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5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48.3岁,14例有肢体缓慢进行性肌力下降,1例表现为突然肢体不全瘫痪,有腰或背部疼痛者8例,有不同程度括约肌障碍者7例。MRI均可发现脊髓背侧异常增粗的血管迂曲影,脊髓选择性动脉造影均证实为硬脊膜动静脉瘘并向脊髓表面引流。早期6例以聚乙烯醇(PVA)或硬脑膜颗粒栓塞,1例以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8例均行手术单纯夹闭硬膜下从瘘口传入的已动脉化的脊髓背侧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方法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患36例。结果 36例瘘口消失,随访1-11年,治愈14例,改善19例,无变化3例。结论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材料首选真丝线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夹闭瘘口,其中经全椎板切除入路9例,经半椎板切除入路4例。结果瘘口位于上胸段2例,中胸段3例,下胸段6例,腰段2例。全部病例手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异常瘘口及迂曲引流静脉。随访2—36个月,13例中症状基本消失、痊愈5例,症状改善、好转7例,无变化1例。结论脊髓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定位瘘口位置,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手术夹闭瘘口方法简单,夹闭瘘口确切可靠,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仍可显影;然后,开放性手术烧灼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丛血管,但未剪开硬脊膜探查,术后7 d因并存SDAVF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引起症状加重,再次行介入栓塞时处理SDAVF。术后6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SEDAVF处理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及近端引流静脉,对于合并的SDAVF,可选择介入治疗。单纯SEDAVF,可选择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迂曲的静脉湖;SEDAVF合并SDAVF,可先行介入栓塞瘘口,解除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及硬脊膜外静脉湖压迫症状;如仍末治愈,可行开放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湖,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1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3 ~ 67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9例,栓塞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降低.11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症状.结论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可以达到良好效果,部分病例采用血管内治疗须栓塞引流静脉近端.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血管病比较少见,但是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rformation,SAVM)、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pinal epi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EDAVF)、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inal 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AVF)四种类型,诊断容易混淆,也容易误诊。这四种脊髓血 相似文献
8.
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硬脊膜动静脉瘘(DSAVF)的基础研究 1.1 病因学该病的病因在初期不十分明确[1],但 近年的研究结果越来越支持后天获得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2-4,9,16].其主要支持点有[3]:①硬脊膜血管的具体组织学研究显示在正常的硬膜存在潜在的动静脉交通;②有人已经报道先出现了颅内静脉窦的闭塞,然后出现了硬膜动静脉交通的病例;③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例有些出现了硬膜动静脉的交通,而这一病变在术前的血管造影时没有出现[17];④有文献报告[16]静脉窦的闭塞或狭窄先于外伤后瘘口的发展;⑤多数病人在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而且瘘口处血流慢,供血血管扩大不明显,与先天性病变的瘘口表现相反;⑥病灶基于硬脊膜,但静脉引流却仅限于冠状静脉系统;⑦由于脊神经根处的硬膜临近椎间盘、椎骨或韧带,所以该处硬膜极易受创伤的损害[2,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SDAVF首诊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显微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平台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8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时间3.1~4.6 h,平均(3.5±0.8)h。术后即刻造影未发现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脊髓造影均无复发,1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年,造影复查未发现复发。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SDAVF,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优势和不同Cognard分型DAVF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Cognard分型:Ⅱa型1例,Ⅱa+Ⅱb型5例,Ⅳ型6例,Ⅴ型1例。1例海绵窦DAVF行丝线填塞术,余病例均行动脉端或静脉端DAVF瘘口切断。2例加行乙状窦结扎及颅内外静脉搭桥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恢复良好12例。GOS评分:5分11例,4分1例,1分1例。随访12例,时间7个月~7年。11例复查DSA或MRA,DAVF残留2例,消失9例。结论术前明确DAVF瘘口的部位,采用合理的开颅方法和合适的手术入路,针对不同类型的DAVF采用不同的显微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治愈DAV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1996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20例,均行术前MRI、脊髓血管造影证实,手术切断瘘口处硬脊膜动脉与引流静脉的异常交通。