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入路及效果。方法病人人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早期明确诊断,血肿量平均30mL。单侧枕下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2例,后正中开颅清除单侧血肿3例,幕上下联合开颅清除单侧骑跨型血肿8例,双侧枕部开颅清除双侧后颅凹血肿2例。结果按GOS判定预后,良好40例:其中36例出院时即达GOS5级,4例出院时为3~4级,6月后随访达到5级,死亡5例。结论早期CT扫描及动态监测可提高后颅凹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率,及时手术清除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入路及效果.方法 病人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早期明确诊断,血肿量平均30 mL.单侧枕下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2例,后正中开颅清除单侧血肿3例,幕上下联合开颅清除单侧骑跨型血肿8例,双侧枕部开颅清除双侧后颅凹血肿2例.结果 按GOS 判定预后,良好40例:其中36例出院时即达GOS5级,4例出院时为3~4级,6月后随访达到5级,死亡5例.结论 早期CT扫描及动态监测可提高后颅凹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率,及时手术清除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并发张力性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CT引导下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81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张力性血肿9例,发生时间在拔除引流管后7~14 d,平均10.2 d。更换穿刺入路后,再次穿刺引流术治疗,所有病人症状再次穿刺引流术后均改善。出院时GCS均为15分,GOS评分5分6例,4分3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仍可出现张力性血肿,可以再次通过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症状迅速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CT定位贴”在硬膜外血肿引流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定位贴”辅助定位,行YL-1型金属硬通道穿刺针引流19例,颅骨钻孔软管引流3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成功定位.术后血肿缩小90%以上19例,缩小50%~90%3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20例,3~4分2例.结论 “CT定位贴”能快速、准确定位硬膜外血肿,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创伤性颅后窝硬脑膜外血肿(PFEDH)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儿童创伤性PFEDH的临床资料,其中车祸伤18例,坠落伤9例,跌伤3例;均有枕部着力伤。GCS评分:8~10分3例,11~12分9例,13~14分18例。根据血肿量和病人情况,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6例,伤后3个月复查CT血肿均完全吸收,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手术治疗24例,术后所有病儿病情平稳好转,头痛症状逐渐消失,术后CT显示血肿基本清除。本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时病儿按GOS预后分级均恢复良好。结论枕部着力伴局部颅骨骨折的病儿发生PFEDH的风险大,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儿童创伤性PFEDH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软通道技术在中等量(30~60 ml)颅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中等量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5例,烟雾病脑出血2例;采用锥颅引流术33例,钻孔引流术2例。结果 首次血肿清除率在70%以上23例,50%~70%为9例,50%以下3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无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上升0~3分10例,3~6分17例,6分以上8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7例,中残13例,重残5例。结论 在中等量颅内血肿的治疗中,应用软通道技术,操作方便,损伤小,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孔引流术治疗。结果8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气颅25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积液15例、对侧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术后需注意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颅孔钻孔冲洗结合单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恢复良好52例(89.7%),术后发生术侧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同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血肿复发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2个月~2年,无血肿复发。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单颅孔钻孔冲洗结合单管闭式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41岁.因车祸伤入院,入院时神志清,GCS评分13分,四肢肌力Ⅴ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定向力准确.头颅CT示左颞部急性硬膜外血肿,占位效应轻微.入院第2天复查CT可见血肿稳定,遂行锥颅血肿外引流术,术后用尿激酶溶解血肿,术后第3天CT示硬膜外血肿大部分消失,拔除引流管,1周后患者出院.13d后,患者感觉头痛,来院复查CT,见硬膜外复发,再次行锥颅血肿外引流术,3d后拔除引流管,患者恢复良好,出院15d、30d复查CT,未见硬膜外血肿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调压引流治疗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脑肿瘤术后出现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调压引流系统治疗。结果 11例在引流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残余血肿量均在35 ml以内;术后14 d血肿大部分清除。1例钻孔引流术后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较术前扩大,立即开颅清除血肿。随访3个月,12例病人均恢复良好,GOS评分均达5分。结论可调压引流系统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额部与顶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钻孔部位的不同分为额部引流组(钻孔位置为患侧冠状缝前、中线旁开3.0 cm处;n=32)和顶部引流组(钻孔位置在顶结节稍前方;n=46)。