其神经原性损害主要在C8水平(拇短展肌)。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疗程2周.①颈部软组织松解术;②颈椎关节突关节低浓度臭氧注射术;③颈椎提旋复位手法④三维颈椎持续牵引.结果 随访半年-1年,优:40例,良:11例,差:9例.优良率85%.结论 选择合适的内科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了ZEP系列诱发电位/肌电图仪体感刺激器的工作原理。该刺激器精确地实现了计算机对刺激频率、脉宽和强度的数字化控制,并对消除刺激器的交流干扰、实现安全隔离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 (ISEP)对评价老年糖尿病 (DM)患者躯干神经功能障碍的价值 ,并分析引起ISEP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5 2例正常人 ,35例老年DM病人在双侧第3、5、7、9肋间隙刺激 ,皮层C1、C2 记录ISEP ,同时进行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位、耳蜗电图、视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查 ,并分析与血液生化检查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 :老年DM病人ISEP异常 2 6例 ,异常率 7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ISEP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呈正相关 (r=0 2 43~ 0 90 5 ,P =0 0 1~ 0 0 5 )。结论 :ISEP可客观评价胸部神经根病 ,可作为糖尿病病人胸段神经根病、肋间神经痛等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体感诱发电位的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性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行颈椎旁神经根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阻滞前和阻滞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阻滞后2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阻滞前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46±1.15)分vs(3.12±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已经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门诊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平衡针灸治疗组80例,普通针刺对照组40例.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情况.结果 平衡针灸组80例中痊愈3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50%,其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 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医学信息》2005,18(8):1028-1028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热敷,手法综合治疗80例。结果经过治疗痊愈53例(66%),显效18例(22.5%),有效7例(8.7%),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药热敷和手法治疗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辅相成,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 31例截瘫患者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植入桥接损伤段脊髓和神经根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 :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术前仅有 13例患者出现马尾电位 (CE)波 ,术后 31例患者均能引出CE ,N2 8,P4 0 波。结论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此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臂丛神经根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正常参考值,以应用到臂丛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方法:选择临床臂丛神经根性完全损伤健侧C7移位的术中病人220例,进行臂丛神经C5、C6、C7、C8、T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测定,刺激每一根神经根时作皮层记录,侧测定每一神经根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结果:SEP潜伏期C5(8.72±0.64)、C6(8.73±0.63)、C7(9.01±0.43)、C8(9.38±0.50)、T1(9.45±0.59)ms;波幅C5(3.19±1.98)、C6(3.24±1.89)、C7(2.89±1.56)、C8(4.17±2.83)、T1(3.25±1.84)mV。结论:建立臂丛神经根诱发电位的正常值,可应用到临床臂丛神经根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去,对手术方式提供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脑诱发电位仪,记录了48例抑郁症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的SEP。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均出现P2主成分波幅降低(正常对照组(6.1±2.5)μV,自杀史阳性组(2.7±1.9)μV,自杀史阴性组(3.8±2.7)μV,P0.01)。(2)抑郁症患者的SEP改变主要与有无自杀行为史可能相关。结论:自杀行为相关的生物学指标与SEP的关系有待下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本对26例多发性硬化的病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以观察三种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病人中的改变。经分析发现,三种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病人中异常率较高,可提供第二个或多发的亚临床的客观证据,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辅助价值,且对了解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猫脑局限性脑缺血模型中,动态观察了正中神经电刺激诱发的短潜伏期皮层电位(SEP)的变化,同时测定了局部脑血流(放射微球法)。结果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结扎后,同侧大脑半球的SEP皮层近场电位迅速畸形,表现为主负波波幅显著降低甚消失并呈进行性,而波潜伏期变异较大,并发现主波电位波幅与缺血中心区—颞区(斯氏回附近区域)血流量呈正相关(0.8016,P<0.01)。上述结果提示体感诱发电位是脑缺血研究的一个敏感电生理监测指标,可用来间接反映脑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_(300)、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测验,并做了头颅CT和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3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结果: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心理测验,韦氏法智力低下率为7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1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20%,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为40%,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率为71%,正常对照组四种诱发电位的正常率是100%。头颅CT结果与亚临床肝性脑病无关。结论: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中是异常的。事件相关电位更为敏感,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14岁儿童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量正常儿童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EP)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IN—SEP),探讨儿童SEP正常值。方法:1~14岁正常儿童390名,分13组,每岁为一组,均行双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取单肢结果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SEP波潜伏期随年龄增长先缩短后延长,但不同部位的电位表现并不一致。峰问期没有年龄规律。结论:严密的正常参考值是正确分析儿童SEP结果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lyevokedcorticalpotentialsVEP)P10 0潜伏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检测对象为临床眼科病例 ,其中视神经炎 2 5例 30只眼睛 ,多发性硬化症 15例 30只眼睛 ,青光眼 2 0例 30只眼睛。以正常人 2 5例 5 0只眼睛作为对照组。提示 :所有视神经病变P10 0潜伏期都延长 ,黄斑部正常的视神经疾病其P10 0潜伏期也延长。P10 0潜伏期的延长能够反映视神经障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84—1991年1100例精神疾病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脑诱发电位。并就读谱标准,异常结果,临床应用评价三方面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诱发电位仪对98例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异常的听觉诱发电位各项指标中,I-III、III-V、I-V波间期(LPL)延长最为敏感,异常率为65.2%,其中又以III-V波间期延长为,其次为III-V/I-III〉1及波形改变,异常率分别为59.1%和53.0%,同时本检查还显示一侧耳异常较双侧耳更为常见,结论:脑干听诱发电位的测定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A previous paper of ours (Begleiter, Gross, & Kissin, 1967)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condition affective meaning to meaningless figures (CS), and significantly alter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amplitudes and latencies to them, without the S's awareness of the CS–UCS relationship (Experiment I, totally unaware). In the present study some Ss were deliberately informed that a CS–UCS connection existed; however, the exact nature of their relationship was not divulged (Experiment II, slightly aware). Other Ss were explicitly informed of the correct CS–UCS contingency, and entire conditioning paradigm (Experiment III, fully aware). One physiological (VEP) and two behavioral (interflash interval and semantic differential) indices of conditioning were obtained during an extinction procedure, and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Rs in Experiment II, but none in Experiment III. VEP amplitudes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CSs were enhanced in Experiment II, and suppressed in Experiment I, in comparison to the neutral CS. This effect was most marked in responses to the negative CS. It is suggested that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CS–UCS contingency might be reflected in our physiological index of conditioning - VEP amplitud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和焦虑障碍(AN)在光诱发电位(VEP)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8例BPD组、36例AN组及49名正常成人对照(NC),应用美国仪器以及红光刺激,完成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与NC相比,BPD组潜伏期VEP/P1、P2前移,波幅VEP/N1-P2、P3增高,但波幅VEP/P2-N2、P2降低。与NC相比,AN组潜伏期VEP/P1、P3前移;波幅VEP/P2-N2、P2降低。BPD组与AN组相比,在潜伏期VEP/P2以及波幅VEP/N1-P2上两者有显著性意义,BPD组前移于AN组,波幅增高。结论:在VEP若干指标上,BPD组前移于AN组,波幅增高。BPD组光诱发电位特点,值得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