结果 12例完全康复,8例症状改善,脊髓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脊髓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无创筛选检查,而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手术电凝切断瘘口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症状,防止脊髓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SDAVF) are usually solitary lesions. Synchronous and/or metachronous double SDAVF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on three patients with double SDAVF and present our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management in these patients.Material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sed our medical database for all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center due to a SDAVF between 1990 and 2017. All data including demographic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s well as radiological data were re-evaluated for this study.Results
Three (1.4%) of 20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DAVF presented double SDAVF with different arterial feeders and venous drainage patterns. All three patients were men. The mean age at time of diagnosis was 67.9?±?10?years (median; 68, range: 53–82). Myelopathic symptoms were reported in all three cases. All three fistulas were located in the thoracolumbar region between T7 and L2. MRI/CE-MRA showed medullar T2-hyperintensity, intramedullary contrast-enhancement and dilatation of perimedullary veins in various extensions.Conclusion
Double SDAVF are extremely rare and were found in 1.4% of patients in our serie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reported double SDAVF in the literature has been detected synchronously within an area of equal or less than three vertebral levels. Thus, whenever the SDAVF is identified, further injections of the fistula-zone neighbored segmental arteries might be recommended. However, due to the extremely low incidence of double SDAVF a complete spinal DSA is not indicated. 相似文献14.
目的探讨海绵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海绵窦区DAVF病人根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分别采用经动脉或静脉入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共行19次栓塞。完全闭塞11例,部分闭塞7例。随访3个月~5年,治愈病例无复发,好转病例无恶化、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海绵窦区DAVF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病人的临床和介入治疗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4例TDAVF分别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电解微弹簧圈(GDC)和PVA颗粒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3例术后l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例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脑外伤可引起TDAVF,血管内栓塞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1979年至1995年治疗的11例非Galen静脉的脑动静脉瘘(AVF),对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探讨.1例以球囊栓塞失败后行手术夹闭供血动脉;8例以IBCA/NBCA栓塞治疗,其中1例经3次栓塞缩小静脉球后手术切除残留的动静脉畸形(AVM);2例以弹簧圈栓塞瘘口.结果:动静脉瘘100%闭塞8例,恢复良好.8例中的6例脑血管造影复查,未见复发;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对治疗原则,血管内栓塞进行了讨论,认为栓塞材料首选弹簧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报道我科对连续收治的10例侧窦区(横窦和乙状窦)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的初步经验。方法所有病人先进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侧窦区DAVF后立即对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造影术并用NBCA胶或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10位病人进行16次栓塞治疗(有6例行2次),共对23根供血动脉进行了栓塞。其中8例采用NBCA胶,另2例采用PVA颗粒进行栓塞。8例栓塞后获得解剖学和临床治愈,另2例虽获临床治愈,但造影中仍可见少量病灶残留。4例伴有搏动性耳鸣和杂音者在首次栓塞后其症状和体征消失,其中1例搏动性耳鸣在第一次部分栓塞后2个月复发,但在第二次栓塞后消失。无一例病人在栓塞后出现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侧窦区DAVF是一个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例有症状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技术和结果。结果 6例经动脉入路插入导管用Onyx-18胶栓塞。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都能接近瘘口处并栓塞动静脉分流区域。最后血管造影显示DAVF完全闭塞。治疗后没有观察到相关后遗症,6例均进行临床随访,GOS评分均为5。6例获脑血管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硬脊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我中心采用经动脉栓塞治疗的24例S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造影显示79.16%(19/24)的患者实现完全闭塞。19例治愈患者临床随访1~12个月,症状改善(Aminoff-Logue评分降低1分以上)9例(47.05%),稳定(Aminoff-Logue评分不变)7例(36.8%),进展(Aminoff-Logue评分降提高1分以上)3例(15.7%);其中16例术后6。12月复查脊髓血管造影均未见SDAVFs复发。结论经动脉入路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s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