结果 顶部引流组与额部引流组术后癫痫发作、硬膜下积液、颅内积气的发生率分别为15.2%和0、63.0%和34.4%、39.1%和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部引流组和额部引流组血肿复发率分别为2.2%和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额部引流组恢复良好29例(90.6%),中残3例(9.4%);顶部引流组恢复良好41例(89.1%),中残5例(10.9%);两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额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与顶部钻孔引流术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并发非术区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发生术后非术区硬脑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外伤8例,脑肿瘤2例,小脑血肿1例。11例病人均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示硬膜外血肿均完全清除。随访至术后1个月,根据GOS评分对预后进行评估,恢复良好6例,重度残疾1例,轻度残疾4例。结论开颅术后并发非术区急性硬膜外血肿起病隐匿,若不能及早发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早期伴休克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1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早期伴休克患者采取先钻孔简单减压+抗休克治疗,休克控制后再开颅的控制性手术方法.结果 术后1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采用控制性手术方法,可兼顾脑疝早期的及时处理及危重休克个体的耐受情况,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早期伴休克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4.
钻孔引流治疗亚急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男30例,女9例,年龄18~65岁。有头部外伤史。表现为神清或嗜睡状,高颅压症状,GCS11~15分。CT确诊为伤后3d至2周内,额部、颞部、枕部硬膜外血肿共21例;额颢部硬膜下血肿10例;额叶脑内血肿8例。血肿量25~60ml,平均38.5ml。方法:局麻下根据CT在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面积最大层面及距最近的体表位置钻一颅孔,  相似文献   

15.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式硬膜外血肿(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31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头颅CT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均采用跨窦骨瓣开颅,骨瓣复位,窦旁(周)硬脑膜悬吊.结果 31例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清除良好,骨瓣无移位.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死亡1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26例.结论 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方法可靠,优点明显,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改良的骨瓣成形手术治疗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病人17例。结果术后17例病人硬膜外无再出血,外观创口美观,无凹陷、隆起,未扪及颅骨缺损。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横窦减压及血肿清除效果好。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17例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病人中,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对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采用改良的骨瓣开颅术治疗能更好地避免横窦受压,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15例中有1例在引流中出血,注入凝血酶后血止住。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没作任何处理,3周后吸收。15例患者均治愈,最短3d出院,最长12d出院。1例轻瘫患者出院后一月完全恢复。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创伤小,对一些血肿稳定,不需要减压的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钻孔引流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快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控制血压及体温,预防并发症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恢复良好22例(73.33%)。2例再出血转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术后24 h未清醒家属放弃治疗出院。术后24 h复查颅脑CT示血肿清除率达93%;神志清醒24例,达80%。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好,认真细致的护理、最大程度地恢复机体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治疗首选颅骨钻孔引流术。我院自1985年至1992年共收治CS-DH病人57例,均行传统钻孔引流术。结果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1%),其中颅内感染3例,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癫痫各2例,脑挫伤、硬膜外血肿、迟发性硬膜下血肿各1例,11例再次手术(19.3%),其中因血肿引流不畅再手术6例,因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迟发性硬膜下血肿再手术5例。平均置管时间7d,平均住院15d。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小骨窗开颅,利用三通管经T形管冲洗及负压引流治疗CSDH48例,无一例失败或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手术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29例)开颅术中行分步控制性减压。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对照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7例,迟发伤侧脑内血肿8例,迟发对侧或枕部硬膜外血肿4例,术后脑梗死6例。治疗组中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6例,迟发伤侧脑内血肿5例,迟发对侧或枕部硬膜外血肿3例,术后脑梗死9例。两组对比,术中急性脑膨出和迟发伤侧脑内血肿、迟发对侧或枕部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其中对照组GOS评分1~3分11例,评分4~5分10例;治疗组GOS评分1~3分10例,评分4~5分19例;两组对比,预后不良率及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能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